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在校的10名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面临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提供参考。研究得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内容比较新颖;体育专业学生对此课程引入的认可度较高;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为中小学教师;在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开展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会存在许多问题,但它符合我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且受学生们的欢迎与支持,对我国体育院校专业和中小学田径教学有重要意义。提出建议:保护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以教师为导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思想。以提高国家人民体质健康为目标,积极克服客观因素。以培养高水平教师为准则,为基层教育可持续打下良好开端。维护国家竞技体育,为培养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体育专业;研究
一、前言
选题的依据:
随着中国的发展,国民身体素质得到了高度重视,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也在国家提高全民体质的相关政策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为我国在传统田径改革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路与方法。2003年国际田联决定把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决定密切与学校等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用科学的手段,把单调、枯燥的传统田径课堂改变为然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田径课堂。国际少儿趣味结合田径项目的基本要求,将田径项目中的走、跑、跳、投的基本动作以趣味的运动形式融入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小学校园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学校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
对于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开展,体育公司开始专门研发、改制适宜少儿田径运动的田径器材,甚至有的组织根据所在地区,自制研发适宜少年儿童的体育器材,培养他们的兴趣,促使少年儿童向竞技田径发展。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比赛是一个全新的田径平台,为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新的体验,可以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到趣味田径中。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1.体育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内容的了解情况
调查得出:体育教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基本了解的人数较多,分别占78%,71%。其中,学生基本不了解的人数占21%。体育专业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了解情况对云南农行业大学体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兒趣味田径课程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对教学者进一步组织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生提高田径理论知识的参考依据。
2.体育专业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内容的了解途径
调查得出:从教师了解的途径来看,大多数教师的了解途径以网络了解为主,占56%。而从他人讲述途径的占22%,从其他途径了解的占11%。体育教师对国际少儿趣味的了解途径体现了云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新理念的氛围较好,是体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良好基础。其中,68%的体育专业学生是通过他人讲述了解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有3%的体育专业生是通过网络途径了解的,31%的体育专业生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有12%的体育专业生多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不了解。拓宽体育专业生了解体育认知途径,进一步加强体育专业生了解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知识,从而对体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体育专业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作用了解的认知
调查得出:体育专业师生认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的人数最多,分别占100%,98%;认为利于身心发展和利于掌握基本技能的占比为分别为89%,52%;认为利于掌握基本技能的占比分别为89%,67%;符合新课改目标的占比分别为56%,9%;认为其他的占比分别为11%,4%。体育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认知对体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有较大影响,体育师生认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有较多优势,也是新课改“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导”的教学目的,为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4.体育专业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专业课程的民意调查
调查得出: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研究,需要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的支持率进行调查,只有在得到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的支持下,才能在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中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经过调查,体育师生支持的人数最多,分别占67%,68%;非常支持的占比分别为22%,25%;不支持的占比分别为11%,1%;无所谓的占比分别为0%,6%.调查说明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民意支持率较高,引入此课程的可行性较强。
(二)體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硬件条件
1.云南农业大学场馆设施
调查得出:体育场馆设施是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专业的体育院校来说,场地设施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教学没有明确的场地要求,场地设施的灵活性强,云南农业大学虽然没有专门的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场地,但可利用的场地较多,可以基本满足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场地要求。
2.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体育专业课程的影响因素
调查得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认为资金是影响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重要因素,师生占比分别为56%,70%。从调查中得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认为受师资和学生的参与度因素影响较小。
(三)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软件条件
1.体育师资现状
调查得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其中最低学历为硕士,占比89%。最高学历为博士,占比11%。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教师的文化程度对学习新知识和学习能力水平有直接影响。拥有1-5年教学年限的教师占比11%,5-10年教学年限的教师占比22%,10-15年教学年限的教师占比45%,20年及以上教学年限的占比为22%。这说明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较为丰富,对田径课程的理解较为深厚,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体育专业生就业意向
调查得出:没参加过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学生占76%,参加过1次相关培训的占23%,参加过两次培训的占1%,参加3次及以上培训的没有。积极鼓励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结合云南农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将来可能会从事体育教师岗位的人数较多,占83%。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实际接触却很少,阻碍了体育专业学生从事体育教育行业。学校积极培养高质量的施教人才,符合教学的要求,为体育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了解尚浅,认知渠道少。
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最早起源于德国,主要是根据少年儿童身心特征而设计的一种有安全性、娱乐性的田径活动形式,并且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运动器械,以达到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为目的的田径项目。云南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了解尚浅,认知渠道较为单一,阻碍了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在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开展。
2.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认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优势明显,支持引入。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培养的学生大多为体育教师,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师也比较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思想层次上有较大的优势。
3.云南农业大学场地设施虽多,但没有专门的国际少儿趣味设施。
经调查发现,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场地器材设施基本能保障体育专业生的使用,但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开展的场地要求比较灵活,因此,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师生认为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有充足的场地。
4.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作为新兴项目,资金是阻碍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引入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重要因素。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重点农业院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国际少儿趣味田径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若学校资金支持不到位,将会影响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在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课程的引入。
5.云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年数较长,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并且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体育师生认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云南农业大学具有可行性。
6.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对从事体育教师意向与实际学习情况相矛盾。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生将来就业的意向大多为体育教师,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学习尤为重要,但学校并未将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到体育专业课程,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从事体育教师意向与实际学习情况相矛盾。
(二)建议
1.在思想方面,学校与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途径。
学校领导与学院领导对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重视,关系到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引入体育专业课程的开展平台。学校领导与学院领导为学生搭建较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有利于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开展。
2.完善管理制度,保持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育学院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积极开展专业特色,为培养良好的教学人才做出贡献。
3.引入专门的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设施,并增强体育专业师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新兴的体育项目虽没有较完备的体育器材,但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来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4.学校因重视新知识的引入,适当调整资金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发展历史较短,学校关于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图书较少,应加大对新理论知识的投入。
5.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确保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授课教师的师资力量,促进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在体育专业课程的开展。
云南农业大学虽然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但专门进行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培训的教师较少,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教育教学。
6.加强国际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教育培训,把国际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为提高基层田径师资队伍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兆芹.探析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26):20-21.
[2]周学华.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推广策略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 (12):75-76+101.
[3]陈玉玲.“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实施效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4]辛利梅.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5]李会明,尹明辉,闻忠波.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19):61-62.
[6]孙南,钟宇.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的特点及开展现状[J].青少年体育,2012 (01):129-130.
(通讯作者:倪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