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银行家》上映之后,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传《银行家》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底层黑人Bernard Garrett和富二代Joe Morris在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背景下,如何逆流而上实现自己商业梦想的故事。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银行家观后感,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银行家观后感1
《银行家》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黑人在歧视下,从小人物成为银行家。演员角色把握得非常到位,节奏紧凑,非常不错的励志电影,值得观看。
前期觉得有些无聊,可是后期真的渐入佳境,我们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电影!三大演员,还都是漫威相关主角,真的演技好好!挺不错的一部影片,前期类似文艺片,但是中期后期就相当优秀!
《银行家》让我们每个人看见的都是自己内在的世界,值得每个努力前行的人和创业者来看。这部电影推荐多看几遍,在故事里会看到自己,对经历创业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摸着石头在过河,爬过一座山,迎面而来的又是一座山,那又怎样,前进的选择,就是别无选择。
特别感触主人公妻子的那句话:“如果那么容易成功,早就有人成功了。”最好的夫妻是同命相连的盟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几十年,这短短时间里,知道你是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当你找到信仰时,灵魂就会有光芒。
银行家观后感2
一部新电影。讲的是黑人伯纳德·盖瑞特的经历。他最早是擦皮鞋的,后来在休斯敦开了一家公司,然后经营房地产,然后当银行家,然后在监狱里工作了三年,然后拍电影。
影片描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属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那类领导。在越战打的焦头烂额之际,在国内则大笔一挥,签署了著名的民权法案,在法律上否定了种族歧视。这使得美国黑人长达一百年的抗争终于有了结果。然而,仅有法律是不够的,种族歧视的惯性依然强大。在影片中,那位白人老妇女看到黑人在装修她所在的房屋立刻怒不可遏;在伯纳德的德克萨斯老家,一个黑人鞋童号称“只为白人服务”;当伯纳德和乔尔步入他们自己买下的银行时,引来四周顾客的惊诧,全体向他俩行注目礼,好像在观赏两个怪物。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的。
这是伯纳德在洛杉矶和他的朋友乔尔成功的经营房地产的故事。他们俩人的性格迥然不同。伯纳德不苟言笑,注重专业知识,有点理工男的味道。而乔尔则久混江湖,对黑道白道的各种潜规则门儿清。他们俩人在一起,可谓珠联璧合。乔尔对伯纳德的分析是:“我知道你既聪明又有野心,也是一个充满愤怒的人,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这种愤怒再好不过了,激励自己之余,也免于成为被攻击的靶子。”他们就是带着这种野心和愤怒,在相对开明的洛杉矶成功了。可是,正如乔尔所说:“人有钱后就会变。”伯纳德开始膨胀,竟然想到当时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德州去发展自己的事业,结果碰的头破血流。那位胖参议员对其中的原因很清楚:“只是后来你决定去扰乱德州的社会秩序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反种族歧视就是扰乱社会秩序,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了。
说到种族歧视,这已经是个老话题了。影片中的乔尔说过:“仅仅是知道这一点,就足以展露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确实是这样。在美国有过贩卖黑奴的历史,那些黑奴曾经遭受过白人奴隶主的虐待和摧残。即使在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之后,没有了奴隶,可是多数黑人仍然只能从事低下的为人所看不起的工作。白人的优越感,使得他们天生就看不起这些出身卑微的黑人。不仅在美国,印度的种姓制度,希特勒的纯种雅利安人的理论,都反映出了人性的黑暗。在咱们这里,虽然没有对肤色的歧视,但是那种文化歧视和地域歧视,不也是无处不在吗?
