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多年来除了 1986和 1990年以外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随着一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和一些弱势产业竞争力的恢复(如美国汽车工业的整体优化使美国重振汽车王国的雄风)。从较长时期看,美国具有良好的出口前景。特别是美国所拥有的很强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使它在高科技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及技术转让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中也拥有强势地位。这些都是美国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尽管如此,自80年代以来,美图政府为促进出口仍在不断调整外贸战略与外贸政策。一方面运用“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另一方面运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支持出口,如采用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援助等促进手段支持和鼓励出口;再就是运用贸易大国的地位,频频主动出击,为打开别国市场费尽心机,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以及报复手段压其贸易伙伴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以增加其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更大份额。这主要因为出口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中,出口增长率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因此,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拓展国际市场是美国政府实现90年代“以扩大对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经济战略的关键。
为了确保政策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美国政府在已有进出口银行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了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美国贸易发展署(TDA)和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等机构专门为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和促进出口提供从信息到资金方协的服务。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如商务部、财政部、运输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也都先后成立了促进出口的机构。政府所设促进出口的机构主要是为企业拓展海外投资和促进出口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同行性研究、培训、举办研讨会、展览及其他相关服务。
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美国近年来促进出口的主要举措:
一、政府制定和实施“国家出口战略”
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宣布将实施一项“国家出口战略”,旨在从战略角度考虑贸易的发展,这在历届政府中是相当突出的重要举措。首先,成立了由19个部门参加的“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包括商务部、农业部、内务部、劳动部、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能源部、运输部、国际开发署、环境保护署、进出口银行、经济顾问委员会、美国新闻署、贸易发股署、贸易代表办公室、管理和预算署、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和小企管理局)。克林顿曾指示作为“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主席的商务部长布朗,要对联邦政府的出口促进和出口融资计划做一次详细的事议。在19个部门官员先后会见并征求了1500多名来自私营部门、公司、州和地方政府及学术界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对计划的成效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经过了为期6个月的审议后,审议小组提出了65项行动建议。这些建议构成了“国家出口战略”的基础,从而广泛地强化和更新了美国政府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的作用。
l、克林顿政府“国家出口战略”的优先领域和主攻市场战略
(1)商务优先次序
实施“国家出口战略”要求制定明确的商务优先次序,并据此进行资源配置。由于实施出口促进的计划预算资金有限,加之种类繁多的竞争需求又难以界定,因此从联邦政府政策上必须使现有资源流向政府优先考虑的最佳出口部门。从美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着眼,美国联邦政府优先考虑对发展环境、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卫生保健和金融等领域提供人力支持。
(2)对主攻市场的不同战略
美国对其他市场的战略:首先,对拉美、亚太市场,政府协助美国工商界抓住与拉美地区邻近的天时地利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机遇扩大出口;其次,对日本、加拿大、西欧这些吸收美国口50%以上的传统市场;政府的战略是继续压日本开发市场,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提供的机会扩大对加拿大的出口,抓住西欧经济开始恢复增长的机会扩大出口;再就是对俄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东欧、中东等过渡经济国家主要着眼于未来,政府帮助企业加强与这些国家经贸往来,促其发展经济,实现政治稳定。
2、克林顿政府落实“国家出口战略”的具体措施
(1)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与倡导
(2)政府和民间企业界更紧密地合作
“国家出口战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努力发展与民间企业界更加紧" 密、负责与合作的关系。这一战略的制定者设想,政府应与企业界建立一种和伙伴关系,双方可以自由交换意见,使交流渠道真正成为双向的。他们提出美国企业和工人是政府的顾客,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改进其服务质量的看法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密切注意工商界的意见,并不断寻求反馈。过去,政府有关部门促进出口活动的评判标准一般只看投入和举办过什么活动,而不管效果如何。这样就导致了促进出口计划无效率。为了改善这种无效果的评判标准,把促进出口工件落到实处,便开始实施~套新的评估政府机构在促进出口方面的国内外活动表现的指导计划已开始实施。
