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农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技术壁垒日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现状的分析,从利用规则和修炼“内功”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应对技术壁垒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 技术壁垒 农产品 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但在近几年农产品出口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进口国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技术壁垒的现状 1.国外技术壁垒日益强化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暂时领先地位,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近十多年来,我国发生的涉及到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40多项,其中涉及出口问题的有17项,80%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管理良莠不齐,能力较弱,自律性差 据统计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混杂严重、品质差、农药残留、有毒成分、放射性物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既有技术壁垒的影响,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山东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山东出口的花生检验证实,1995年日本在对山东出口花生抽样进行丁酰肼检查时发现超标批次,从而将山东出口花生纳入命令检查,1997年以后基本没有再发现超标的批次。
但2022年以来,丁酰肼超标的批次突然增多,超标比例为3.3%,而且有超过5%的趋势。一旦超过5%,日本将禁止山东花生的进口,这将严重影响山东出口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目前,欧盟的口岸卫生部门对山东出口花生仍维持较高的抽查比例。虽然国内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欧盟花生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但2022年上半年山东仍有20多批被检出黄曲霉素超标。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这些发达国家与新兴的工业国家往往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这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与建议 1.利用规则,促进农产品出口 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都是各国关注的敏感问题,经过长期的多方努力,在启动乌拉圭回合的埃斯特有关部长级会议上,农业问题终于第一次被放在谈判桌上。经过多次艰苦的谈判,最终于1993年12月15日签署了WTO《农业协议》。
《农业协议》将政府对本国农业的支持措施分为三类,一类为绿箱措施,一类为黄箱措施,另一类是蓝箱措施。其中绿箱措施因其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或仅有微小的影响,成员方在采取绿箱措施补贴时无需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规则,进一步增加政府在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人员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补贴、政策性支持(税收、信贷、保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服务体系方面的财政投入,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我国应充分利用《农业协议》赋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尽可能争取获得更多的利益。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必须利用一切WTO允许的手段,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 我国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冲破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
我国应尽快熟悉这一机制,利用这一机制对那些阻碍我国农产品,以及违反WTO非歧视性待遇原则和公正原则的技术贸易壁垒予以反击。 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因而在国际合作中,应着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外资发展环保型农业,调整和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或者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适应当地标准和需求的农产品,避开技术贸易壁垒。 我国也可以利用各国标准参差不齐的特点,转移出口对象,把农产品出口到技术标准水平相对低的国家,积极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努力减少市场风险。
2.练好“内功”,为世界提供安全、环保、高质量的产品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消费潮流需求安全、环保、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农业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壁垒”,无法躲避或绕着走,最终只能靠提高产品质量打入国外市场。所以利用“破壁”机会,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问题是有关各方必须面对的重点。
笔者认为,练好“内功”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快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国内立法。近几年,我国虽然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步伐,农业部门参与和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织制定和发布了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创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场等,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有关农产品质量的专门法,在处理有关农产品问题时针对性就不是那么强。
(2)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采摘或收获、加工处理、运输与储存、包装标识、市场准入、消费剩余物的回收利用等诸多方面。
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土地、水、空气、饲料等)不仅受到农业投放品的不合理使用的影响,还受到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良种、肥料、农药、添加剂、抗生素等)的使用标准、使用剂量的控制、使用时机的掌握对农产品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是提高农业投入与农业产出效率的关键。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也是必需之举,这关系到农产品的采摘时间的确定、采摘后的处理方式及技术(包括冷藏、冷冻、脱水、糖渍、盐渍等)、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加工程序、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加工人员、检查检验、储存方式、运输方式和特殊要求等许多环节。
微观经济主体在责任与利益之间的选择往往更趋向于利益,要圆满完成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这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管理、协调、引导和控制,以及有关各方的通力合作。
(3)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是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经得起国际检查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
如HACCP(危害分析和于关键控制点)、ISO9000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等,确保我国出口农产品符合进口国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的结果是产品质量提高、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
在直接收益方面表现为:提高了消费者或下一级的加工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信赖感,直接影响供应、生产与销售的合作,从关注产业链安全的角度看,此举减少了对农产品破坏性的抽查,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间接收益方面表现为:使生产者对产品生产过程更加了解,增强了其责任感和成就感,潜在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产商品的社会效益,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只有如此才可能保证我国农产品的信誉,才可能培育出出口品牌。
(4)发展和培育出口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实体的现状是规模小、实力弱、集约化程度不高。
规模小,导致经营分散、品种混杂,增加了从源头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和品种混杂等的工作难度,农产品标准的实施也无法彻底贯彻执行,经济单位参与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与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实力较弱使企业没有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无法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因而也谈不上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或模式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 另外,通过官、产、研的密切交流与合作,采取改变出口农产品的结构、开发特色农产品、利用我国气候多样性的特点调剂国际市场淡季农产品等措施、走出国门到目标国家投资生产农产品也是解决农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窘境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沈莲清: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出路[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
(9) 张真和祝旅:我国蔬菜进出口形势分析[J].中国蔬菜,2022,
(1) 向敏:实施HACCP认证应对蔬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J].中国蔬菜,2022,
(3)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2022,
(10)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