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篇一:喋血孤城观后感
一群革命党人的悲壮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铁链镣铐枷锁摩擦碰撞出沉重并且令人窒息的声响。黑白屏幕上,一位年轻的女革命者,脚步沉重,眼神却十分坚定。她明白,她的命运早已注定好;她知道,也许明天两个年幼的孩子就会失去母亲;她清楚,自己内心是多么的不舍。是啊!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的眼神告诉所有人她毫无畏惧,仿佛在向全世界大声宣告:为了能换回更多孩子的幸福,死也值了!这一幕让我们动容,对这位英雄我们肃然起敬。
我记得,片中的那两个怀表。那不停转动的指针牵扯着我们的思绪,拉紧我们的心弦。那两个怀表展现的不仅仅是兄弟深厚的的情谊与牵挂,更是革命人对革命的的期待与热情。“滴答滴答……”指针转动的声响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炮火连连的年代,仿佛置身于他们之间,感受着他们彼此的关切,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紧张,替他们不安。当那怀表挡住一颗子弹时,我们暗自松了一口气,但又立刻紧张了起来。因为战斗的形势不容他们作片刻的停歇,他们只得忍着伤痛拿枪作战,用生命与旧势力搏击。我们感叹他们的英勇,我们敬佩他们的忠肝义胆。虽然结果不尽人意,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我相信他们的血汗不会白流,他们的精神必将被所有人铭记,历史的丰碑必会有一笔是在为他们书写!
我记得,那一封封绝命书,休妻书。一群意气风发,拥有万丈豪情的年轻人原来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其中又有多少的无奈……
我想他们没有人愿意这么年轻就面对死亡,但我肯定的是他们中也没有一个人会后悔这样的选择。革命总是这样,谁也无法预知明天,太阳升起,或许世界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他们有的家庭优越,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新婚燕尔,最后却同时走上了一条未知的革命路。他们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温情,只因信仰二字,他们甘死如饴!
我记得,那被鲜血染红的海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已随那滚滚海水奔腾而去,就如那夕阳在向大地倾撒炽热之后又给世界留有余晖,在人们心头映射出永不磨灭的光圈。要知道,前一天他们还在这海滩上打闹、嬉笑、奔跑。现在看来,嬉笑玩闹才是那个年龄最美好插曲,但是因为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太沉重的使命,这使得原本很简单而快乐的事变得短暂而遥远。在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暗自感叹,感叹他们的英勇,他们的无畏。
我还记得,他们中那个叫林觉民的年轻人。他虽然身陷囹圄、伤痕累累,但是面对封建旧官僚的威逼利诱时,他义正言辞:“大清锁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流淌着的鲜血是他对国家的热爱,坚挺着的身体是革命党人乃至整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同样记得,若不是海外华侨倾尽家产的捐助,革命道路也许会更加艰难。他们的那句话道出了所有心系祖国的华侨的心声:“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简短却饱含爱国情怀,荡气回肠,字字掷地有声。我们应该记得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群革命党人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令人心酸的血汗史,他们用生命书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永远铭记。
篇二:喋血孤城 观后感2
观《喋血孤城》有感
影片《喋血孤城》讲的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常德会战。常德会战发生在1943年11月至12月,是抗日战争经典战例之一,是继上海、南京、台儿庄会战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43年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全线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击败德意联军并在西西里登陆后,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大力继而投降;美军在新几内亚攻打日军。日军在海陆空三方面均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本来不允许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然而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奔赴印、滇作战,挽救其必然失败的命运,再次集中兵力进攻湖南西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第六战区的主要战略基地——常德。
当时,美、英、中正在召开开罗会议,商讨台湾回归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常德会战,日军希望通过攻占常德,挽回失败的战局,蒋介石则希望通过常德会战的胜利,鼓舞抗战的士气,在开罗会议的谈判桌上增加筹码。所以,常德会战几乎可以比作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其军事意义,尤其是政治意义特别重大!
