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篇一:亲子沟通活动实施方案
亲子沟通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沟通活动,使每个学生进一步体验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2.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增进学生对父母的感情,提高学习的动力。
3.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使家庭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准备:
1.先发出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了解亲子关系。
2.向家长发出邀请。
3.家长观看学生表演的心理剧。
4.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小技巧的培训。
三.活动过程:
1.放录音机听《酒干倘卖无》导入活动。
在优美且忧伤的歌曲中,班主任讲话:我们班一共有35名同学,其中有一些同学的父母为了生存往县城打工了,有的学生父母家庭特锁事特别我还
有的学生父母正在上班。今天能在百忙中抽空到学校来参加我们班级的活动,谢谢大家!
2.感谢爸爸妈妈
(1).请学生回忆父母爱护照顾自己的难忘的事情。
如:自己在生病时,爸爸妈妈是怎么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为了你是怎样工作的;平日里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学习的等等。
(2).请父母说说对孩子印象最深的事情。
比如:孩子小时候可爱的模样,孩子长大一些后尽可能帮助做家务活等。
(3).集体表演《我的好妈妈》放录音伴奏。(全体同学)
老师导入:当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给爸爸妈妈端水喝,给爸爸妈妈搬椅子,让他们休息,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拿拖鞋,亲亲爸爸妈妈..............师:对,请看歌表演。
3.换角色表演。(爸爸妈妈 和孩子进行角色调换)
(1).参加家庭进行表演,没参加的家庭当评委,表演好的可获得奖励。
(2).请参加换位的家长谈感想。
4.合唱《感恩的心》。
每位同学都是家庭中的小天使,你们的健康成长,努力学习都是父母快乐的源泉。父母每天的汗水、努力,都是国了我们,让我们向他们致谢吧!
(1).面对父母,全体学生齐喊:“爸爸妈妈辛苦了,谢谢你们,我永远爱你们。”
(2).全体人员同唱《感恩的心》。
5.自由活动:
父母与父母之间交流,父母与学生之间交流。
三.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你们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愿望,父母为了孩子们辛辛苦苦一辈子,我们应当感谢父母为了我们所付出的辛劳。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
篇二: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
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
1、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么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
2、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能做让父母高兴的事情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期望。
3、在每一个当下,父母都是在用他所掌握的最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存心伤害孩子。
4、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在教孩子沟通的方式。
5、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6、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7、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8、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只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潜能尚待开发。
9、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依然可以活的很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与问题相处。
10、越是强迫孩子改变,孩子越是抗拒;哪怕是正切的命令,孩子都会拒绝执行。
11、每当父母利用权力和权威强迫孩子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的一次机会。
12、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13、接纳就是尊重,孩子因尊重而改变。
14、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父母才有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可能。
提示说明:
亲子沟通的目的:
1、化解冲突
(1)、行为冲突
(2)、需求冲突
(3)、价值观冲突
2、维持和谐
第一部分行为冲突
一、行为的定义
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见、听得到的。
辨别“行为”与“评价”。
二、行为的划分
1、可接受的:所有可能带给你幸福的、平和的等正面情绪的行为。
2、不可接受的:所有带给你“生气、烦恼、愤怒、担忧、压力”等负面情绪的行为。
3、行为接纳线
影响行为接纳线上下移动的因素:
(1)、对象的变化
不同的对象,父母接纳的程度不同;
年龄的不同,父母接纳的程度不同;
性别的不同,父母接纳的程度不同。
(2)、环境的变化
(3)、时间的变化
(4)、父母的心里状况
提示说明:
父母态度不一致
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不要为此而内疚、焦虑或怀有罪恶感。
对不同孩子相同行为的接纳程度不必强求一视同仁。因为孩子的状况各不相同,你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纳他的行为。
父母的态度前后自相矛盾是正常的现象。因为父母的心情、状况也有不一样的时候,因此对孩子相同行为的接纳程度不一致是无法避免的。
父母没有必要都接受不同环境中的相同行为。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相同行为,对父母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父母很难都接受或都不接受,应视具体环境而决定。
父母双方的态度不会永远保持一致。对孩子的某一行为,父母双方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看法也无法永远保持一致。最佳的方法是每个人应真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面对孩子的问题。
三、行为目的
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他的目的,就是满足心理的需求;阿德勒认为,一个人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就是“社会兴趣”;社会兴趣的满足来自两个方面:
(1)感受到自己受到团体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接纳;
(2)自己对这个团体有所贡献,能力有所发挥。
(一)满足需求的方式
孩子会可尝试通过各种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兴趣”,并将能为自己产生最好结果的行为保留下来,而放弃其他无效的行为;这种被保留下来的行为经过反复使用发展成为单一清楚的行为模式。
行为选择:婴儿饿了,哭,挥舞手脚等;
行为模式:要买玩具,哭闹。
(二)满足需求的途径
孩子会用父母可接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否则,会用不可接受的行为。
随着“社会兴趣”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孩子会变换自己的目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
(三)行为的目的
孩子的四个行为目的(12岁以下):
1、获得注意
2、争取权力
3、报复
4、自暴自弃
(四)行为目的变化趋势
变化路线图
A路线
B路线
C路线
四、行为目的的觉察:
“你是不是觉得没有人注意你?”
