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铁人王进喜电影观后感300字篇一影片中,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有这样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没饭吃会贫血,国家没有石油也会贫血,贫血就会被人欺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穷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就是这样一种只管付出不记回报的奉献精神。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时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们是新时代的石油工人,刘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油田会战的第二代人,他的父亲刘文瑞和王进喜是同时代的人,父亲因为有文化底子而被铁人重点培养,但父亲最终辜负了铁人的期望,虽然父亲当年的退却曾让刘思成蒙羞,但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同样经历过重重的困难,在他心中也是“铁人”。在面对茫茫沙漠,在遇到队友被困荒漠的危机关头。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无边际的沙漠,怀揣着当年父辈开拓北大荒的坚定意志,沿着父辈的坚实脚印义无反顾一步步走向队友。他用实际行动将铁人精神继承与传扬了下来。
金色的大漠和白皑皑的荒原, 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同在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旧时井架, 老铁人高亢的号子与新铁人悠扬的歌声……所有的新旧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那铁人精神,经久不息。
铁人王进喜电影观后感300字篇二今天,学校组织观看电影《铁人王进喜》,看完之后很有感触。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在一次展现在眼前。影片采用时空转换的手法,通过讲述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王进喜所表现为国家,为人民昂扬向上,永不后退的精神,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触。
本片的主人公王进喜出生于1932年,逝世于1970年。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由于当时条件艰苦,设备不先进,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下一片大油田。有一次,有一位工人为了保护设备,牺牲了自己的一条腿,事迹十分感人;还有一位工人,在工作时不幸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王进喜受到了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在大庆打下一片大油田。
王进喜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敢创新的实干家。干起工作来,不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且肯动脑子,用心去干好工作。我们要学习铁人的这种钻研精神,勇敢创新,大胆改革,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们要学习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