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语】《那一定会很好》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爱学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篇1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篇2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1.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内函,但总结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以后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2.自读中给学生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好习惯。
3.要给学生足够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与思维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主角。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篇3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9*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与舒服。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
三、读演结合,激发兴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一次变化历程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兴趣高涨,小组长分工安排,组员们默契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读与栩栩如生地表演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读与演中展开想象,亲身体验,感受种子的坚持不懈,大树、椅子、木地板的无私奉献,在评价之中又一次将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的不足:
1.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如果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演种子,其余学生朗读,相信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学生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掌握的更熟练。
2.因为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一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
3.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分工明确,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是一大进步,可在汇报之后,一节课结束时,不能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小结,使孩子们小组学习仍处于盲目状态,如果在课末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对各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对各位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适当引导,相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会得益于法,今后会运用此法,使小组学习落在实处,并走向成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