(3)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
“国家出口战略”的另一核心内容就是要求联邦政府与各州及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州和地方政府官员往往比华盛顿的官员与出口商有着更紧密的关系,因此联邦政府官员需要与他们更好地合作共事。再则,事实上许多在促进出口活动方面的创新都是由远离华盛顿的州和地方政府所做的。
(4)拆除出口障碍
(5)进一步完善在资金方面对出口企业的支持
美国贸易融资机构主要是进出口银行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和扶持美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解决美出口商面临的融资困难。在某些情况下,也向购买美国产品的境外进口商提供融资便利,以抗衡和冲抵其他国家政府提供的出口信贷所产生的效应,从而提高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既提供资金融通,也提供银行贷款担保。然而,无论进出口银行或海外私人投资公司都受到美国法律的制约和国会的牵制,缺少操作上的灵活性。此外,支持出口融资机构资源不足也限制了这些机构发挥应有的有效作用。再就是美进出口银行原则上仍受制于所们OECD 的君子协定,即对一般商业性项目不提供具有补贴性质的优惠贷款。美国虽然也不愿坐视其他国家违反君子协定、纷纷给发展中国家有关项目提供各类优惠贷款以争取出口机会,但在坚持不主动提供优惠贷款的原则下,采取了~种所谓“match”的竞争策略,即一旦获悉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对美国某一有竞争力的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时,美进出口银行使支持其企业参加竞争。
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政府有力支持美出口商争取出口的机会。在一些情况下,尽管美国出口商拥有高质量的产品,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上仍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为其他一些国家的政府常常向本国出口商提供更廉价的信贷或带附加条件的援助项目、因此克林顿政府认为,完善贸易的资金支持、改进出口融资和担保的政策和措施是落实“国出口战路”的重要保证。1993年由联邦政府进出口银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贸易发展署小企业管理局、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新的出口融资和担保政策与措施:进出口银行设立了“资本项目限制性援助基金”,将扩大出口同援助联系了起来。在1995财政年度预算中,联邦政府拨款1.5亿美元用作‘“资本项目援助基金”,以反击其他竞争对手提供的附加条件援助。
美国联邦政府也尽力帮助美国公司争取在由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及其他多边借款机构所资助的出口项目中获得更大更大的份额。同时,美国政府派驻多边银行机构中进行扶持美国企业出口活动的人员增加了一倍。此外,联邦政府在便利用户获取营运资本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从而使小公司较容易地为出口销售获取资金支持。过去,小企业管理局和进出口银行所使用的贷款申请表格是不一样的。现在这两种申请表格已协调一致,采取了一种新的同一的申请表格。
(6)为促进出口建立“出口扶助中心(Commerce‘s ExportAssistance Center)”
为使促进出口工作深入到基层,美国商务部负责将促进出口工作的一官员派到每一个州,并在迈阿密、芝加哥、巴尔的摩和长滩(加州)等19个大城市里成立了“美国出口扶助中心”,作为“国家出口战略”的另一重要措施。由这19个“中心”再辐射到全国的81个地方所属的“中心”,连接成为“中心网络”。这些“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有效地向所有美国公司提供广泛的出口扩展和出口资助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尤其是对那些中小企业的服务。美国商人从“中心”里可同时获得商务部、进出口银行、小企业管理局等部门提供的出口信息。“中心”是协调美国政府国内外活动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想做出口贸易或获取信息及其他方面帮助的公司或个人均可通过“中心”立即与美国设在世界各地的商务中心和设在各国的使馆联系。美国“出口扶助中心”是美国政府对其各类出门商提供有效服务、促进出口的成功典范。
二、政府增加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补贴
政府以补贴的形式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被视为是政府支持出口间接补贴的积极举动,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政府所采用。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工业国家,其比较优势是继续以先进的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占据世界市场,因此美国必须在许多领域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战后,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在90年代初以前,历届政府所执行的都是所谓“任务导向”的科技政策,即政府所强调的是各个政府机构都要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推动和进行与国防有关的科研工作及基础科学研究工作。至于应用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研究及开发方面的工作,政府基本上采取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留给私营部门去负责。可是,到70年代以后,尤其在80年代,美国科技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逐步削弱,许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使得美国政府和国会不能不开始考虑修订自己的科技政策。事实上,在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产业技术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984年提出的全国合作研究法。这一法令放宽了有关对科学研究方面反托拉斯法的限制。1986年又提出较术转让法,增加联邦实验室和私营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1987年美国~些半导体制造商为对抗外国竞争联合组成了塞马特克(SEMATCH)集团,国会给拨款1亿美元,帮助这个集团开发新一代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在80年代后期还采取了~些促进科技发展的行政措施,如将国家科学顾问提升为总统科技助理、加强科技政策办公室、在商务部建立技术管理局、设立鲍德里奇质量奖等。
