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以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党的执政理论创新、党的执政实践升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党的执政理论 创新 实践 升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执政理论的创新作为其中重要的指导,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党的执政理论创新与实践升华的探讨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一、 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2003年2月召开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地思考和深化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任务”到“重点”,再到“重中之重”,这不仅深化了我党的建设与改革,而且使得党建工作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另外,想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我国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都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保持科学执政。而且经过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为党的执政和党的领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要求必须要以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制度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积极、勇敢、主动地去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加强党的战略部署,把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下党的新的历史使命和所处历史方位,以便做出科学论断,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
二、 党的执政理论创新
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努力推进党的执政理论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与此同时,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执政方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突出表面在社会管理创新、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
1.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党中央针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进一步努力,要求以解放思想为主导,实事求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执政理论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而历史现实决定了中国只能走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一举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掌握国家领导权,实行一党专政,成为中国的核心,实现国强民富,实现国家复兴,就必须认清历史与现实,紧紧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坚持中共路线,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全面解读,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导向,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路径,并且对党的目标、党的建设主线、党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概括、新的定位以及新的调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世纪,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十六大全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十七大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涣散问题提出了警告,增强文风会风的改进,着力于不良风气的整治。
三、党的执政实践升华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内涵以及建设途径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站在新的起点上,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并且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开拓创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经验。
1.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局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领导中国深入改革开放,一切要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以一种全局化的高度,提高新时期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工作的进行。而且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
因此,在新形势下,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适应国际国内的发展局势和条件,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主流,营造单元、多极周边态势: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平衡大国力量,但周边多元化恶化国家环境;外交上主动出击,促进并主导区域整合;运用综合国力强化文化优势,中心辐射构建单元周边。其次,端正观念,调整比例,建设全面发展的强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建设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防力量;合理分配陆海空力量,建设一支可以维护国家权益的强大的军队;胡萝卜加大棒,适时展示实力,表达善意而不是表现软弱。第三,未雨绸缪,多方出击,构建国家能源战略: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摆脱后发劣势;增加国家能源储备,多样化能源来源,谋划安全运输通道。第四,优化经济结构,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宏观调控,平衡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公开,决策透明,防患于未然,构建危机管理机制。
2.民生保障和改善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重视民生、发展民生、改善民生。党在多年执政工作中,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集中力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在国家政策方面逐步向民生倾斜,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也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展与其中,这为民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坚实基础。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社会稳定发展中,要把改善民生与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把改善民生、加快民生发展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努力实现全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大力推进社会的和谐构建。坚持社会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人民”二字统领着党政发展的主旋律。
3.社会管理体系的发展
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也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国家上百所甚至于几百所才能走完的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全国各省市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高我国社会管理能力,确保社会主义发展的紧迫性与创新性。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重大的发展任务,更加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十六大以来,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基本原则:要求在社会发展中,要以人为本,多方参与、源头治理,服务为先,依法管理,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全面协调等;基本目标: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社会科学化水平为基础,为社会发展凝聚力量,使得我国社会发展充满活力,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团结。
其次,社会管理范围的完善。我国社会管理范围在不断扩大,涵盖了整个社会的矛盾、不稳定因素,完善社会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政府管理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定期的数据上报,完善社会管理流程,实现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审批、处理的一体化以及社会管理的全过程跟踪与协同管理。
第三,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一、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针对我国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矛盾调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管机制,实现人口管理动态化;二、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的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完善,政府职责、党政领导以及公众参与进行融合,促进社会协同发展;三、群众工作体系的完善: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特殊人员的救助、疏导、监测不断优化。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党执政能力的建设必须要以当前局势为参照,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主政治以及制度创新,并且在国际竞争能力中,把握时代脉搏,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科学判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蒯正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运用与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2]刘晓钟,刘煜昊.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创新的目标与对策——基于对济南市局、处级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
[3]谢嘉梁,黄岩.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4]薛存心.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的启示[J].社科纵横.2010(06)
[5]虞云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和创新[J].党建研究.2009(01)
[6]郑权.国外政党执政理论创新概要[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0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