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

标签:
时间:

【#教案# 导语】《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爱学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

篇1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

  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

篇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二、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背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六)、读写,延童趣:

  1、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

篇3

  1、100%的学生能通过反复地练读和师生互相评价的读,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90%的学生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可爱,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98%的学生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插图,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95%的学生能通过熟读和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到儿童的可爱之后,能体会出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学习重点:

  学生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可爱,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吕岩的《牧童》一诗,欣赏到了一幅牧童晚归的休憩图,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背诵情况,并在评价的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然与恬静,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那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的趣味生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古代儿童趣味生活的小诗,题目是《舟过安仁》。

  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品味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通读顺读出音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悟。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小组练读,熟读比赛。

  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古诗读熟,更要把每一个字词读准确。

  预设:关注“篙(gā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

  4、指名朗读,生生评价。

  5、齐读古诗,读出音律。

  (二)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意。

  1、同学们,恭喜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读通读熟了古诗,而且读出了古诗的韵律,下面请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并结合书中的注释和插图,看你有读懂了些什么?不懂的可以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预设:

(1)词语:怪生 遮头 使风

  (2)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童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悟童真童趣。

  1、同学们,波光粼粼的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2、指名描绘看到的画面。

  预设:学生首次描绘可能仅仅是把诗句的意思枯燥地讲给大家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语句说得更丰满一些。也可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3、品读诗句,感悟童真童趣。

  (1)如此特别的两个孩子,杨万里看到他们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2)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你内心充满了什么之情?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喜爱)

  (二)再创情境,品读体会作者的不泯童心:

  1、同学们,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3、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4、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了解诗人,升华童趣

  1、介绍诗人杨万里

  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诗人杨万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2、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的词语。预设:怪不得 使

  3、再读古诗,读出恍然大悟的感受,读出对孩童聪明伶俐的赞美之情,并背诵。

  四、拓展延伸,享受童趣

  介绍诗人其他具有童趣的古诗。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    草满花堤水满溪。

  敲成玉磬穿林响,    童子柳阴眠正着,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牛吃过柳阴西。

  五、读写延伸,延展童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描写童趣的小诗,为了让大家能继续品味它的芳华,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实用的大学生实习总结范文集合10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我想我们需要写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合8篇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 为教

    初中文科组教研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一学期来,我校文科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三个的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以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为主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入贯彻

    现在小学生已近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了,在英语课上需要做自我介绍。那么大家知道小学生自我介绍英语口语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自我介绍英语口语”,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本站(www.li

    作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uòfēng,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爱学范文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希望对大家有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惠好考试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xx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

    爱的教育读后感5年级学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5年级学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销售述职报告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销售述职报告最新20xx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反思、回顾和思考。现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也翻译为反射和反射。原意是指光的反射。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借用了光反射的间接含

    最新x年xx全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剖析材料三篇--工作报告时刻以《党章》从严要求自己,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严格遵守并贯彻执行党规党纪,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校正自己的行为,让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