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对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各种条件的分析,指出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红色突出,古色、绿色、土色交相辉映”的配套优势,并对老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老区 红色旅游 古色 绿色 土色
自从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印发了《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文件后,红色旅游的推进在全国更加如火如荼,许多拥有丰富红色文化遗产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地把红色旅游作为重要旅游资源来开发,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品牌。可以说红色旅游一时红遍神州,方兴未艾。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老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完全有可能成为老区经济腾飞,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一、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
老区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的统称。由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就决定了革命根据地必然地是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广大农村。老区地处穷乡僻壤,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教落后,经济贫困,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当年老区人民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因此,没有理由不扶持老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老区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虽然老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比较滞后,基础建设也极端薄弱,但幸运的是老区有其自身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对优势:
1.老区是当年的革命根据地,革命前辈以其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孕育了红色革命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最有效的契合点便是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旅游的物质基础,它们构成了老区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说是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是老区独有的东西,不能为其他区域直接拷贝或复制,非老区区域只能对红色文化遗产承载的革命精神加以继承与学习,并使之发扬光大。革命先辈当年在根据地的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一致的心理认同,成为老区无形的价值遗产。尤其是先烈们那些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如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南泥湾大生产、中共七大等等,无不为国人所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光辉的革命事迹已成为老区的名片,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些动人的革命事迹才了解甚至喜欢老区的,没有这些革命事迹作为载体,老区丰富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如此壮美的表述。所以老区手中握有的这些名片,确实是一张张王牌,有着他处无法比拟的红色旅游的优势。
2.老区工业化程度低,又地处偏僻,受人为污染远比城市要低,生态环境优美,同时许多地方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农耕文化模式,而农耕文化是一笔凝聚着人类几千年智慧的文化遗产,这是老区拥有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之外,老区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乡村(土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弥足珍惜。目前,全国许多乡村也在发展乡村旅游,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在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而言,虽信息、交通、文教等基础方面相差很远,但老区的优势恰恰在于受城市影响较小,农耕文化保存得更为原始和完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氛围更为浓厚,南方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已罕见耕牛田间劳作,一般代之于拖拉机。相反,老区的农村不时地可以看见夕阳西下,牧童歪坐在牛背上,欢快地嬉戏,抑或吹起竹笛,那悠扬的笛声,伴随着袅袅的炊烟,还有那晚归的鸟虫,构成一幅恬静美丽的乡村图景,引人无限遐想。可这只在老区的农村才能耳闻目睹。对于久在喧嚷的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无不具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而回归自然,返朴归真,释放压力,陶冶情操,告别喧闹,愉悦身心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另外,老区亦多壮美的险峰峭壁,沙海冰原,瀑布峡谷,秀美的溪流港湾,林海花径,石林溶洞,独特的珍禽怪兽,飞虫游鱼,奇花异草,这些自然景色又是老区发展生态景观旅游的潜在优势。
3.老区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极为丰富,有利于发展古色民俗旅游。由于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而从未割断的文明模式,在这个文明的链条上,记载着众多的民族印记,各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差异,这就形成了奇特的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老区偏僻闭塞的客观条件,在常规下是极其不利的因素,不曾想对保护老区各民族文化尤其是风俗习惯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恰恰是个利好的条件。诸如赣南的傩舞、陕北的黄帝陵、凉山彝族的火把节、百色壮乡的干栏和壮锦等。这些民俗文化包括民间传说、民间艺术、建筑艺术、服饰文化、婚丧习俗、民间歌舞、地方戏剧等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各老区先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工艺技能、艺术趣味、伦理观念等民族印记,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性,是一部反映老区人民生产生活、艺术创作的大型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他们是穿越时空,长期积淀下来的各民族或种群的文化活化石。无论对研究者还是游客都具有诱人的吸引力,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
通过对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括:老区的优势呈现出“红色突出,古色、绿色、土色交相辉映的格局”。
