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新闻晚报》报道,父亲在儿童照料中的投入越来越多、角色越来越重,不过“父职福利”却明显不足。针对民进市委一份关于支持家庭能力的提案,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领导在上门答复时透露,将和市教委、市妇联等部门协调,共同梳理及商议推进措施,提高“父职福利”。对计划生育夫妇增加了晚婚假、晚育假和丈夫晚育护理假“父亲假”等。市教委、市妇联也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亲子沟通,切实提高家长的亲职意识和能力。目前,上海市已出台并实施了《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
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随着教育的发展,父教这个新事物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就像大自然有月光,还要有阳光一样,孩子享受母亲的温柔养育,也应该得到父亲的厚重熏染,让孩子具备规则意识、阳刚性情、勇敢特色以及无所畏惧的挑战精神等。正如心理学家格尔迪所言:“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失去父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让孩子得到更为健全、健康的发展。
可话好说,落实起来,总有意想不到的现实阻力和制度阻力等。比如,面对婴幼儿的养育,母亲有产假,父亲却不能放假;再比如有的父亲想去教育孩子,却缺乏专业化的教育知识等;还有的父亲想积极落实父教意识,却害怕周围人的议论。这就是所谓的“父职福利”的匮乏。比如《入口与计划生育法》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但具体如何休产假,由各地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实施细则,“父亲假”一直处在“空头支票”的状态。父教的落实情况当然会不尽人如意。
有数据为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五位;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
所以,上海市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父职福利”弥补,通过“父亲假”的设置、家长学校的开设等,给父亲参与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能力保障,这不仅是对“父职福利”的提高,更是一种观念唤醒,父亲参与教育管理,一点都不落伍,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等。更多男性,应该扔掉思想顾虑,创造条件落实父教,给孩子送去更多教育发展和温情。更多男性,应该预留一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
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更多地方应该学学上海市的做法,多为父教提供政策、制度动力,让父教得到更扎实的落实!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