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篇一:戏剧观后感
乐真 乐善 乐学 乐恒
——观莲花落《大年三十》有感
班级:思政121姓名:刘婧婧学号:12022110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xxx绍兴地区的一种汉族曲艺形式。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莲花落。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中国的国粹是京剧,江浙地区则以越剧较为出彩。由于地区的差异,这是我第一次观看绍兴莲花落。不同于越剧的婉转动人,亦不同于京剧的丰富精致,绍兴莲花落似乎更接近生活化,而且在第一次的观看中,就能明显发现莲花落中的大部分发音与江浙地区的口音还是比较相近的,更容易听懂。
这个莲花落《大年三十》的故事性极强,情节之间的联系亦是十分紧密,却也简单易懂,就是围绕十两银子展现人性的善恶两面,但是故事主旨还是旨在宣扬人性的善,并且启迪我们为人处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故事中的扮演者的神态动作更是惟妙惟肖,有些地方更是充满喜感,赢得满堂彩。
苏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教师先生,饱读圣贤之书,在他的身上,蕴藏着自古及今宣扬的美好道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待孤家寡人、无以为继的施潘嫂,古道热肠的苏先生甘愿掏出兜里教书一年全部的辛苦钱——十两银子,同时以一个善意的谎言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只是那心胸狭隘的施潘嫂却不能急人之所急,明明手头已经宽裕,
却是不能将心比心,体谅苏夫人的苦楚,散些钱财给窘迫的苏义一家解困。在这里,显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以施潘嫂的势利突出了苏义的为人高尚、高洁。同时也为后来施潘嫂的幡然悔悟奠定基调,在人物言行的一降一升中显示了善为人之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品德。
苏义无可奈何,与妻子千般考虑之下,最终决定去吉儿娘的番薯地里偷番薯。但是,明明下决心去偷了,却又在最后关头跑到土地庙前,在土地公面前恳求了三个心愿:可偷否?——有人知否?——施潘平安回来否?这三个心愿的转变,实则是反映了苏义的个人品性。孟子曾提出“四端”之说,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可偷否?即是人的是非之心的展现,要是一个人在行不义之事的时候,若没有意识这种行为的不义,并且还一味认为这种行为的理所当然,那么这个人就真的无可救药了。是非之心,是为了让人知晓自己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又不该做。做该做之事,自然是理所当然,做不该做之事,就是做错了事。苏义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读书人,深受诗书之中礼义廉耻的教诲,可偷否即是他对自己良知的询问与反思。随即他又向神明询问“有人知否”,又是出于对羞恶之心的询问,对于一般人而言,做出不耻之事,内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羞愧之心,一般人尚且如此,对于一个读书之人,这种情感只会加倍,而不会较少。最后 “施潘平安回来否”,则
是出于对于施潘嫂的恻隐之心,一个女人常年一人在家守望在外撑船养家的丈夫,其中不安与寂寞是无法言清的,而苏义正是出于对她的恻隐之心,才有此一问,也可说明他的心地善良。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以一个上帝的视角,自然是知晓这里的土地公并非“土地公”,而只是那位锡堂叔叔和吉儿好心之下的隐瞒。从那三个圣爻,到赠送扁担,再到护送摔晕的苏义回家,足见这位锡堂叔叔的为人朴实敦厚。而那施潘嫂,只知独享自己一人之福,毫不知急他人之所急,所以在他丈夫回来的那一刻因误会产生的争吵恐怕亦是对她的惩罚。回眼再看苏义夫妇,家里清贫,甚至无一物来分岁,但是,就着那一小袋番薯,两夫妻亦能苦中作乐,一块番薯作肥肉,一块番薯作精肉,无肉亦得肉中香。像他们这对夫妻,彼此相扶相持,在困境之中还是不离不弃,实在是难能可贵。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亦是可歌可泣。这里所展现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也只有这样的感情才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去珍惜。
故事的最后好心肠的吉儿娘带着吉儿和一桌的好菜前来与苏义夫妇分岁,而终于澄清误会的施潘夫妇亦是带着事前准备好的好酒好菜前来赔礼道歉,这三户人家不仅冰释前嫌,更是拉近了彼此的心,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互帮互助的邻里有时比起远在千里的亲人还要亲,他们在末尾共同贴春联拜岁的场景就是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同时,也使我更加相信了这个道理: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好人一生平安。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君主论》中,曾提到:“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是整个属于你的。当需要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这种需要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他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得快些。”,在他们眼里,财产的得失比亲人的死活更值得关心。这是一种精彩而刻薄的“性恶论”观点。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的政治,都是从人性恶出发,才需要严刑酷吏来加以约束百姓的行为举止。
但是在这里,还是强调人性的善。这里,善是从一而终的:为身陷囹圄的施潘嫂慷慨解囊,偷番薯之前的忐忑和之后的知足而乐,与妻子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锡堂叔叔的默默奉献,还有施潘嫂的幡然悔悟,甚至最后以合家欢的形式拉下帷幕,这就像小说中所说的“HE”——happy ending(快乐结局)。
总的来说,这个莲花落给我的印象还是挺有趣的,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也难怪那些绍兴地区的老人家闲来无事就摆弄一个收音机
来听莲花落。很感谢老师选取了这个极具绍兴当地特色的戏剧,让我对它不再耳闻而眼不见。我曾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越剧社,这一方面是出于对越剧的喜爱,一方面也是想亲自体验一番唱越剧的感觉,学姐曾夸我动作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唱腔却是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还有就是唱不出,所以在去年的越剧社表演中,我只担任了配舞的角色,但是也是十分满足的。或许我更适合去欣赏这些艺术。今天的莲花落也许会成为我日后欣赏的另一个对象。
篇二:观后感
药房----观后感
5月10日,这一天是我们第一次出去参观药房仓库。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不但与我们的专业相符,而且这次活动给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们发现这药仓库管理员也是一个很好的岗位,而这次算是给我们开了一个眼界了吧,就这样,我们全班在老师的领队下,我们步行来到了药房。