克林顿政府为贯彻自己一套新科技政策,从1993年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3、加速科研工作的军转民步伐。美国联邦政府拥有国家实验室726所,每年的经费超过250亿美元(超过联邦科研经费总额的1/3),所雇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目约占全美总数的1/6,确实是一支雄厚的科研力量。可是,这些实验室过去主要只从事与国防有关的科研工作,而很少涉及民用技术。现在美国政府要求它们逐步做到将一半工作用于与提高经济竞争力有关的科研活动上。为了加快军用技术的民用化和技术商品化,英联邦政府拨款成立全国技术转化中心,以便加强国家实验室和私人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企业解认技术问题。
4、选定重点技术领域直接进行资助。对于应否资助某些特定的技术领域,美国历来是有争论的,但克林顿政府为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仍决定资助重点技术。1994年4月商务部宣布要今后5年内向5个技术领域资助7.45亿美元,这些技术领域包括遗传学、保健、电子、软件以及汽车轻型化等。 1994年年底商务部又宣布要拨款 7 .85 亿美元对另外6个商用项目技术进行投资。
5、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推行集团科学研究。为了使将来与技术革新有关的基础科学不致落后,美国政府鼓励成立集团组织以便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尽管共同研究与开发工作。
6、大力推动建设全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提出建立国家“信息高达公路”的设想,以加速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美国政府把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与50年代兴建州际高速公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不仅有助于相关产业的增长,而且将促进整个美国生产率和民众生活水准的提高。
7、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广泛利用外籍人才。克林顿政府支持开展国际合作,以降低研究费用和提高效率。美国政府不仅鼓励企业与外国进行联合科学研究,而且包括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以及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等联邦机构也同日本等外国政肘签订有关高级技术合作协议。此外,美国政府支持企业雇佣外籍科研人员,实际上鼓励外籍高级科研人员长期留在美国工作并成为美国科技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美国科技保持领先地位,就为美国的经济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9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发展不仅出现转机,而且出现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分析诸多原因,共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 汽车等传统工业的技水装备有了极大的改进,使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增强。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尽管这几年美国贸易逆差又在扩大,但出口增长仍较快,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与服务的出口大国。
三、运用多边和双边协议以及使用“301条款”压对方开放市场
美国,这个曾鼓吹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国家,80年代以来实施的却是“公平贸易”的准则。这种“公平贸易”是美国政府在自由贸易旗帜下,力图对其外贸及国际贸易实施于预与管理的政策,以实现其扩大出口、改善贸易收支状况,促进经济增长的外贸战略。美国政府目前推行的外贸政策是迄今为止最典型的管理贸易政策。这种外贸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借助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以及外交的手段强化政府对外贸的管理与干预,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公平贸易为目标、对等原则为杠杆,实行有条件的自由贸易与与严厉的保护和报复措施相结合、协商与威胁并存、谈判与报复并用、以迫使贸易伙伴对美国开放市场的外贸战略。
2、愈来愈多地采用双边、地区甚至单边的方式向对方施压。随着欧洲、日本等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谈判中力量的增加,在许多问题上美国很难从多边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因此除多边方式外。美国愈来愈多地采取双边、地区和单边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同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尤其从80年代后半期起,在欧共体加速建立统一大市场和日本经济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的压力下,美国开始交替采取多边、双边和地区谈判的方式,与欧洲、日本等国家展开市场争夺战。美国也不放弃利用一年一度的美、英、德、法、意、日和加拿大等7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会议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价、施加压力。美国还通过贸易立法等手段,以单方面的综合贸易法案将301条款的适用范围由商品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并规定如果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商品。服务和投资采取不公平的歧视性的做法,美国政府有权立案调查,并可酌情采取报复性措施。以贸易制裁和贸易报复相威胁已成为美国与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谈判易争端时的重要筹码,其目的是依仗美国的霸权地位,打开各国的市场,扩大美国的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加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使美国跨国高速的全球经营活动更加畅通无阻,他美国与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