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发展“三农”,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现实这一战略目标,财政支农的力度不断升级。在大量财政资金用于“三农”领域的同时,如何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如何确保资金的投入与战略目标相符,是财政支农绩效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探究基于战略目标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创新与优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绩效管理创新优化
一、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分析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是该战略的整体目标。
二、财政支农的绩效管理分析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相关《实施意见》提到了公共财政需要更大力度地向“三农”倾斜,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供给结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起到了重要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在逐步增大涉农资金投入的同时,资金的投入效果也是值得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重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是财政部门及各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与财政支农绩效管理目标的关系
建立起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优化绩效管理方法,是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以绩效管理目标为方向,通过绩效管理方法的实施最终实现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需要严格参照战略目标。将战略目标分解成目标任务,根据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和确定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将最终体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财政支农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目标必须严格参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分解任务来设定绩效管理目标项及目标值。通过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制订实施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契合程度,并以此进行资金投入与政策的进一步优化。
三、基于战略目标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优化与创新
财政支农支出属于“三农”领域的综合性支出,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属于专项绩效管理,应不同于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更需要来自“三农”领域的专业支持。基于战略目标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模式,需要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
(一)绩效管理环节的优化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环节应当包括财政支农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与绩效目标的制定、事中的绩效监控、事后的绩效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等环节。在事前绩效评估与绩效目标的制定环节,应当结合上述分解的战略目标来评估论证财政支农项目的立项必要性、投入的经济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筹资的合规性等。在事中的绩效监控环节,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起实时监控机制,结合绩效目标来监控财政支农项目中业务开展的合理性。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制订部门还需要监控政策的实施绩效。当业务开展或政策实施偏离或不能实现绩效目标时,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在事后的绩效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环节中,财政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来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进行评价考核。该环节需要评价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分析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的影响,找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分析资源配置、政策实施存在的不足。通过建立绩效管理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并提升相关部门的执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
(二)建立专项信息化支持系统,优化绩效管理方法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的财政支农项目众多、领域较广,这便使得财政支农绩效管理的数据获取与分析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这是对绩效管理方法与手段的重大考验。因此,需要建立专项信息化系统,为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数据获取功能,能够从政府综合财务数据、各项目业务数据中获取有效的绩效管理数据。并应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对数据进行绩效分析。信息化系统还应当为绩效管理的整个环节服务,以提高绩效管理效率。
(三)优化“三农”领域专业人才支持体系
财政支农涉及“三农”领域的各个方面,财政支农政策、支农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评价与分析都会涉及到“三农”领域的相关专业性问题。各级财政、农业等相关行政部门在对财政支农开展绩效管理时,应当获得“三农”领域专家学者的专业支持。这样方能使绩效管理真正沉下去、接地气而不流于形式。然而,目前绩效管理的普遍做法是直接将绩效管理工作全部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绝大部分是委托给了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做法往往忽略了绩效管理对象的业务专业性。造成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绩效目标的不合理,绩效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不相符,评价与考核结果缺乏实用性的情况。因此,建立并不断优化“三农”领域专业人才绩效管理支持体系,是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基于战略目标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模式创新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目标应当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战略目标指导绩效目标是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基于战略目标与绩效目标密不可分的关系,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模式应当将战略目标与绩效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基于战略目标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新模式。
(五)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管理指标是绩效管理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对绩效管理目标的具体化分解。绩效管理指标的设计对于绩效监控、评价、考核的可执行性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绩效管理指标需要包括产出、效益、满意度三个一级指标;其中产出指标下设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二级指标;效益指标下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二级指标。而三级明细指标的设置则需要根据部门职能、所在行业,区分资金性质等情况来进行设置。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指标系统中的三级明细指标需要根据战略目标的分解任务,结合绩效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进行细化分解并合理设置。
四、结语
财政支农是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确保财政资金在“三农”领域的有效使用,同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是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之一。结合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与项目实施的特点,不断优化绩效管理方法,创新绩效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财政支农绩效管理新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将有助于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安晓宁.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实践与政策动态[J].中国财政,2022(0
7):53-55
[2]安晓宁.乡村振兴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预算绩效管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农村工作通讯,2022
(1
5):36-38
[3]周建梅.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财政支农路径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
3):52-53[4]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