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随访。结果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直肠15例, 结肠5例。20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免疫组化CD117 95% .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mesenchymoma is mainly by surgical method, and local resection is necessary in principle.
【Key words】 Mesenchymoma; Colorectum; Diagnosis; Treatment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全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部位, 而发生在结直肠者少见, 仅占5%[1, 2], 国内报道较少, 现将潍坊益都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 女7例。年龄34~71岁, 平均年龄50岁。直肠间质瘤15例,盲肠间质瘤2例,横结肠间质瘤1例,乙状结肠间质瘤2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病程1 d~5年。
1. 2 术前诊断 20例患者中, 超声检查4例, 表现为实性占位, 表面光滑, 无结节, 包膜较完整。7例行肠镜检查表现为黏膜下局限性隆起, 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间叶性肿瘤。术前CT检查13例, 发现腹腔实质性肿块12例, 诊断提示为间质瘤6例。
1. 3 病理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结直肠间质瘤, 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酪氨酸激酶受体即CD117(+) 95% (19/20) , 造血干细胞抗原即CD34 (+) 80% (16/20)。
1. 4 手术方式 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结肠间质瘤患者, 有4例首次手术行所在肠段切除术, 另1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多个淋巴结肿大, 行肿瘤所在肠段切除并取肿大淋巴结活检。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经肛门肿物黏膜下摘除术2例, 经骶直肠局部切除术(Kraske术)6例, 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5例, 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2例。
2 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有4例失访(乙状结肠恶性间质瘤1例, 直肠恶性间质瘤3例),完全随访14例, 随访时间2~11年(平均随访62个月), 随访率80%。在1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 2例良性间质瘤患者行局部切除后, 长期无瘤生存, 10例恶性间质瘤患者有3例在术后31~73个月分别死于肝、肺转移, 其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距首次手术时间分别为5、14、15年。4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中, 1例于首次手术后6个月发现肿瘤复发, 行肿瘤及其所在肠系膜切除后, 现已存活4年, 2例分别于术后14、18个月分别死于肝、肺转移, 1例无瘤生存。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1年生存率100%, 3年生存率70.6%, 5年生存率47.1%。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为胃(65%)和小肠(25%), 结直肠间质瘤在CIST中占约5%。本文报道结直肠间质瘤占本院同期结直肠肿瘤的0.6%(20/3311), 占同期GIST的16.9%(20/118)。本病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和部位,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胃肠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衰弱, 可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贫血。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与报道相符。
严格地说把GIST分成“良性、恶性、交界性”是不准确的, 多数学者推荐依据Fletcher分级[3]进行恶性程度风险分级:①极低度风险:肿瘤直径<2 cm, 核分裂象<5/50 HPF;②低度风险:肿瘤直径2~5 cm, 核分裂象<5/50 HPF;③中度风险:肿瘤直径<5 cm及核分裂象6~10/50 HPF, 或肿瘤直径5~10 cm 及核分裂象<5/50 HPF;④高度风险:肿瘤直径≥5 cm及核分裂象≥5/50 HPF或肿瘤直径≥ 10 cm或核分裂象≥10/50 HPF。结合肿瘤恶性程度风险选择合理术式, 体积较大的恶性程度风险较高, 须积极施行切除范围较大的手术治疗以保证肿瘤完全切除。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间质瘤主要的治疗方法, 初次手术治疗的规范合理性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正确选择手术切除范围成为外科治疗的焦点[4]。目前认为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是否完全切除, 而不是大范围清扫, 因为本病极少出现淋巴结转移, 一般距肿瘤边缘2~5 cm切除已足够。
目前临床上处理直肠间质瘤存在争议, 特别是低位直肠间质瘤处理较为棘手。本组15例直肠间质瘤距肛缘>8 cm者5例, 均行Dixon术, 肿瘤距肛缘<8 cm者10例, 行Miles术2例, 经肛门肿物黏膜下摘除术2例, Kraske术6例。获得完全随访的1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 2例良性患者行局部切除后,长期无瘤生存, 10例恶性直肠间质瘤患者有3例在术后31~73个月分别死于肝、肺转移(Dixon术1例, Kraske术2例), 其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距首次手术时间分别为5、14、15年。作者认为:①极低度风险组距肛缘8 cm者, 行直肠前切除术;②低度风险和中度风险组, 肿瘤距肛缘8 cm者, 行直肠前切除术;③高度风险组, 肿瘤距肛缘5 cm者, 行直肠前切除术。直肠间质瘤手术切除应力求局部整块切除, 切除范围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肿瘤恶性风险程度、所在部位、大小而定, 为保证两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 切缘应距肿瘤边缘2~5 cm。直肠间质瘤血运丰富, 质地脆, 有假膜, 手术时用力牵拉挤压便可破裂, 造成肿瘤细胞的种植和扩散, 因此手术操作务必轻柔小心[5]。
近年来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传统化疗无效的GIST有效。有文献报道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使目前GIST肝转移的手术从姑息切除术转变为细胞减灭术, 伊马替尼联合多次手术切除可能是目前GIST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手段[6]。格列卫主要适应证为进展期不能切除、高度风险局部切除的、伴有转移的结直肠间质瘤患者。但是格列卫价格昂贵,对于已经行手术治疗而无复发或无转移者则不必行预防性治疗, 但对复发转移者可用格列卫治疗, 其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Kltamura 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Gastmenterol, 2008, 43(7):499-508.
[2] 刘骞.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实用肿瘤杂志, 2009, 24(2): 102-103.
[3] Fletcher CD, Berman JJ, CorlessC, et 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 a consensus approach. Hum Pathol, 2002, 33(5):459-465.
[4] Hassan I, You YN, Shyyan R, et al. Surgically managed gastrointestional stromal tumors: a comparative and pmgnostic analysis. Ann Surg Oneol, 2008, 15(1):52-59.
[5] 张威,邵钦树,叶再元,等.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73例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 2009, 47(2):98-101.
[6] 叶颖江,王杉.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9, 3(2):480-485.
[收稿日期:2014-12-0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