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也沿袭了其粗放的发展形式,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1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1.1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盲目地追求城镇化的扩大,乡镇企业也急需扩建厂房,从而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合理规范土地资源的开发,从而造成开发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商业区、工业区对土地的滥用,对土地资源造成过度开发,这种不加规划的开发方式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使得土地资源大大削减,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并且限制了土地资源的长远规划和开发,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1.2水体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发以来,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实行粗放式发展,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不经科学合理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江河湖海水源的严重污染。同时由于城镇中生活污水和生产交通产生的污染物都流入地下水库,所以,促使水体环境污染加重,造成饮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方水资源本就不充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人口更加集中,用水量大增,使得水资源问题更加窘迫。这些问题的叠加破坏了水体环境,制约了水资源的净化能力,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1.3大气污染
近几年,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大部分城市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含量不断升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废气不加处理的排放和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废气排放的不断增加,其中城镇企业粉尘烟尘的排放量均超过了国家年排放总量的1/2,加重了大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废气,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及烟尘,然而对其的净化都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还影响了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严重化。
1.4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备,环保意识淡薄
城镇中企业多但规模都比较小,虽涉及众多领域,但技术含量都较低,对于污染物的处理管理不到位,处理设施陈旧落后,对污染处理的资金投入少,这无疑加重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人们只顾生产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从乡镇政府到企业管理人以及居民的环保意识都不够,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盲目求发展,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
2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的解决措施
2.1科学规划城镇化的推进
城镇化的推进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城镇的特点和发展优势确定其发展方向,从而据此实现土地资源的分配,科学合理安排工业用地,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形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内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2.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乡镇企业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贯彻中央有关部门和政府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仿真策略和政策,还应该依据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科学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的法规条文,并且积极向群众和企业推广,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监督作用,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实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处于主导地位,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了达到人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利用信息手段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讲座,用人们的切身经历引起人们的共鸣,激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人们自觉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
2.4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治污总投资和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为了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增加对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研究和资金设备投入。企业也要增加对排污的处理力度和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转变粗放发展的企业理念,从根本上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