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入了党章。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包括组织工作在内的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近年来,组织部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组织工作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各类人才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
一是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还不够科学。长期以来,在干部考评工作中,片面地把gdp增长等经济指标作为最重要的绩效导向,考核的“一手硬、一手软”,造成一些干部工作上的畸重畸轻,导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干部考核通常采用的是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等方法,对干部岗位特殊性考虑不多,不能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特别是在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中人为因素较为突出,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干部德才表现。
二是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有序竞争的人才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尚不健全,人才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不高。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还不够得力。突出表现为:一是一些村级班子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偏低,吸引力不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员骨干人才匮乏,选任村干部时常常是“筷子里拔旗杆、矮子里选将军”。二是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烈。不少党员居民思想中尚未形成社区概念,对社区没有归属感,不大愿意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也相对淡薄,没有形成“共驻社区、共建家园”的观念和认识。三是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发挥党员的作用不够。企业党员的心态复杂,对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体现党员先进性,不少党员感到迷茫;有的党员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活动感到理不直、气不壮;有的认为是在为“资本家”打工,不想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
十七大报告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阐述,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丰富了组织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为加强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评价使用干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组织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了解人的特点、关注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就是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尊重其个性,宽容其缺点和失败;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考察评价干部,树立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导向,对一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同志,考核成绩未必突出,我们要加以关注,在使用上适当倾斜;对那些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对能攻坚破难的干部,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也要敢于使用。
一是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客观地考察评价干部。具体要强化“三个规范”。在考核内容设计上要规范。考核指标应全面反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比如,经济发展方面,要着重确定一些主要的硬指标,侧重点应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应考虑人均数这个概念,如,经济的增长应该用当地的人口总数去衡量和加权计算;同时,可适当考虑酌情增加“绿色指标”,如原材料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在实绩分析操作方法上要规范。将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比较规范的意见;对难以量化的内容,融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在实绩结果分析运用上要规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注重群众的评价,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公正地选好用好干部。要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比如,积极探索干部初始提名方法,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初试提名制度,在人选的提名环节上,如何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与“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察考核办法,着眼于扩大民主,实现从依靠少数人考核转变为依靠多数人评价,同时切实解决好拉选票、“老好人”得票多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突出刚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推进问责制“全覆盖”,建立问责制的启动机制,切实解决问责过程中怕得罪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机制,在加大处理违法违纪干部力度的同时,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实行有序退出,并明确不称职干部的标准和处理办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真正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拔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树立重实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地遏制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
第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要确立新的人才标准,打破身份、行业、地域、所有制的限制,扩大选人视野,协调解决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重大问题,关心和保护好各类人才的正当需求,给以真情周到的服务,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整合既有的人才培训资源,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探索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落实在发展上,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发展上,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发展上。
一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在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知识青年和具有较强“双带”能力的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选拔村干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真情关怀基层干部,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三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鼓励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任期目标责任制、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制度,建立民情恳谈、民意听证、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围绕和谐社区建设,抓好社区党建。紧紧围绕“四有一共建”的目标,全面推行选调优秀干部到社区任职工作,引入激励约束机制,改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待遇。加快解决社区工作用房的进度,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尽快到位。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解决社区工作经费的有效途径。强化“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载体,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做到真正取信于民。四是扩大覆盖面,切实增强党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力量。加大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力度。及时将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不仅使规模以上企业中党员占员工比例逐年提高,而且使规模较小企业建立党组织比例也逐步扩大。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效开展活动,培育和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引导广大党员在促进企业发展、创建和谐企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