“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你?”
“你是不是觉得你在做功课时,需要有人陪着?”
2、验证争取权力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要做一些事情,最好别人少管你?”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个决定?”
3、验证报复
“你是不是觉得受了伤害?”
“你是不是觉得别人不关心你?”
“你是不是觉得如此做心里会舒服些、快乐些?”
4、验证自暴自弃
“你是不是觉得没有办法帮助自己?”
“你是不是想放弃一些事情?”
“你是不是觉得最好别人不要理你?”
五、引导正向行为
邀请孩子做一些家庭事务,提供孩子为家庭有所贡献的机会(所有东西都没有孩子归属感获得满足和他们未来的成长来得重要),让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
对被自己任课的行为表示感激,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接纳。
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让孩子经历正反两面的结果。
第二部分问题归属
一、问题归属的判断标准:
谁的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
二、亲子之间问题归属的状态:
1、问题的来源
(1)、孩子的问题
(2)、父母的问题
(3)、孩子→父母的
(4)、父母→孩子的
2、父母与孩子相处可以分为四种状况
(1)、父母有问题。
(2)、孩子有问题。
(3)、双方无问题。
(4)、双方都有问题。
3、确认问题归属
(1)、孩子告诉你,他很担心这次考试会失败。
(2)、女儿说她不喜欢哥哥的朋友。
(3.)、孩子将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并留给你清理。
(4)、在弹吉他的孩子要求你听一听她弹奏的乐曲。
(5)、你的孩子放学没有按时回家,你去学校接他也没有接到。
(6)、你的婴儿在打预防针时,哭了起来。
(7)、女儿起床太晚,不能按时赶到学校,你也没有车送她上学。
(8)、你十二岁的女儿在暑假时,因为没有外出旅游的机会而闷闷不乐。
(9)、每次当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要离开时,小孩就开始哭。
(10)、你的小孩开玩笑的取笑你,说你这么老了,还去上亲子沟通的课。
(11)、孩子怕黑,而且每天晚上都钻进父母的被窝里,使父母感到很不自在。
(12)、在家庭中,常讨论时事及当代话题,如:交通规则、营养保健、体育活动等。
联系:
尝试写出(各写10个)
1、父母的问题:
2、孩子的问题:
3、父母的问题导致孩子的问题:
4:、孩子的问题导致父母的问题:
5、双方的问题:
6、双方无问题:
提醒说明: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对责任感的需求。
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有协助的责任,协助孩子负起自行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把孩子的问题“揽”过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把解决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能接受到的多少来衡量。 当父母有问题时,应先看清问题的真相,再找出有效解决办法,而不能简单地把问题转嫁给孩子,把孩子推进“问题区”。
当父母和孩子都在问题区时,父母首先得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没有能力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孩子有问题
说明
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烦恼、沮丧、生气、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
提示
“孩子有问题”并不是说孩子做错了什么,也不一定与父母有关。
一、无效协助
(一)沟通中的12个绊脚石
1、命令、指示、指挥
(1)解释: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或不许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指挥他。
(2)典型语言:
“你现在必须做作业!”
“你现在马上停止玩游戏!”
“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打扫院子!”
“从现在起不许用那种态度跟妈妈讲话!”
“只有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
“你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再预习明天的课程,然后再背诵一首唐诗。”
篇三:亲子沟通话术集
表扬孩子的一百句话
批评孩子时不该说的一百句话
批评孩子时不应该说得话与孩子沟通时不应该说的话
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应该说的话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说的话
日常生活中最不应该说得话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