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诗教学设计五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现代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归巢、芦苇、剪秋罗、睡眠、霸占
(重点指导生字:巢:是翘舌音“cháo”,避免读成“cáo”;芦:读lú,不要读成lǔ;罗:“罗”和“萝”是同音字,读“luò”;眠:不要读一半,读成“mín”;)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归巢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斜阳
回到自己的窝。
霸占
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偷渡
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分小节读诗文。
四、范读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7)(8)(9—12)(13)(14)江上的景色。)
2、出示课文挂图,引导看图。
五、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①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倦”“驮”体现了什么?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上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②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聪明的你知道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读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说一说。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的诗句语言,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六、指导朗读
方法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花牛的可爱,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去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配乐)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七、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黄昏时的美丽景色,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八、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多搜集一些这样的.诗歌。
九、当堂检测(选做)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花牛哥》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十、课后作业(选做)
1、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
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国强烈的爱
师生交流、总结:诗人描绘了日出的胜景,抒发了如火山喷发的像怒涛澎湃的激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的追求和强烈的爱。
十、教师指定第四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师生交流、总结。
(明确)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太阳啊,请你永远照耀世界,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出去吧!太阳啊,请赐给我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吧,我将为你献身。
十一、师生共同总结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
十二、学生自读《炉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个礼物。思考问题:
1、请找出诗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请说说《炉中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主题上和《太阳礼赞》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十三、实践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给“母爱”找出合适的意象。
母爱,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_,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答:一首田园诗;一幅山水画;一首深情的歌;一阵和煦的风。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统一,只要能符合特征就行。)
课文赏析: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景,后四节抒情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汹涌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
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给人一种飞动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写景是为了抒怀。
第二部分,作者对太阳敞开胸怀,述说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阳哟”开头,诗人请求太阳永远照耀世界,将四面的黑暗驱除出去:诗人希望能从太阳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愿和太阳融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势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节,诗人的感情如火山爆发,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
最后一节中”的笑“,更是渗透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画面活跃起来。
评析: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追求,这种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为在诗人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的象征。诗人渴望“美的*”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所要表达的社会理想表达出来了。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人民的抵抗意志。*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练习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现代诗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念: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2、在朗读、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教具准备:画好的小河、大山、燕子、劲竹、笑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介绍现代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现代诗二首》,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写作手法上多运用修辞。像1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中,小草、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配乐多种形式品读诗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4、接龙读。(每人读一大句)
三、交流诗人的生活态度。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坦、崎岖、幸福、不幸)
1、什么是*坦?在诗中,“*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小河图)
2、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大山图)
3、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贴燕子图、劲竹图)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四、请同学们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面对不幸,积极进取的人呢?
(1意外中失去双臂的书法家和志刚;2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成为了硕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五、写格言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写诗文。(大屏幕出示仿写例文)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六、在歌声中结束本诗的学习。(歌曲: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谭辉军|谢若琳))
七配乐朗读第一、二诗,自学第二首诗。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现代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板书:生活)
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人读生词并理解
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坦崎岖幸福不幸
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
(微笑着走向生活)
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3.小组交流。(大屏幕出示):报我以*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师:那么想想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则是怎样面对*坦、崎岖、幸福、不幸的?
学生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或名人。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表情朗读,并作不同形式练读。
4.那么大家就带着坚强、乐观的态度再读这首诗。
小结:汪国真告诉我们无论怎样,我们应该“微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现在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例如欺骗、愚弄、误解、陷害、猜疑……你将会如何呢?
四、拓展练习
1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观点?请试着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仿写练习。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
五、拓展阅读。
说说文章给你的感触。
现代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国强烈的爱
师生交流、总结:诗人描绘了日出的胜景,抒发了如火山喷发的像怒涛澎湃的激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的追求和强烈的爱。
十、教师指定第四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师生交流、总结。
(明确)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太阳啊,请你永远照耀世界,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出去吧!太阳啊,请赐给我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吧,我将为你献身。
十一、师生共同总结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
十二、学生自读《炉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个礼物。思考问题:
1、请找出诗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请说说《炉中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主题上和《太阳礼赞》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十三、实践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给“母爱”找出合适的意象。
母爱,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_,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答:一首田园诗;一幅山水画;一首深情的歌;一阵和煦的风。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统一,只要能符合特征就行。)
课文赏析: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景,后四节抒情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汹涌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
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给人一种飞动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写景是为了抒怀。
第二部分,作者对太阳敞开胸怀,述说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阳哟”开头,诗人请求太阳永远照耀世界,将四面的黑暗驱除出去:诗人希望能从太阳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愿和太阳融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势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节,诗人的感情如火山爆发,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
最后一节中”的笑“,更是渗透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画面活跃起来。
评析: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追求,这种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为在诗人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的象征。诗人渴望“美的*”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所要表达的社会理想表达出来了。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人民的抵抗意志。*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练习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