初中生物的知识重点1 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重点3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物的知识重点1
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③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①主要为贮备能源;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和无机盐
营养成分 | 主要作用 | 缺乏症 | 含量较多的食物 |
维生素A | 皮肤粗糙、夜盲症 | 肝脏、胡萝卜、黄色玉米 | |
维生素B1 | 神经炎、脚气病 | 动物内脏,种皮和胚芽 | |
维生素C | (特性: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 新鲜水果蔬菜 |
维生素D |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胳发育 |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 肝脏、蛋黄 鱼肝油 |
水 |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 | 失水20%会有生命危险 | |
无机盐 | 构*体组织 | 蔬菜、豆类、奶类 | |
钙 |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 儿童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 | 豆类、蛋、奶 |
铁 | 缺铁性贫血 | 肝、蛋、奶 | |
碘 | 地方性甲状腺肿 | 加碘盐 |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 课本8页图3.1---4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唾液腺:分泌唾液, 含有唾液淀粉酶,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属于化学性消化.
(2) 舌:①作用:搅拌;属于物理性消化
(3)牙齿:作用:咀嚼,属于物理性消化
5、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容纳食物2升左右;
(2)胃壁内有胃腺:(小腺体)分泌胃液;内含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 属于化学性消化。
6、小肠:①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长度:6米
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属于化学性消化;
7、肝脏:
①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
8、胰腺:分泌胰液;有多种消化酶;属于化学性消化。
9、营养物质的消化
10、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1)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2)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
(3)小肠: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②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③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结:只有消化能力无吸收能力的是:口腔。 只有吸收能力无消化能力的是:大肠
既有消化能力又有吸收能力的是:胃和小肠。 胆汁内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合理膳食
1.我国的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少吃肥肉和荤油和盐。 课本16页*衡膳食宝塔
良好的饮食习惯:①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早、午、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应是:30﹪、40﹪和30﹪。②不偏食,不挑食 ③不暴饮暴食; ④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2、食品安全:对食品的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初中生物的知识重点2
传染病及人体免疫
1、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3、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5、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流感患者是传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是传播途径周围对该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则是易感人群。
6、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使抗原清除或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患过水痘、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
免疫种类形成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7、免疫的功能:
1)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8、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9、计划免疫——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92年前要求12岁以下儿童接受“四苗”,92年后增加一苗。
10、“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