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库】
E.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
10.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解,这句话说明了( ) A. 爱情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B. 爱情富于幻想
C. 在恋爱过程中会将对方理想化 D.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 E. 爱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之恋
11.根据斯滕伯格(R.J.Sternberg)基本三角形原理,爱情包括下列哪些成分( )
A. 信任 B. 亲密 C. 报偿 D. 激情 E. 决定/忠守 12.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中经常使用的强标准有() A. 角色标准B. 一次性游戏标准 C. 感受标准D. 功能标准E. 瞬时任务标准
13.下列表述中符合人际关系的参照测量法的是( )
A. 一种测定个体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喜爱、冷淡或反感的数量指标的方法
B. 目的是发现群体中最能发挥作用的人,而不是最受人喜欢的人
C. 隐去了真实的目的 D. 能够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
E. 被试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自己的真实心理
(三)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 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际关系。( )2. 社会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关系。( )
3. 在人际关系中,如“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
4. 只有经过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 ) 5. 如果一对夫妻中一方是另一方工作上的领导,则他们之间只存在主从型的人际关系。( )
6. 两个人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默契配合,发生矛盾是能够相互让步和忍耐,那么他们属于合作型的人际关系。( ) 7.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舒兹(W.C.Schuts)对人际关系的分类,大多数人喜欢与人交往,去关心别人、同情别人是出于感情的需要。( )
8. 相对于能力超凡十全十美的“超人”,人们更倾向于去喜欢能力非凡,但也犯了错误的人。( )
9. 漂亮的外貌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机会,对个体能否成功总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
10. 社会心理学认为,爱情不需要回报,同样喜欢一个人也不会受是否有回报的影响。( )
11. 人们总是倾向于去喜欢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 1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住得太近的人很难去喜欢对方。( )
13. 爱情是极其高尚的情感,不图回报,也毫无世俗的欲望。( )
14. 亲密的关系只存在于恋爱的双方之间。( )
15. 很多人总是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恋人不像自己心目中的“梦中情人”那样令自己销魂,根据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的多重三角形原理,这说明他们爱情中现实的三角形和理想的三角形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
16.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的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只有激情的爱情不是爱情。( )
17. 在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中,涉及到被试工作、学习等的标准是强标准。( )
18. 从社会测量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团体成员做出选择所持的动机。( ) (四)填空题
1.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即社会关系的_____或______。
2.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__________。 3.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方处于_____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_____的地位。
4. 人际吸引强度由低到高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5. 爱情基本倾向是____,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6. 斯滕伯格(R.J.Sternberg)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7. 社会测量矩阵又叫_____矩阵。
8. 海德尔(F.Heider)的平衡结构理论,即为“P—O—X”模式。在此P代表_________,O代表__________,X代表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 1. 人际关系 2. 人际吸引 3. 喜欢 (六)简答题
1. 简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联系。 2. 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3. 解释舒茨(W.C.Schuts)的人际关系需求理论。 4. 影响喜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爱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 简述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7. 简述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的基本三角原理。 8. 社会测量中经常使用的强标准有哪些? 9. 举例说明纽科姆改变人际关系的方法。 (七)综合分析题
1.X和Y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个人的性格各方面都很相似,其两家住的很近经常来往。在家长的催促下,两个人结婚了,之后原本就很平静的感情变得更加波澜不惊,甚至双方都不会为对方而吃醋,觉得很郁闷。试用社会心理学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来分析这一案例。 二、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就是人际关系。 4.CD5.CD
【解析】包容是表现出愿意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建立与维持和谐的关系。 2.B3.B4.C 5.B
【解析】“男主外,女主内”体现了男女在家庭事务中的合作方面,从这个角度讲属于合作型人际关系。 6.B7.A 8.D 9.B
【解析】根据舒茨的理论,包容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出现排斥、对立、疏远、退缩等行为,题干中的表述属于此类行为。 10.B11.B12.D
【解析】喜欢受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互补、临近和熟悉的影响。 13.B 14.A 15.C 16.B
【解析】爱情的特点包括: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爱情有其生理基础。且爱情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 17.B 18.A
【解析】B、C、D选项是关于爱情的表述。 19.C 20.A 21.B 22.C
【解析】参见课本《社会心理学》第224~225页。 23.B
【解析】参看《社会心理学》第229页。 24.C 25.A 26.D 27.B 28.B
【解析】由于好朋友之间对同一人或物产生不同意见,他们之间的认知会产生不协调。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DE 3.BE
