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园林包括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其中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的江南古典园林,最具有人文艺术价值。本文从历史和设计两个方面回顾了近30年的有关江南古典园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当代园林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园林设计;园林文献;研究综述
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每个时期阶段的古典园林都发展到不同的地步,因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不同而风格颇有不同。明清时期,江南古典园林发展至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代,多种因素造就园林艺术的辉煌,造园手法娴熟,内容上发展为集居住、娱乐、赏景、休憩等为一体的综合多功能场所,其移步换景,景观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每一处景色中展现的淋漓精致。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匠人和文人的勤劳和智慧,是历代文人居士、王官贵相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想状态的物化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在于其精、其神。江南古典园林及建筑艺术在文化审美层面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其含蓄婉转但却在柳暗花明之处美景乍现;体现在哲学思想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万物皆传承于自然之中,人与自然和天地共生且和谐一体;在社会体制层面上,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制度下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根深蒂固的阶层观念,不论是园林的布置格局还是建筑的组合分布,无论从建筑的装饰到布局陈设都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社会思想观念。
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室内陈设艺术作为园林建筑中与人直接发生关系的载体,承载了人们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在造园的人文精神宗旨上,叠山理水等室外的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包括门窗梁枋的雕绘等构件装饰艺术)、居室陈设艺术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层层递进,将园林景观、建筑艺术、居室陈设整体考虑,形成完整的园林艺术系统。
园林建筑内的室内陈设艺术与建筑艺术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是表现在陈设的方式展现宗法社会礼仪制度,即是陈设品和陈设的布局体现封建礼教的严格秩序,二是表现在士人阶层的人格内涵及雅致生活情趣的体现,不同的阶层人士通过室内家具、摆件、诗书字画等展现本人的人格内涵和生活情趣。
同时,江南建筑室内陈设艺术还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内容,以其伟大文化的震撼力滋养了当代设计文化的灵魂,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敬仰,才使得设计充满文化内涵和文明的感染力,江南建筑室内陈设艺术不论从陈设的布置形式还是陈设品的形式和装饰上,都展现了匠人和士人对于天、地、人和自然的哲学的沉思,从内容到形式都予以当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
2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发展到越来越细分的层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内容的室内设计及陈设艺术的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完善,各界学者对中国传统的室内环境设计开始了有益探索,比如介绍中国古代的室内装潢设计、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的建筑及室内装饰陈设以及对装饰风格的成因进行研究的诸多著作和硕博论文等。以下从歷史和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2.1历史研究
设计风格的形成的背后原因是综合而复杂的,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思想、风俗习惯等等密切相关,而不同地区的人的起居和生活习惯因其地区文化不同也表现各异。因此,通过历史了解江南地区的明清时期的社会特点、经济状况、风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等,对于江南古典园林的研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对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史的研究著作内容丰富,潘谷西先生《中国古代建筑史》其中有江南私家园林的陈述,以江南园林为对象,从园林的普及、造园技艺的发展、造园理论的成熟、园林文化内容的重拾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并对著名实例进行了分析。
冈大路的《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对明清江南园林的相关文献的进行了整理,分析了其与绘画的关系,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周维权先生《中国古典园林史》对明清江南园林的实例有较深入的分析;张家骥的《中国造园史》、汪菊渊的《中国古代园林史》也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江南园林的形成及实例的分析。
此外还有基于江南地域性园林史的研究,如魏嘉靖的《苏州历代园林录》、《苏州古典园林史》,朱宇晖《上海传统园林研究》都针对江南地域性的园林史进行了探索。
对江南造园文献及造园家的研究,第一手的、较可靠的资料来对前人相关文献的校注整理,其中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长物志校注》是对两本造园理论著作进行的校注,推动了1980年园林研究史的进展。
英国艺术家史学家柯律格《丰饶之地:中国明代园林文化》(Fruitrul Sites:Gardern Culture in Ming Danasty in China)一书冠以中国之名,实则研究江南明代园林,主要从社会经济和审美观念出发,探讨了明中后期江南园林发生的巨大转折。
2.2设计研究
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空间和构图的角度,对传统造园手法作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分析。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张家骥的《中国造园论》从中国古代造园的特殊性,以空间、情景、虚实、借景、意境等五论建构成中国造园理论的主要框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是构成景境的主体,可望、可居,既是观景处,也是被观之景。本书对园林建筑的“名”与“实”及环境作了论述,阐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特别指出中国的“亭”,是空间“有”与“无”的矛盾统一体,是融合时空于一体的独特创造,集中地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
王其钧教授的《中国园林建筑语言》较为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园林的建筑语言从中国园林的发展语言谈起,探讨了中国园林的基本类型、造园艺术,重点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建筑语言及装饰装修,引出中国园林的造景艺术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园林建筑的阐述离不开中国人对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表达,造园追求宛然天成,建筑作为景致的烘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和园林山水的关系密切相融,建筑形象亦如园林景致一般曲径通幽,建筑组合灵活多变,善于利用地貌创造出层峦叠嶂的空间意境。
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全面总结了三代建筑史学家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以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不同时期建筑概况、代表类型及材料和技艺等,其中对明清时期园林建筑有较为仔细的叙述。其他多个学者都从建筑史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建筑的特点进行阐述,如潘谷西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3·园林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张家骥的《中国建筑论》等。
著名古建筑及园林专家陈从周的《中国园林鉴赏辞典》汇集了对各个江南古典园林的描绘。该辞典在结构上分为名园鉴赏、品园杂识两部分,前者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后者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融建筑于园林艺术中,阐述园林与建筑相辅相成的造景理论,他的另一本著作《说园》融文史哲艺与园林建筑于一炉,是新中国以来园林文化建筑对外输出之先河。
国外没有针对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的专门研究,但是“批判地域主义”却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希腊学者亚历山大·仲尼斯和丽安·勒法维首先提出“批判地域主义”概念。他们将传统的地域主义称为浪漫地域主义、旅游地域主义和政治地域主义,其策略是创造一种“熟悉化”的、过去的建筑形式,提出应该以“陌生化”的策略重新诠释传统建筑。肯尼思·弗兰姆普顿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里进一步阐述了“批判地域主义”的特点,主张接受新的社会生活和技术成果,赋予建筑进步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强调地域因素的特殊性。
3总结
对中国整体的园林文化的研究。众多主要以现有园林遗存为对象的关于技术、艺术、美学、文化等的总体研究,如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张家骥的《中国造园论》是较早完成的关于中国园林营造方法的论著,其建筑学的色彩比较浓重。金学智的《中国园林美学》、曹林娣的《中国园林文化》则是注重更深入的文化及美学学分析。
对于江南古典园林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专门针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的园林内居室陈设艺术的研究的详细论述实属不多见,这些文献多在范围上、视角上、深度和广度上等多方面都很有限。期望有更多的后续研究能充实这一领域,弥补当前学术研究的空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