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科学合理的定位将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科学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建立自身优势,服务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地方高校要从科学定位人手,在培养当地急需的人才、加速科技转化、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形成地区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等学校科学定位 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是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科技发展高速化、杜会需求多样化、人的素质差异化的必然要求。面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高等教育必须主动寻找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进行科学定位,这样才能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经受住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的检验。
l 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内涵 高等学校的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并对高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做出的战略选择。至 2022 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 1396 所,其中地方高校约为 1286 所,占 92 %。
不同的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办学思想也不尽相同。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 一是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
高等学校要明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何需求,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清况.科学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教学、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充分发挥.真正能适应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实质上是对高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宏观位置的战略选择问题。
二是办学类型和层次定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本校的类型和层次。
其实质主要是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属于专科层次;近来我国高校的办学大体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和教学服务型(即高等职业教育)四种类型。
各类高等学校的职能都是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区别在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所占的比重不同。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数量规模也是不一样的,即教学型大学最多,教学研究型大学次之,研究型大学则相对较少。
目前,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教学服务型高等学校的发展。 三是办学的水平和特色的定位。
这是有关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科设置、管理水平、资金投入、历史沿革等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组合与配置的问题。其实质是学校在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空间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 ① 学科定位:确定主要学科在本地区或全国同类高等学校中的优势地位,培养有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保证本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份量。
② 高等学校发展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如科研实力、学科优势、资金来源和筹措能力,高等学校领导者的素质、才能、抱负、追求等找出比较优势来,突出自己的特点,选准自己的主攻方向。
要特别强调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强调特色。办学特色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管理(包括学生的管理、教职工的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到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
③ 服务区域定位:要锁定本校在功能上的合理区分,既要是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又要是源于实际的现实隆,即科学定位必须依据现有条件,从实际出发,适应需要,尽可能地满足需要;其次是高于实际的超现实性,即办学定位不能完全拘泥于现实,而是要超越现实,方向性的把握现实,把握住现实的发展变化。因此,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应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应该是现实胜与超现实性的统一,应该是动态把握,与时俱进,努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认为高等学校的定位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高等学校肩负的适应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对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实力的客观估计。 2 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五种不良倾向 地方高校具有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和责任,带有浓厚的地区色彩。
地方高校在科学定位时既有一般规律,更有它的一些特殊隆。目前,地方高等学校在定位时往往带有一些片面性,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不良倾向和误区。
一曰攀高。有些地方大学在办学层次上存在明显的攀高现象,中专变大专,大专变本科,专科变学院,学院变大学,教学型大学想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而教学研究型大学又想变为研究型大学,不顾地方清况和自身的办学实力盲目提升办学层次。
各个办学层次有许多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研究型大学,科研投人要占到学校总收人的 25 %到 3o % ,总收人的 1 / 4 或 1 巧直接来源千科研,总资产的 1 / 4 或 1 / 5 是科研活动的积淀,师资队伍中要有 50 %是受过系统训练,具有博士学位,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人才,学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要达到 1 : 1 或者 2 : 1 ,显然这不是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在短时间内所能具备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各种人才的要求和规律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类型和规模也要有所不同。
对地方性大学来说,“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冲击与挑战的前景下,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宿,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曰求大。
在市场驱动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教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是好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但对一所高等学校来说,规模有一个度的问题,规模与效益也并不总是成正比。
据不完全的测算,在高校后勤化改革后,效益最好的规模是:专科 4000 一 5000 人,本科 8000 一 10 以刃人,超过 1 万人规模的大学,一定要采用分校管理或分学院管理的模式,否则,效益将会下降。另一方面,人才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高层次人才与低层次人才之间是不能简单替代的,高层次人才代替低层次人才不一定可以也不一定经济,低层次人才更代替不了高层次人才 三曰尚名。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驶人了决车道,随着教育不断升温,不少的大学,包 J 豁也方高校,将学校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在追求“世界一流有、“全国一流”、“全省一流”上,这种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有多大的可能性,很值得研究。追求“一流”本无可厚非,但,’一流”总归要在办学水平和实力上进人前 10 %吧。
如果脱离实际,把追求“一流”作为“装饰门面”的口号,那起到的不是凝聚人心而是涣散斗志的作用。地方高等学校在制订自己的发展规划,对自己进行定位时,要认真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及长处,不能为不切实际的名誉影响既定的发展战略。
四曰逐利。高等教育有两重属性,即公益隆和生产性。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的生产属性越来越凸显。但在这一趋势下,不少高校错误理解了高等学校的这种趋向。
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掩盖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有的高校甚至不顾条件、不讲质量,盲目扩招,恶隆膨胀,多收费,乱收费,弄虚作假,欺骗学生,使自身的优势难以发挥,或者使已有的优势逐渐丧失,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高等学校应该从比较高的层次上对国家和地方做出应有的贡献,急国家和人民之所急,而不能把自己变成纯粹的“经济实体”。
五曰趋同。高等学校趋同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学校都是“高水平”、“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开放性”、“国际化”、“一流大学”。
地方高等学校在以上几个不良倾向的影响下,必然走向趋同的道路,而趋同显然对地方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利。市场的永恒原则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高校的特色是墙养特色人才的关键。
地方高等学校必须了解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状况,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要与此相适应,并了解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特别是本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着力培养并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才是一个学校永葆青春的根本法则。抓战略研究,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局部带动全局,这是大学成功的途径。
二、科学定位地方高等学校,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到 2022 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人力资源必须不断丰富,而这必然以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前提,而地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是关键。 l 人才结构的定位。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结构必须随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尊重社会的需要,不能只管培养,不能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2 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定位。
3 科研与创新定位。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世界著名大学的产生,无不与国家和区域振兴紧密联结在一起。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播、知识的创造作用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显得十分突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