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知道观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鲁冰花观后感600字篇一但是一年一度的绘画比赛中,虽然郭老师坚持选阿明,但众老师教推选乡长之子参加比赛。郭老师愤怒而辞职返回台北。临走时,带走了阿明的一幅画《茶虫》。没过多久,阿明因身染重病而亡,但他始终保持对画画的热爱,一直到死也在想念曾经的郭老师。故事的结局是,郭老师拿走的古阿明画的那幅《茶虫》在国际绘画比赛是荣获一等奖。郭老师回到这个乡村,把属于他的荣誉带回来了。可是,阿明却永远都看不见了。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云天和古阿明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郭云天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热爱艺术并懂得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人;作为老师,他仍然带有这种艺术家的气质,而这却让他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在我看来,这样的追求完美不与世俗妥协的老师永远只能是少数,这样的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尤其当他知道自己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时,无法帮助真正有天赋的古阿明参加比赛时,他毅然选择了离开,保持自己仅有的原则。古阿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穷人家的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对画画的热爱,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尽管自己很优秀,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自己却不是乡长之子,最终还是被现在抛弃~~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当时满怀希望的古阿明去找郭老师,问他评选的结果,看到老师无奈的表情,古阿明知道自己被抛弃了,他失望并痛苦地低下头,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低着头对郭老师说:“我知道,有钱人的孩子比较聪明一点~~”当时,我真的觉得这句话好心酸,因为,我真的觉得现实中有太多这样事情,我明白古阿明的无奈与无助。
<
鲁冰花观后感600字篇二含着眼泪看完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语,没有宏大的场景,用朴实的语言和朴素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有绘画天分的小孩和从省城调来的郭云天老师之间的故事。
姐姐古茶妹读小学六年级,成绩优秀,从小勤劳懂事;弟弟古阿明调皮捣蛋,成绩最后一名,但是画画特别好。妈妈在阿明小时候因为得了肝病没钱及时医治耽误治疗去世了,只留下姐弟两个和种茶树的爸爸相依为命,爸爸虽然疼爱儿子,但是脾气暴躁,常常因为阿明调皮而揍他一顿。
一天放学坐着竹排回家的姐弟两个在河边遇到了在河边写生的郭老师,一番交谈之后,得知阿明会画画,郭老师就让他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创作。阿明小小的人儿,但是观察很仔细,郭老师对他的评论深表赞许,还把自己的画儿题名傻瓜送给阿明。第二天在学校阿明才知道原来昨天叫做“傻瓜”的人,竟然是从省城调来的新美术老师。新来的郭老师并没有因为阿明冲撞他而像其他老师那样揍他,而是笑呵呵的让他离开。阿明觉得新来的老师好奇怪。
阿明参加了郭老师的美术班,每次画画都画得又快又好,郭老师特别赞许,准备推荐他参加县里的绘画比赛,但是其他老师因为惧怕乡长,一致推荐乡长的儿子参加比赛。而此时阿明也跟他妈妈一样患了肝病,得知自己无法参加比赛,气愤的把家里的画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画画了。参加比赛的乡长儿子得了个第二名,这在学校史上也是极大的荣耀,于是其他老师就开始嘲讽郭老师没有眼光,郭老师气不过,和老师们动手打了起来。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里,郭老师来到阿明家跟他们此行,还把自己的画纸和彩笔送给他,叮嘱他一定要坚持画画。临走之前,他还专门跟阿明要了他的一副签名作品《茶树虫》。
阿明去世了,带着他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郭老师带着他的画拿到国外展览,得了第一名……
老师一向被给予很多的光环,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孩子,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分,给每一位孩子给予关注,给他一片自由的空间,这样每一位孩子都会成才。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