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以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一是做实创新平台。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市“五区九园”实施全面创新计划,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打造一批新型孵化器、示范性众创空间,做强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园区。二是做强创新主体。实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三年行动计划和“自主创新33条”,实施“互联网+”行动,以及鼓励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在“机器联网”、“工厂联网”上实现新突破,培育“顶天立地”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三是做活创新机制。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加快发展。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产业园区的科研成果衔接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投融资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鼓励支持创新主体采取共同研发、技术平台整合等多种创新模式,在开放式创新、协同性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以改革激发更大活力。按照******“两个聚焦”和“十六字”改革要求,XX将聚焦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谋改革、抓改革,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更大限度地释放改革新红利。在总体部署上,突出“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弥补发展短板、着眼于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改革,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约束、园区提质发展、智能制造落地、开放体制构建等攻坚克难。在具体实施上,突出“三个着力点”,即强化关键性改革。依托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XXX新区三大战略平台,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等试点示范,推出一批紧迫性强、影响面广的重大改革。强化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扩权强园、扩权强镇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战略重组,努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社会活力。强化民生型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体系深度融合。
(三)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以“一新区、一走廊”为中心,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能走出去,做大做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快构建开放平台,争取黄花综合保税区落地建设,以XX新区申报自贸区,加快XX开发区的公路港、物流园区建设,确保跨境电子商务形成一定规模。全面打开开放通道,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四个方面打开通道,分别对接上海、广西、重庆和岳阳,增强XX在中部开发开放中的聚集辐射能力。推广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自贸区经验,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重点培育开放型经济,推动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加工贸易,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服务贸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吸引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地区总部入驻。
(四)以项目积蓄发展后劲。坚持以项目建设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大服务优化力度,争取引进和建设更多的战略型项目、高端型项目、引领型项目。一方面,建成达效一批项目。充分释放上海大众、菲克JEEP、格力电器、杉杉新材、基伍手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产能,力争今年开工的14个大项目中有部分在明年建成投产,源源不断地输入发展增量。另一方面,引进开工一批项目。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主动出击引项目、常态招商抓项目的机制,确保“五区九园”有一批投资过XXX亿、XX亿、XX亿的大项目落地。
(五)以品质XX建设提升发展环境。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对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提升承载力。加快轨道交通、公交都市、南北横线、湘府路快速化改造、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加快专业市场外迁、综合管廊建设、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二是拓展吸纳力。突出新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突出XX“百里滨水走廊”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打造。对XX新区、高铁新城、省府新区、空港新城等全面提速提质,改造棚户区XXX万平方米。三是增强环境力。在拆违控违的基础上,实施更大力度、更高水准的造绿添景行动、环境治理行动和城市管理行动,营造“畅、净、宁、绿、亮、美”的城市环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