6.BCDE7.CE
【解析】“远亲不如近邻”体现出邻近与喜欢的关系。 8.BCE
【解析】爱情是一种高级情绪,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9.CE 10.BC
【解析】“情人眼里出西施”主要体现恋爱中的人倾向于将对方美化,与性欲无关。 11.BDE 12.ACD 13.BE
【解析】A、C是关于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的表述,D不是通过测量就可以达到的。(三)判断题 1.×
【改正】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就是人际关系。2.√3.×
【改正】在人际关系中,如“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是要退居次要地位的。
【解析】“上级”“下级”的关系更多的表现的是角色关系。 4.√ 5.×
【改正】如果一对夫妻中一方是另一方工作上的领导,则他们之间不一定只存在主从型的人际关系。 6.√ 7.√8.√9.×
【改正】漂亮的外貌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机会,对个体能否成功不一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10.×
【改正】社会心理学认为,爱情不需要回报,但喜欢一个人也会受是否有回报的影响。
【解析】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但喜欢要受到报酬的影响。 11.√12.×
【改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住得近的人倾向于去喜欢对方。 13.×
【改正】爱情是极其高尚的情感,不图回报,但有生理基础,如性欲等。14.×
【改正】亲密的关不只存在于恋爱的双方之间,同样也会出现在朋友之间。
15.√16.×
【改正】根据社会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的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只有激情的爱情也是爱情。 17.√ 18.×
【改正】从社会测量图中,我们不能发现团体成员做出选择所持的动机。
(四)填空题
1.个性方面,心理方面 2.感情活动
3.主导的支配,被支配或服从 4.亲和,喜欢,爱情5.奉献
6.亲密,激情,决定/忠守 7.人际关系
8.一个知觉主体,另一个知觉主体,知觉对象
(五)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
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就是人际关系。 2.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3.喜欢
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形式,也是人际吸引的一般形式。
(六)简答题
1.简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联系。 【答案要点】
①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即社会关系的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
② 而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等深刻的社会关系正是透过人们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才能作用于每个社会活动的个体。
2.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
人际关系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 ① 个人性;② 直接性可感性;③ 情感性 3.解释舒茨(W.C.Schuts)的人际关系需求理论。 【答案要点】
舒兹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三类:
① 包容的需求;② 控制的需求;③ 感情的需求4.影响喜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① 能力与喜欢。
② 外貌与喜欢。 ③ 报酬与喜欢。 ④ 相似、互补与喜欢 ⑤ 邻近、熟悉与喜欢 5.爱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爱情的主要特点:
① 一般来说爱情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
② 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③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④ 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⑤ 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6.简述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答案要点】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①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
②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③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 ④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
7.简述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答案要点】
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决定/忠守(decision/commitment),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具体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 8.社会测量中经常使用的强标准由那些? 【答案要点】
在进行社会测量时经常使用的强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角色标准,就是要求被试从自己的角色或职位出发,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作同伴。
② 感受标准,是让被试设想,对于某一个职位或角色会有谁选择自己。
③ 功能标准,就是让被试选择适合某种功能活动的角色人选。 9.举例说明纽科姆改变人际关系的方法。 【答案要点】
纽科姆的理论被称作“A—B—X”模式。A表示知觉主体,B表示另一个体,X表示与A、B都有关系的客体。如果在对待X的态度上,A与B之间产生了差别,并且A与B本来是处在相互肯定的关系之中,那么在A、B、X之间就出现了不协调,为了达到新的协调,可能的方法有如下3种:① A改变自己对X的关系,以便使自己对X的态度与B对X的态度相类似。② B改变了自己对X的态度,从而使自己对X的态度与A对X的态度相一致。③ A改变自己对B的态度,从而使三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特殊的协调。第一和第二种情况无疑会增进A与B之间的和睦与友谊,第三种情况则有可能破坏A与B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如果本来A与B是相互对立的,现在由于双方对X
产生了相同的看法,因而改变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类型,则应另当别论。
(七)综合分析题
1.【答案要点】
从案例中给出信息可以初步判定,X与Y的结合主要是以彼此喜欢为基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以喜欢为主要成分的爱情之上的。主要依据有如下几点:
① 影响喜欢的一些因素对他们的感情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② 分析爱情与喜欢的主要区别。
③ 根据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分析X与Y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确认,X与Y的关系属于喜爱(Liking)或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
人际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 ) A.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B.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C. 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D. 双向沟通