说到根源,我的看法是人们天生的一种品格,即以“我”为标准看待世界看待他人。凡是和“我”不一样的肤色、体貌、性格、行为都会有一种隐隐的不适,推而广之,由此逐步发展为对他人对其他种族的歧视和对抗。由个体的歧视发展为社会的歧视。影片中,那位房产经纪人巴克也因为顾客视他为“狡猾的爱尔兰人”感到些许的自卑,而伯纳德也因为妻子尤妮亚可以冒充清洁工而自己绝对不能而遭到妻子的指责:“我是个女人,对吗?你这番话,跟一个白人告诉你,身为黑人不要介意尊严遭到践踏有什么分别?”可见,人们在灵魂深处都有这种歧视他人的观念存在。这种观念的消除,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理性的完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各具形态。在人类社会中,尽管肤色各异,生活环境不同,但互相之间都是有意识有思想的生物,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的人。谁也不能自诩比他人高尚优越。在上帝面前,人类都是他老人家的子民。一旦发生灾变,能登上诺亚方舟的,未必就是白人,更未必就是商界精英和政界领袖。
影片中,伯纳德在法庭上陈词:“美国独立宣言写明:人皆生而平等。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人人都得以平等的受到法律保护。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但我们心知肚明,对许多百姓来说,这是个谎言!你们为什么硬要将某个种族排除在美国梦之外?”此时的马丁路德金同样在陈述着“我有一个梦”。时至今日,美国的现状有了些许的改观,人们已经不敢公开表示种族歧视,然而,那种隐藏在白人骨子里的卑劣意识仍然在暗暗的涌动。理性的启蒙道路仍然是漫长的。
在入狱前,伯纳德对妻子尤妮亚说:“我们两个黑人不应该这么早买下德州的银行。”尤妮亚却说:“也许你现在买是正确的选择。”这令伯纳德不解。尤妮亚接着说:“看看你今天的成就。该有人让一切被看见了。这样才能做出改变。”是啊,所有的公平正义的实现,都需要有一批先行者们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前人没有都过的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抵御那些貌似强大的恶。即使他们满身伤痕,遭遇失败。他们仍然应该获得人们的钦佩和尊敬。
影片的故事性很强,叙述也非常流畅。在镜头的运用上,可圈可点。例如,当马修在酒吧时,那个女招待恰好是马修曾经的同学。这时,镜头用了浅焦距,马修为实,女招待在后面是虚。我们看到马修静静的坐在那里冥思苦索的同时,也朦胧的看到女招待在远处犹豫要不要和马修搭话,先是搓手,后来她双手一合,似乎是下了决心,于是走上前来和马修搭讪。这种镜头叙述的方式,反而比用长焦距更吸引观众。因为在观众眼里,更关注的不是静态的事物,而是动态的表现,这也是编导希望观众关注的地方。
银行家观后感3
时间来到1939年的美国德州,猎鹰扮演的黑人小哥是一个擦鞋匠,但是他不希望自己像他的同胞一样一辈子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工作,当时的美国仍然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银行等金融类工作是不允许黑人参与的,但是黑人小哥的梦想就是可以成为一个银行家,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通过自学,偷听学校上课的方式学习了许多金融知识,再加上自己的天赋很不错,具备了从事金融工作的技能。
时间很快来到1954年,这个时候黑小哥已经开始从事房地产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从别人手里购买待估的房产,然后从新装修布置,再出租出去赚取租金。但是根据当时的法律,合同是不保护黑人的,黑人也不能在合同上签字。所以黑小哥找了有法克侠扮演的黑大叔企业家合伙,在找了一个白人小哥假扮成企业家成为他们的马甲出面商务洽谈,用这种方式最后一共盘下了接近180栋房产。
但是黑小哥不再满足于房地产行业,他的老家位于美国南部的德州,是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州之一,他希望不仅仅是自己,其他的同胞也可以有机会创业,购买房子汽车,实现美国梦,要实现这些,绕不开的就是贷款,所以他不顾朋友的反对在德州买下一个银行。在白人至上的德州,作为白人的银行家是绝对不会贷款给黑人的,即使黑人拥有正常的工作也负担得起一定数目的贷款金额。 买下银行后他瞒着其他白人开始对符合资格的黑人放贷款,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最终还是被发现,于是银行内的小股东将事情告发给了美国货币监理署,在白人看来黑人就是无法偿还贷款的,所以对黑人发放贷款会被视为违规行为,甚至有可能会被送上法庭。 当黑小哥站在法庭上,手上举起只有黑人才穿的清洁工工作服,大声说道“没有贷款就不能买房,不能创业,意即不能创造财富,也自然排除在美国梦之外,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将某个种族排除在美国梦之外?”这就是黑人生来最大的不平等,被剥夺了合理平等创造财富的机会。
电影和《绿皮书》一样都是批判种族歧视,电影表达的就是黑人同样有能力通过学习创造财富,黑人并不比白人差。
总体来说是一部合格的传记,看完之后感觉意难平。许多细节的描写都体现着那个年代美国黑人受到的歧视,这也是为什么后半段伯纳德已经功成名就,却还要重返德州成为当地的银行家,为当地的黑人拨放贷款,帮助他们发展。塞缪尔·杰克逊一如既往地发挥着他的毒舌技能,他扮演的乔在洛杉矶混迹多年,一早看透了所谓的美国梦只是政府收买人心的幌子,黑人想要实现美国梦只有借着白人的皮囊瞒天过海,不然一定会遭遇各种阻挠。至于马特,因肤色不同成为了伯纳德和乔的合伙人,最终也因为肤色不同与两人分道扬镳。影片最后,看似一片和谐,但种族歧视的问题依旧根深蒂固。看完后总觉得影片最后还应该有些什么,可能是“未完待续”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电影银行家观后感最新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大家带来参考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爱学范文网。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