然细观战况实际,在常德外围的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之后,常德实已成为了一座孤城,当时驻守在城里的是国民党军队第6战区所属的第74军57师,因57师的将士手臂上都别有“虎贲”标记,故称之为“虎贲将士”,当时蒋介石从开罗电令,57师必须死守常德!《喋血孤城》就是以此为背景,在师长余程万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并通过连长冯宝华推迟婚事、全力备战,当地苗族青年黄二虎杀敌,最终以八千将士几乎全军覆灭的代价,谱写了抗战史上不朽的篇章。
影片中“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历史中真实的口号令人印象深刻!据常德血战中幸存的老兵回忆,当年战士们利用碉堡、城墙、房子、炸坑一切可能的掩体,抵抗日军飞机大炮的进攻,几乎是驻守某处的战士全部战死之后,日军才得以前进一步。常德城内的巷战,连续打了一个星期,子弹几乎打完了,战士们削尖竹竿当武器,有的战士被敌人围住后,就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一部悲壮而沉痛的血泪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以往的抗战题材影片,如《地道战》、《地雷战》等,都家喻户晓。我们接受的抗战史的教育,几乎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抗击日寇,几乎看不到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蒋介石在抗战之初确有消极抵抗的一面,但查还历史的真面目,整个抗战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战的主力,因为八路军、新四军毕竟势单力薄,通过游击战的方式只能是零敲碎打,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在正面战场组织大的会战,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国民党军队才能做到。由此,在抗战史上,也的确涌现了不少著名的抗战将领。《喋血孤城》这样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题材影片的再次出现,是对抗战功过的客观评定,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再次体现,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一大进步。尽管国共两党在长期的对垒中相互制约拼杀,但在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应摒弃前嫌、共同对敌、一致对外,这就是名族精神,是名族生存发展之魂。
每一位为中华民族流过血汗、建过功勋的人,不论党籍、名族、年龄,都应该被我们所铭记,这一点,我们观《喋血孤城》后,从其立意上应予以肯定,也是我们从电影之中所感受到的。
另外,此影片在对日军的刻画上,也应充分予以肯定。在过去的一些政治色彩极强的影片中,往往对日军的描写整体单一,无一例外地对日军进行丑化,以增加观影快感,或者强化日军的凶狠,以激起名族的仇恨,但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也是背离了人性这个基本点的。《喋血孤城》在刻画中肯定了日军的纪律性和顽强性,符合客观事实。在长期的军国主义武
士道精神的熏陶下,日本军队的确有很强的战斗力,是世界上较善作战的军队之一。日军作为我们的敌人,是可憎的,作为军人、一个服从指挥、勇敢顽强的士兵,却也的确是可敬的。本片通过表现敌人的勇猛,衬托出我方军人的英勇精神,手法高明。
影片的不足是过分地渲染了儿女柔情,甚至出现一些不合现实、过于矫情的场景,大大地冲谈了战争片的震撼,淡化了影片的教育感染力度。另外,余程万师长的扮演者,在影片中显得儒雅有余、霸气不足,据史料记载,余程万师长其人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员,是一名霸气十足的骁将。常德会战结束后,因其率100余人突围而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蒋介石念其师生之情,后又升其为军长。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余程万隐居香港,后不幸被劫匪所杀,这是影片之外的史话。
然而若以现代的军事力量作为前提条件,先锋侦查部队可得到更为精准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递交,上级由所得信息,结合地形、实际兵力、作战能力等情况从各个方位各个视角全面分析地战局,揣测出日军的真实企图就是攻打常德牵制中国军队的兵力转移,而不是消灭国军在华东地区的第一线作战部队报鄂西之战一箭之仇,并及时下达正确的指令,那么从时间和地点上,我军便已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后倘若增援部队能够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快速地前来增援,而不是受制于种种原因,损失亦不至如此惨痛,某程度上来说,常德得一度失守也许可以避免。
落后便要挨打,我国想要站在世界的最前端,向高科技、高尖端发展军事力量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篇三:喋血孤城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喋血孤城》,当是对暑期社会实践准备工作之一。
这是抗战八年最惨烈一战之一,是守城将领悲壮抵抗故事,是一些人和一座城的生死承诺。看完《喋血孤城》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军民为了民族,为了祖国那种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
影片以1943年的常德会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大战。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了生死对决。从德山失手坚守阵地的100将士坚持到最后一个与日军同归于尽。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我军拼死守城,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后日军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气来攻打城门阵地,导致我军守城将士无力还击,惨烈牺牲。在弹尽、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虎贲”将士为守卫常德这痤孤城,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喋血孤城》以无比震撼的战争场面完整地再现了这场惨烈的战斗。从阵地战、攻城战到近距离巷战,日本军队甚至还发动了灭绝人性的毒气战。中国军队在装备低劣的情况下以命相博,“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句电影台词深深地震撼着我,我想向这些英雄们致敬,我相信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记住一段历史。我相信在伟大的八年抗战中,有千千万万和“虎贲”军一样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们为国尽忠,今天所有活着的中国人和
他们的后代子孙应当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这部影片最终没有好的结局,如此,也让我最为真实的领略到了战争的残酷,我流泪了,为战死的英雄,为勇敢的军人,为不屈的常德,我的心久久、久久不能平静。《碟血孤城》影片的结尾,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但最终幸免于难。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应该是一种信仰、信念。
而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的废墟现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的生活。祖国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寄托在我们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身上。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己的一切,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强大,才能让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致敬。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