2.人际沟通的实现要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下列中不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 ) A.动作B.书信 C.表情D.音乐 3.心理学观点认为,人际沟通( ) A. 无规律可言 B. 只要有人就可以进行C. 有时也可以借助报刊来实现 D. 不一定有目的
4.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经常会认为与其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有些家长不够关心孩子 B. 由于地位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 C. 孩子与家长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 D. 这些孩子个性有缺陷
5.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羊的孩子,由于顽皮,明明没有狼出现,他偏喊:“狼来了,狼来了!”村里的那女老少听到他的呼喊都赶来帮忙,结果发现上当了,都十分恼火。之后这孩子故伎重施,又一次戏弄了村民。最后,狼真的来了,可任凭这孩子再怎么呼救都没有人赶来,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被狼吃掉了。从人际沟通的角度分析,这则故事中惨剧的发生与沟通障碍有关,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沟通障碍是由( )导致的。
A. 地位障碍 B. 个性障碍C. 社会心理障碍 D. 文化障碍
6.印度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经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A. 他们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他们之间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地位障碍 C. 他们个性有缺陷
D. 结构组织障碍导致沟通不畅
7.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 )
A. 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
B. 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
C. 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
D. 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 8.“9.11”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对阿拉伯裔的偏见加深,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阿拉伯裔职员觉得越来越难与白人老板进行沟通。这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 A. 地位障碍 B. 结构组织障碍 C. 文化背景障碍 D. 社会心理障碍
9.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下列关于人际沟通作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际沟通可以调节沟通者本人的行为 B. 人际沟通一定能够协调组织内部关系 C. 人际沟通有利于增强团结
D. 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10.人际沟通有很多功能,其中协调作用是指( ) A. 人际沟通可以协调人体各部分的机能 B. 所有的人际沟通都可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 C. 人际沟通可以促进个人的社会化进程 D. 人际沟通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误会
11.当组织内部产生矛盾时,最有可能成为沟通集中对象的是( )
A. 已经背叛组织的人B. 有背叛组织倾向的人C. 组织中的忠诚分子 D. 组织中的一般成员
12.根据现有社会心理学中人际沟通的观点,个体选择信息的倾向性不包括下列哪种情况( ) A. 倾向于不选择自己赞同的信息 B. 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信息没有明显的选择 C. 喜欢选择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
D. 越是不让接触的信息,人们越想选择13.下列沟通中,属于双向沟通的是( )
A.看报纸B.听广播C.打电话D.看电视 14.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及时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 ) A.单向沟通B.口头沟通C.下行沟通
D.Y型沟通
15.人际沟通有许多方式,根据蒂博特对人际沟通的分类,人与人之间的吵架属于( ) A. 假相倚沟通B. 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 反应性相倚D. 彼此相倚
16.在现实的沟通过程中,有时候,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这属于下列哪种沟通方式( ) A. 假相倚沟通B. 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 反应性相倚D. 彼此相倚
17.根据莱维特(K.Levitt)的研究结论,下列沟通方式中,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是( );信息传递速度最慢的是( ) A.轴型沟通 B.Y型沟通 C.链型沟通 D.圆形沟通 18.美国心理学家摩根对纽约州退休老人做调查,发现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保持较多往来并较为协调的老人,比那些很少与人交往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而后一种老人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悲伤感和孤独感,这体现出了人际沟通的哪种功能( )A. 认知平衡作用B. 协调作用 C. 保健作用
D. 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
19.当自己的态度、意见的妥当性没有明显的判断标准时,以自己的态度、意见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作为妥当性的依据,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 ) A. 社会实在性B. 认知平衡C. 去社会化D. 习得无助
20.根据莱维特(K.Levitt)对人际沟通的研究,下列沟通网络中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是()
A.
B.
C.
D. 21.在上题C答案中的领导者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⑤
(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 A. 眉目传情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 鸿雁传书D. 道路以目E. 含沙射影
2. 人际沟通实现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下列选项中可以起到信息传递功能的有() A. 人际空间距离B. 眼神C. 声调D. 语速E. 动作
3. 人际沟通服从于一般的信息沟通规律,实现这种沟通的必要条件包括() A. 信息源 B. 信息渠道C. 语言D. 接收者E. 信息
4.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导致沟通过程受到阻碍,这些因素包括() A. 地位障碍B. 结构组织障碍 C. 文化背景障碍 D. 个性障碍 E. 社会心理障碍
5. 综合社会心理学者对人际沟通功能的阐述,沟通的作用通常体现为() A. 协调情感 B. 协调动作
C. 保证人的心理健康 D. 有助于增进了解 E. 有助于促进团结
6.在人际沟通的工具中,下列属于辅助语言系统的有
() A. 面部表情B. 书面语言C. 语速快慢D. 语言声调E. 目光接触
7.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过
程,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包括下列() A. 信息反馈 B. 信息源C. 信息
D. 信息渠道E. 信息接受者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