刚来到这里,药房仓库的规模不算很大吧,就这样我们走进了仓库,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确实一直温度计了,应该是随时测量仓库的温度,听介绍,是从早上9点到10点和下午2点到3点来记录温湿度。该表还与药监局相连,如果仓库的温湿度超出了规定范围,药监局的监测人员就会打电话来提醒仓库的保管人员及时做好调节措施。是保证药品的质量了,我这么想到,或许还有其他用途吧。接着我看到的是防风帘,它可以防虫防风来保护药品。针对宁波这种多变的天气,以及现在这种状况,这种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看来做好一名好的仓管一定要细心,做好每一个步骤。
在这里上的仓库里,我看到了这里布满了货架,上面 堆满了药品,但是这里的货架堆的不高,应该是用人力小距离搬运的,因为在这里看不见一些地牛的搬运器械。仓库的分区很明确,并用不同颜色表明了,如合格区是绿色底,白色的字.待检区是黄色底,红色的字.不合格区是红色的底,白色的字.退货区,是黄色的底,红色的字.发货区,是绿色底,白色的字.此外还有的是对于一些货物的常销量来分区的,为的是更快的周转,提要库存效率。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方案。
我细细的观察了一下,这里要的品种很多,让我有点眼花了。不过正是如此,让我真真切切的了解了。药真多啊.但是这里的管理员全部按类归放的很整齐。比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他们进行分类,更好的解决了出库时,能及时快速的出货,还有就是外用易窜味药和内服易窜味药等的区分。分别放在不同的区间,以免药品变质了。此外还有按功能主治进行分类。像一些清热解毒
类的,消炎类的等等。
采购的药品,根据入库凭证进行验收,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包装、效期,有效期的药品应记录有效期限,以便录入计算机,进口药品应检查口岸药检所的检验报告书或盖有供货方的报告书复印件。以便更好的寻找带药品。
最后在药品验收后,验收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并及时做好手工帐和微机帐。保管人员还为近效期的药品做一张近效期药品卡,上面注明了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效期。这样是为了在近期内销售这些药品,以及提醒采购人员不必再采购该类药品。
在盘点方面,我就得这应该在周转量上安排盘点计划,如可以月盘点,周盘点。库存药品应做到定期盘点,应保证帐帳相符,现在仓库里,
仓库管理条码解决方案在仓库管理中引入条码技术,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进行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
今天我们的收获很多,我觉的做好一个仓管员,应该懂得很多,了解药品的性质,,尤其是储存方法。给我的感觉依旧是药品好多啊,我们今后应该多多了解药品并知道更多的课外知识。
篇三:读后感、观后感(二)
读后感、观后感(二)
第三四课时
一、掌握观后感写作特点、形式。
二、学会写观后感。
重点:掌握观后感写作特点、形式。
难点:学会写观后感。
讲解分析、练习
崇高的人格美
理清思路
第一段:指出艺术作品成功的前提,并推及影片《焦裕禄》成功的原因。 第二段:指出影片《焦裕禄》引起的审美感受。 第三段:具体剖析主人公形象,揭示主人公性格特征。 第四段:指出主人公形象的民族特色。 第五段:谈主人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六段:指出影片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的不足。
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题解
这是一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阐释影片思想意义的观后感。对一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就会有不同的发现。通常选择的角度有人物、情节、环境,还可以是主题、构思,甚至是一个镜头、一个道具等。本文就是从人物形象这一视角入手,对焦裕禄这个艺术形象独特的性格特征作出分析,探讨了他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昭示了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学生通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一) 要求学生概括各段大意,理清作者抒发感情的思路。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一段:指出艺术作品成功的前提,并推及影片《焦裕禄》成功的原因。
作者首先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出发,指出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影片《焦裕禄》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焦裕禄这个人民之子的艺术形象。这一段全文的总纲,它
揭示了焦裕禄形象的本质——人民之子,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
第二段:指出影片《焦裕禄》引起的审美感受。
这一段开头把别的影片与《焦裕禄》作比较。突出了《焦裕禄》中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真实的人的崇高的人格、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对人民的真诚的热爱”。作者指出,欣赏这样的作品,让我们在审美的感受中经历自我教育,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第三段:具体剖析主人公形象,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本段有述有评(可让学生找出叙和议的部分)。所举事例有焦裕禄的访贫问苦:分馒头给饥饿的孩子;看望逃荒的农民;被诬告时党和群众给予他的信任和理解。对此,作者认为,焦裕禄“把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合到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不止而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这一段的具体述评是紧紧围绕第一段“人民之子”这一核心展开的。
第四课时
第四段:指出主人公形象的民族特色。
作者把主人公焦裕禄的性格特征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品
质”联系起来,指出“只有中国这块土地才能培养出焦裕禄这样杰出的人物”。这里追溯了人物性格的成因:焦裕禄种种美德根植于人民、中国这块土地。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第五段:谈主人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这一段谈了两层意思:其一,肯定焦裕禄形象所体现的历史内容的历史特点;其二,强调这一形象所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性,时代正强烈地呼唤着这种精神。
第六段:指出影片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的不足。
作者认为,影片对焦裕禄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不够。
(二) 学生齐读课文
(三) 写作特点分析
1、 揭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2、 追溯人物性格的成因。
3、 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引导学生以此为例,尝试写作有关人物形象方面观后感。
四、布置作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