二、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抢救和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理念。在旅游产业化的大潮中,各地争项目、上项目都很积极,巴不得一下子把本地打造成旅游强市(县),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如此狂燥的心态下,抢救和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理念往往抛之脑后。有些地方收门票积极,但掏钱修缮文物,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却十分吝啬,一般心态是先抓到钱再说,至于保护和抢救各类遗产就留给下任吧。更加之老区经济贫困,财政十分拮据,因此保护经费常年是短缺的,根本无力去做保护工作。有些地方总希望依靠旅游这只生蛋的母鸡,尽可能的多生蛋,不惜搞杀鸡取卵式地开发,盲目扩大接待能力,致使各景点不堪重负,从而对文化、自然遗产造成无法逆转的人为损坏。在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颐和园、丽江古城、故宫、天坛、布达拉宫等六大自然、文化遗产被挂黄牌警告。虽然这六项自然、文化遗产各有各的被警告的原因,但都与各地保护不力有关。丽江古城修好的古民居,办起了酒吧等营业场所,铜钱味使得纳西族聚居地那种原始的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连驰誉世界的文化、自然遗产都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更遑论那些目前没有级别的文化、自然遗产了。这六处世界遗产首先要解决的恐怕不是资金的问题,更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也即保护遗产是经济效益至上还是社会效益至上的问题。口头上谁都会说社会效益至上,抢救保护第一。但不幸的是沾上铜钱味,便忘乎所以了。
自然、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和忽视保护必然贻害无穷,从而造成旅游业的衰败。旅游业的衰败只不过是经济效益的降低,而忽视保护造成自然、文化遗产的毁坏和消失,必然使得未来的华夏子孙只能守着一些历史记载,去寻找一丝心灵的慰籍,甚至象孤魂野鬼般找不到栖息灵魂的所在。
2.做好自然、文化遗产的细致普查,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对本地的文化、自然遗产进行详细的普查,做到心中有数,是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关键。由于许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与开发部门并不是一套班子,存在推拉扯皮的现象,因此政府需要协调统筹各方关系,以免开发部门在不知详情的疏忽中,无意识地损毁文化、自然遗产,或制定不科学的规划,此时要十分尊重保护部门的意见,以防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时下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心切,不顾当地客观条件,一味上项目,颇有当年“大跃进”的味道,所制定规划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而置国家法规政策于不顾,如任意圈占良田,2006年4月,山西左权县委县政府在麻田强行圈占20亩良田,与开发商一道建立一个八路军总部广场的事件暴光,充分暴露了某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有关法规,急于大干快上的心态。国家三令五申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何以对一些地方政府未有丝毫效力呢?更何况麻田人均2分地,划20亩耕地建广场,实在奢侈。左权县还涉嫌给予相关62户农民的补偿不合理,按农民与开发商签订的协议,每亩地1000元一年的租金,这是在该项目盈利的情况下才予以支付,若不盈利,农民只能拿到那堆钢筋水泥的广场建筑,可谓无视群众利益,对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置若罔闻。中国有许多地方搞项目多以特事特办的名义搞起来,而多数情况下特事特办是以牺牲国家的法规政策作为代价的,确实引人深思。为此制定的旅游规划,必须统筹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协调各方的利益,无论如何群众的利益是不能损害的。只有这样,红色及其他类型的旅游开发才能真正为民谋福利,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3.全面落实规划,整合旅游资源
规划制定后,面临着落实的问题。(1)问题是资金的问题,保护遗产需要大量经费,做规划,搞普查同样要经费,尤其老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有的乡村之间没有硬质公路,另外老区地处偏僻,通讯质量不好,旅馆接待能力有限,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老区财政紧张,筹措如此庞大的经费的确困难。如何拓宽筹款渠道,成为一个难题。除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拨款和支持外,还可向社会募捐。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发行彩票,既然搞体育和慈善事业都通过彩票募集资金,遗产保护与开发也可用这个办法,只是发行彩票要有严格监管。还有就是引进民营、国有资本甚至外资,以开发后的利润作为投资回报,也不失为好办法。但无论怎样筹款,必须以个人或企事业单位自愿为原则,切不可搞变相的摊派。
(2)是钱有了,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勿用于建太多的豪华宾馆,这容易导致形象工程。尤其是红色旅游为主的老区,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游客体验革命精神的,豪华的宾馆恰与红色旅游的宗旨背道而驰,并且据本人仔细观察,来到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国人并不多,远不如以古色或绿色突出的旅游景点吸引外国游客多,将一般旅馆装修后做到卫生、舒适,即可满足需要。现在全国有一股风,就是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各地为了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不从遗产的内涵挖掘入手,而是希望搞一个形式上的世界之最来吸引眼球,通过申报吉尼斯纪录,以求一劳永逸,如世界最高摩天轮,世界最高观光电梯等等,然而往往收效甚微,常常是热闹一会,不久就变成摆设了。
(3)是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和教育群众。各地政府要依照法律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旅行社和旅游景点,给各旅游部门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经营秩序,同时给游客一个安全舒心的旅游氛围。要让游客来到老区,能体会到老区人民的淳朴、热心、诚实的胸怀。一些老区的旅游摊贩向游客兜售纪念品时,往往以次充好,利用游客不知行情或不知真相的情况, 任意宰客,从而给游客极坏的印象。各地政府要打击这种不良行为(明码标价要落实到位)并教育广大群众。革命年代党在老区大力倡导买卖公平的原则,应好好继承。许多游客是抱着寻根或者说寻求精神家园的心态来的。少数经营者的不良行为,会给老区蒙羞,也让游客有物去人非之感。老区人民当年形成的淳朴、热心的道德风尚是一笔无形资产,给人以家的温馨,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要留住游客,吸引回头客,这是极其重要的。各地政府要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教育引导群众,不可等闲视之。
(4)老区在突出红色旅游之外,还要妥善地整合红色、绿色、古色、土色等多种旅游资源,以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使得游客能够一边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一边寄情田园山水,或一边瞻仰灿烂的古代文明,一边欣赏异地风情。在整合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老区要着力培植自己的旅游品牌。老区之间红色旅游有同质性的缺点,各地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可以避免游客产生雷同之感。当然,品牌要在游客中牢牢树立,老区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总之,老区发展旅游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同时整合其他旅游资源。这将有利于增加老区人民的收入,扩大就业,改善老区产业结构,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区要紧紧抓住旅游大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把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方世敏:《红色旅游研究》,阎友兵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