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县政府五年换届工作报告回首五年的攻坚克难,开放合作呈现突破性进展
一体发展破题开局,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列入国家规划纲要,3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全面展开。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2个,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712亿元,招商引资连续5年全市第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先进县。出台“来者皆安”人才政策三十条,获评全省人才强县培育典型。园区平台扩容提质,开发区建成面积33平方公里,落户亿元以上企业251家。县化工集中区智慧监管一体化系统建成运行,化工西区入园企业16家。30万平方米的双创产业园建成投用、入驻企业50家。县经济开发区连续2年进居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20强。
回首五年的脚踏实地,民生福祉收获普惠性成果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万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民生工程有力实施,农村低保、特困补助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稳步增长。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总投入27.3亿元、年均增长9.8%,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县代表安徽在国家卫健委专题会议上作疫情防控典型发言,全省首创“54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迈进全国、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行列。群众健康指数和安居水平稳步提高,入列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荣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摘得省质量强县、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蝉联两届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
坚定不移兴产业,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主要指标进居前列。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增长1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30%、增速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增长24%、总量全市第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5%。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新增规上企业61家、全市第二,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增长20%、增速全市第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联科水基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行列、全市唯一。科来兴、盛世高科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立光电子、联科水基晋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图强文具获评国家驰名商标。
服务业态活力彰显。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2%。新增限上企业75家、全市第三。成功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村7个,网销千万元以上电商企业达3家,限上电商网销额超3亿元。江淮分水岭岭脊线XX红岭道13个节点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第五届池杉湖国际观鸟周、第十届滁州桃文化旅游节,承办中国农歌会、首届安徽省自驾游大会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兴茂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示范镇村3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9亿元、363亿元,存贷比113.8%、全市第一;斯迈特新材料成功挂牌“新三板”、全市唯一,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8家。
持之以恒强建管,城市更新精细精致
城建刷颜值。来城、汊河实施城建项目87个,完成投资32亿元。征收房屋1503户、31万平方米。县自来水总厂、一体式应急供水生产线正式运营,供水质量显著改善。永阳商务中心、党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公园大道等8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城市功能逐步优化。汊河新城中山大道西段等19条道路完工,县二院住院部、来宁客运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皖东“桥头堡”再焕新颜。
创建塑形象。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实施城市治乱专项行动,清理各类违规行为2万起,启动来城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完成来城东出入口环境改造。共享电瓶车实现城区全覆盖,市民出行更加绿色便捷。排查主次雨污管网200公里,完成建阳南路等4个路段雨污管网改造。全面推行城管进社区,数字城管平台建成运营,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绿建展姿容。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7.9%。改造七里公园等44个绿化项目、白鹭大道等18处道路交口节点,来城环境更加秀美宜人。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6.5个百分点,秸秆禁烧连续3年“零火点”,长江禁渔实现“六无四清”目标。来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8项指标全市第一。
坚持科创兴县,打造更足动力的硬核XX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聚焦“共通共用、共建共享”,把建平台、促转化、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高效运营双创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聚集地。强化产学研合作应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新增各类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40家,高新企业、战新企业均突破120家。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5个、紧缺人才50名,创成省人才强县。加大科研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以上。
坚持开放活县,打造更有魄力的奋进XX
衔接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重要举措,在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方面全面融入长三角。加快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打造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长三角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宁滁同城化建设先行区。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服务企业机制,全面打响“来安心”营商品牌。推动县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争创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带动力强的“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3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努力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借力一体化,树立跨界合作新标杆
紧盯“一年初见效、两年求突破、三年大变样”目标,加大跨区对接频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新样板。
提高站位衔接保障。建立健全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机制,高位组建汊河新区建设管理机构,实现汊河片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统一管理。高效运行扬子宁安公司,有效发挥投融资和开发建设功能。积极利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围绕主导产业撬动吸引市级产业链发展专项基金。优先保障功能区项目建设用地,力争3平方公里启动区建成面积达70%以上,同步启动6平方公里拓展区建设,推动汊河新区全域纳入毗邻区域一体化空间研究范围。
锚准定位承接产业。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靶向招商,精准服务,深度嵌入长三角创新链和中高端产业链,确保实现“1124”目标。充分发挥“一园一体”两大平台优势,推动项目主体完工,确保入驻企业8家以上。高位对接南京生物医药谷、安徽省药监局两大共建载体,合作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园,设立医药柔性服务站,助推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主攻点位链接项目。持续推进“一轨三桥一中心”建设,汊河大桥全幅通车,中李大桥确定界点,开工建设黑扎营大桥,开放运营来宁客运枢纽中心。完成“三横四纵”主路网和“一横三纵”支线路网建设,加快构建内连成网、外连成环的立体式交通体系。全面启动功能区规划展厅、汊河水厂至功能区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新型功能区水电气路等基础配套设施。
抓准部位对接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区域政策对接、资源对接,在医疗共享、生态共保、政务服务等领域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实质运营江北新区—XX科技创新示范园,与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转移合作。加快推进汊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共治共保。对标南京江北新区城市建管水平,深化汊河经济发达镇改革,新建、续建顶汊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汊河垃圾综合处理利用中心等54个项目,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蓄力提能级,创建畅安舒美宜居地
深入推进省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布局空间,完善综合承载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工匠精神更新城市。实施重点城建项目66个,完成投资32.6亿元。来城建设要提品质。推进“微改造”,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等7项工程,促进城市内外兼修。开展“微更新”,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客商中心建设,新建新城区商业综合体,优化城市功能。畅通“微循环”,建设文化路、平阳中路等13条道路,持续丰富城市路网。汊河新城建设要加速度。推进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商贸区层次水平,加快打造以明发超高层、金太阳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的核心商区,辐射带动周边人气集聚。
绣花功夫精细管理。改造提升“千家万户”管网,推动数字化城管信息网络全覆盖。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及安全运行系统,投用公共停车场充电桩项目,切实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常态化开展城市秩序治理,规范管理流动摊点,持续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行为。全面推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启动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工程,打造干净有序的城市环境。
系统思维优化配套。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全力保障滁宁城轨、滁天高速、来六高速、宁洛高速XX至明光段等交通主动脉建设,持续推进国道345三期等续建项目。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启动国道104改线、宁洛高速汊河新区出口改扩建,全面贯通池杉湖路桥。有序完善县乡道路网络,养护农村公路105公里,实施大英至水口公路改建等工程。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三城排涝泵站、水口翻水站,110千伏广山、万庄变电站。
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要求。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始终把一心为民作为根本立场。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坚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实践活动,解决好群众最关注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难点问题和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遵循。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开展“八五”普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一体建设“法治XX”。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
(四)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工作准则。健全表扬激励机制,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营造“干实事、敢作为、言必行”的浓厚氛围,传播推动XX发展的正能量。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文件、会议均再减少12%以上。圆满完成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政务服务功能整体再提速10%,以实际行动争当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勇当创新发展的开拓者。
(五)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底线。深化政府系统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正风肃纪与改革创新、完善制度、重拳治理相结合,运用“四种形态”,促进各类监督执纪融会贯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定不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相关规定要求,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拓展,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未来,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拼搏赶超,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新XX,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