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看完这部影片,细细回味起来,即使我曾在各种媒体上听得不奈其烦,从课本上背得滚瓜烂熟的名字,现在却多了些新奇与震撼。该作品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并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从‘情’这一角度,刻划出一个鲜明、活生生的领袖形象,角度刁钻,可见编导用心良苦。只是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以‘情’为主线,难免在字里行间夹杂个人情感,这是否有失纪录片之名?
影片引领我们走近了毛主席,这一伟大、平易近人的开国领袖,又是否把他的目标带给了我们?他所处时代的三座大山真的已经完全消灭了吗?即使现在,我依然能够听见类似于“无后为大”、“生女不如生男”的千古谬论;依然能够看见一个小村官克扣全村老人的养老金,更何况一个村官尚且如此,再往上呢?如果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那中美贸易战有是从何而来?帝国主义的阴霾真的已经完全消散了吗?如果真正的敌人是我们是这个TI只自身,又当如何呢?
看完影片之后,简单搜了下影评,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观众的角度不同对该片的评价也有高低之分。惟一引起我兴趣的,就是关于“历史”的评价。的确,历史掌握在有发言权的人手中,我们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经历过那段战争岁月的前辈或早已离去,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仅仅是从教科书或是影片这样二手甚至几手之后的资料。我想,若想真正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是国家元首,又或许当社会的浮躁渐渐散去,一个更加有血肉、有长短、有哭笑的主席才会呈现在世人眼前。
然而,影片到现在都没有提及一件事,直到现在这件事的性质也是“暧昧不清”的,足可见国人对于历史的执着并不亚于古代的帝王。然而,它的的确确发生了,为这个多磨难的民族涂上了鲜红的一笔。不管是在王小波笔下还是在都梁笔下,当时演绎过、经历过、被称为“知青”的一代人回想起那段“疯狂的岁月”会报以怎样的感想我无从知晓;这件事对于整个历史进程产生怎样影响、对主席个人产生怎样影响我亦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我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父母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爷爷奶奶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千万乃至上亿、数十亿家庭、家人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然而,这又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经历过、见识过了集体无意识下的疯狂,现在能否重新重视个体价值,并予以尊重,换个角度来说,那种无意识下的疯狂真的不会再次出现吗?
纵观主席一生,不难发现它一生都充满着一种浪漫与英雄主义色彩。关于英雄主义,凑巧看到罗曼罗兰笔下一个句子,仅以此作为本文结尾: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