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开学了,但是正因为没有开学,我闲得蛋疼。所以这里写写西方哲学史的心得,一方面方便没有接触过西哲的同学,另一方面也算是复习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这里就不记流水账了,一来自己懒,图省事,二来也方便直接凸显难点。
首先关于西哲教材,我就两种主流教材说说。首先是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这本教材是大多数学校的指定参考书,但是却又是最让人读不下去的书,说实话,我第一本西哲书就读的这个。其实,赵敦华算是国内搞哲学史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他的代表作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是一部断代的哲学史。而他的这本简史其实主要着力在突破以往写作哲学史的窠臼。而传统哲学史的写法,国内也有集大成者,就是邓晓芒和赵林合著的《西方哲学史》,这本西哲史的特色在于思路极其清晰,没有什么废话,而且因为没有废话,用较小的篇幅说了很多前人没有说清楚的东西。
其次,说基本国内常用的书,首先是罗素的两卷本《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我没有读过,只接触过只言片语。这本书的主流评价是不宜用在入学考试里面,第一是罗素的写法比较文学化,不是针对初学者的;第二是罗素花大力气在臧否人物上面,且说理带有强烈个人意志。但是也有学校将之作为入学参考书,比如首师大。
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在国内出过两版,这本是邓晓芒搞的,但是却是中山大学的入学参考书。这本书算是国外新时期的教科书(相较于梯利的来说)。写到现在为止,内含马克思等不常在哲学史里面写的思想家。
北大张祥龙教授的《西方哲学笔记》是一本不错的西哲史,但是缺憾在于这本书没有写费希特和谢林,按照真正的学术来讲,不写是可以的,作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哲学家,但是就国内教科书的要求来讲却是有一定的缺憾。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作者洞见了各种思想的深层,在必要出点了一下,算是一种引导。海南大学用这本书做参考书。
接下来就按照哲学史,逐一说一说重点。
泰勒斯在考试里面不算重点,但是他的这种以水为本源的思想,在近现代却有生发,比如关于海权与陆权(比如英国和德国)。这个思想经过发展,在古希腊时代发展为火土气水四元素的思想(类似中国的金木水火土),这点很重要,这是西方的四行(中国有五行),初学时常常被忽视。
关于赫拉克利特的logos其实挺让中国人费解的,把其领会为中国的道就完全曲解了。Logos是什么?按字母意思是言说。希腊语是屈折语,其词语结尾往往随其在句子中的成分改变,结果是希腊语是一种既自由却又极端逻辑(logic)化的语言。所谓言说,既涉及一个句子的正确,也涉及整段话的谋篇布局。所以希腊人说话的时候是非常审慎的,智者就是教这种修辞术的。这种语言文化被用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里面说明了什么,就是变化和逻辑的统一,这其实是矛盾的。所以,巴门尼德说:“一条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不是的东西必定是,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19)这就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巴门尼德彻底贯彻这种由语言逻辑性得到的logos思想,我称之为“强存在论”,这种倾向导致了世界的僵化,他的世界是死的,而且依巴门尼德的观点看,似乎先知先觉是可能的(但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这种观点必然要被后人驳斥,他的学生芝诺为了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提出了四个悖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字来比喻世界,关于这个学派的重要意义请参阅张祥龙的《西方哲学笔记》。
智者学派前面提到是教人们修辞学之类的技能的,这涉及古希腊的政治生活。但是苏格拉底是反智者派的,苏格拉底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如果说他为什么反智者,我们可以把这个看成是希腊哲学精神对于一种工具主义或者说功利主义的反对。如果把苏格拉底理解为道德哲学的肇始,我觉得是不恰当的,《西方哲学笔记》里面认为正因为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古希腊哲学都没有解决道德问题,所以整个罗马时期(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都在解决道德问题。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其实正表明了其不是道德哲学那么简单,这种说法其实是居中的。具体参见邓赵本。
柏拉图的理念论最难的地方恐怕是理念论内部的裂隙,关于这点我提醒大家注意,柏拉图生前就发现问题了,其后亚里士多德又进行了批判。柏拉图的理想国赵本里面说是“国家是大写的人”,这个题目下面对大写没有解释清楚,所谓大写我个人以为即合全民以为国家,但是又蕴含国家由小写的人组成。
亚里士多德最难处是其关于系动词“是“的哲学思想,这点赵本说了,建议再参考《笔记》。赵本没有提到实体,一定要看邓赵本,实体理论是与柏拉图的理念针锋相对的。
总的来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里面隐秘地含有希腊哲学一贯的核心——一与多,所以对初学者来说非常费解,邓赵本柏拉图的辩证法一节对此有一定启发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