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核酸工作预案3篇
全员核酸工作预案篇1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出现疫情反弹时,实现日常状态向应急状态的迅速转换,及时控制疫情扩散蔓延,按照市、区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霍营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实战、快速响应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各社区工作责任,完善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机制,提高xx街道核酸检测应急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各类工作人员、检测所需物资第一时间到位,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按要求有序开展,实现1-2日内完成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的目标。
二、组织机构
科学设置采样点。街道重点人群检测采样点和社区采样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应满足以下要求: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采样点。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避免因场地狭窄、人员密集导致现场秩序混乱。
1.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1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做好人员登记、组织管理等工作。
2.采集区。根据天气情况,配备帐篷、电暖气、适量桌椅、医用垃圾收容器等,保证采样人员工作需要;
配备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采样管,并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严格规范采样标本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置,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
3.缓冲区。空间应当相对密闭,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4.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留观在采样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干咳等体征异常人员。
5.服务设施。采样现场要体现人性化关怀,配备常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设备;
设置垃圾回收等设施;
周边无公共厕所的,要设置临时公厕;
根据天气条件配备必要的避风、挡雪、遮阳、遮雨等设施。
工作队伍到位。在接到区委指挥部全员核酸检测指令后,街道办事处根据采样点的设置预案,6小时内组织辖区各社区采样队、标本运送队到达指定工作岗位。为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员摸排阶段即组织队伍进驻,第一时间开展工作。所有工作人员根据从事岗位防护的要求,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有序采样检测。
1.确定检测顺序。根据区统一部署,按照高风险优先原则,依次开展采样检测,逐步扩大检测区域,直至实现辖区人口全覆盖。在排队采样过程中,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优先予以采集。
2.做好信息登记。在等候区,街道、社区信息登记人员要做好现场参加受检者信息的采集。为加快现场采集速度,推广使用身份证读卡器、扫描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登记效率和准确率。登记信息并编号后直接打印出有姓名、编号等信息的标签贴纸,将标签贴纸直接贴到采样管外部,并发给被采样人,由工作人员引导被采样人有序进入采集区。
3.及时送检标本。标本转运箱由专门标本运送人员负责运送,标本在采集后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运送人员在交接时应仔细核对标本与登记信息是否一致,混采登记表放入独立密封袋,随转运箱一同运转。不能送检的,应当配备专门冰箱或冷藏箱保存,并做好标本接收、保存登记。
4.加强对比核查。街道接到区疾控中心推送的采样结果,要将当日已完成采样人员数据与社区摸排出的应检人员数据进行比对,对经筛查比对出尚未采样的应检人员及时通报社区,社区要立即督促其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无遗漏。各社区应安排专人做好数据汇总报送工作。
全员核酸工作预案篇3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精神,加强核酸检测工作,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急、重、轻、缓”的原则,科学合理、兼顾能力,调整优化检测范围,对不同场所、不同行业、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检测筛查,切实做到“应检尽检”“适时抽检”和“愿检尽检”,并根据要求做好局部疫情下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筛查准备工作。
二、检测范围
准备核酸检测采样点。
流调行动(核酸检测)
小组应预先准备核酸检测采样点,并提前储备好设置采样点所需的帐篷等物资,确保收到指令后能够迅速布置好采样点。采集地点应选择好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采集辅助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等候区应设置人行通道和一米线标识,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等侯人员均应按要求佩戴好口罩。
采集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
缓冲区可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
采集辅助区空间应当相对密闭,用于采集人员更衣、备餐、值班等。
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