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
告
2022年4月19日
1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3-15~ -4-15
调查地点: 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学生寝室和校园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大一至大四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
王新华:结合现状,集思广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编排、打印。
崔红亮: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对敏感的、普遍的内容进行,得出调查 结论。
李海林: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社会性的分析。
三人共同:在校园和寝室,分发调查问卷,在不耽误同学们日常活动的前提下邀 请同学们填写调查问卷,回答问题。
前言
当今世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遍布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网 络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
年 6 月和 年 2 月,成为无数中国网民难以忘记的两个时间 节点。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经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亲切交流, “亲 密接触”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 , 成为中国互联网的 “盛事” 和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
2
2022年4月19日
件。 从中央到地方, 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 “零距离” 对话, 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近年来网络文化进入了大学校园,在方便、丰富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对某些大学生的心理、学习、思想 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要数当代大 学生。正是她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 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为了了解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基本情况, 我们学习小组对我校一些大学生进行了 问卷抽样调查,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意见与解决方法,为 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做出引导。
主体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 网络使用情况,主要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时段、目的、内容等;二是 网络交际问题,主要了解有无网上交友经历、原因、表现等;三是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网 络用语,对网络黑客和网络不健康信息的态度等。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四人组在针对我院 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 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大学生,共发放 40 份,实收 35 份,回收率 87.5%。此次问
3
2022年4月19日
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 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 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
调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1.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上网一小时以内、2—4 小时、超过 5 个小时各占 2.9%、82.8%和 14.3%。大学生上网目的,思想指导行动,大学生上网的目的直接影响到对待网络的态度及 表现。调查显示,情感、信息的沟通和减压是大学生上网的重要目的,但无聊、打发时间玩 游戏的仍占 31.4%。在另一项“你平时浏览最多的信息”的深入调查中,关注“娱乐体育休 闲类”高达 77.1%,位居第一,高于文学艺术类(28.6%)和教育学习类(25.7%) 特别应 , 引起重视的是, 有许多学生在浏览信息时随意浏览,无特别目的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大 学生能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盲点” ,如漫无目的、太重娱乐、寻求刺激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大杀手。 2.大学生网络交际问题。在“是否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项,经常、偶然、几乎没有 各占 11.4%、54.3%、34.3%;在“是否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项,几乎 没有、经常、偶然各占 42.8%、14.3%、42.9%。超过一半的学生偶然在网上结交新朋友。绝 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 这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能一直沉浸 在虚假的网络中。 3.网络道德观问题。在“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否浏览过政治上的反动宣传言论
4
2022年4月19日
“项,经常、偶然、几乎没有各占 5.7%、40%、54.3%;在”如果遇到这些宣传会采取的措施”项,关闭 窗口、有选择地看、继续看下去各占 45.7%、40%、14.3%。调查显示,学生们还是有明辨 是非的能力,不去关注反动宣传或有选择地看。网络中充斥着欺诈、不健康等信息,学生们 在上网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欺骗,当然
也
不
能
散
播
不
良
信
息
。
基本结论: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 有助于其知识的扩容 与更新;能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发挥文化的调适功能;能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场所, 为在现实生活中胜任角色打好基础;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为形成和发挥 创造力提供空间;促进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生长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和个性的张扬。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 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主流, 可是在现阶段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已经初见端倪。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弱化现实人际关 系,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人际交往的手段大致如下:电子邮件、BBS、网 络文本聊天 (QQ、MSN 等)和网络游戏。每周上网 1~7 小时的占 46.96%,每周 上网 30 小时以上的只占 6.9%,有 3.48%的同学通宵上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可是在网络环境下,
5
2022年4月19日
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 “虚拟”世界中进行,即“人—机”交往,再加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成长过 程中养成了自我主义和崇尚独立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网络沉迷必然 影响到其人际交往方式,导致她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思维能力减退,网 络时代的一个全球化现象, 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成瘾所带来的 思考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变得更迟钝和麻木,更懒得思考 了。因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减弱人们对信息的解读 分析能力。由于对搜索引擎的过分依赖,让很多大学生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 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已经是很多 大学生最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丧失了对知识的最基本的积累;价值取向紊乱,青 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 以保持统一, 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 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 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她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 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 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我们认为网络文化之因此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有大 学生自身的原因, 也有网络文化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认识和准 备不到位的原因。
6
2022年4月19日
结尾
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 络时代更是如此。 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 理性且道德地使用 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事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 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 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 听听她们的意见, 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 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 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 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 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 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 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 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 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比如,
7
2022年4月19日
高校能够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 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能够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 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当前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网络文化 中也确实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应注意正确接收网络文化, 摄取其中的有益部 分, 同时在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应注意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网络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则需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8
2022年4月19日
2022年4月19日9
第2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22-3-15~2022-4-15 调查地点: 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学生寝室和校园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大一至大四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
王新华:结合现状,集思广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编排、打印。 崔红亮: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对敏感的、普遍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调查 结论。
李海林: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社会性的分析。
三人共同:在校园和寝室,分发调查问卷,在不耽误同学们日常活动的前提下邀 请同学们填写调查问卷,回答问题。
前言
当今世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遍布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网 络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2022 年 6 月和 2022 年 2 月,成为无数中国网民难以忘记的两个时间 节点。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亲切交流, “亲 密接触”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舆论
的高度重视, , 成为中国互联网的 “盛事” 和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 从中央到地方, 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 “零距离” 对话, 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近年来网络文化进入了大学校园,在方便、丰富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对某些大学生的心理、学习、思想 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要数当代大 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 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为了了解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基本情况, 我们学习小组对我校一些大学生进行了 问卷抽样调查,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意见与解决方法,为 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做出引导。
主体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 网络使用情况,主要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时段、目的、内容等;二是 网络交际问题,主要了解有无网上交友经历、原因、表现等;三是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网 络用语,对网络黑客和网络不健康信息的态度等。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四人组在针对我院 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 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大学生,共发放 40
份,实收 35 份,回收率 87.5%。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 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 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上网一小时以内、2—4 小时、超过 5 个小时各占 2.9%、82.8%和 14.3%。大学生上网目的,思想指导行动,大学生上网的目的直接影响到对待网络的态度及 表现。调查显示,情感、信息的沟通和减压是大学生上网的重要目的,但无聊、打发时间玩 游戏的仍占 31.4%。在另一项“你平时浏览最多的信息”的深入调查中,关注“娱乐体育休 闲类”高达 77.1%,位居第一,高于文学艺术类(28.6%)和教育学习类(25.7%) 特别应 , 引起重视的是, 有许多学生在浏览信息时随意浏览,无特别目的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大 学生能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盲点” ,如漫无目的、太重娱乐、寻求刺激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大杀手。 2.大学生网络交际问题。在“是否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项,经常、偶尔、几乎没有 各占 11.4%、54.3%、34.3%;在“是否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项,几乎 没有、经常、偶尔各占 42.8%、14.3%、42.9%。超过一半的学生偶尔在网上结交新朋友。绝 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 这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能一直沉浸 在虚假的网络中。 3.网络道德观问题。在“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否浏览过政治上的反动宣传
言论“项,经常、偶尔、几乎没有各占 5.7%、40%、54.3%;在”如果遇到这些宣传会采取的措施”项,关闭 窗口、有选择地看、继续看下去各占 45.7%、40%、14.3%。调查显示,学生们还是有明辨 是非的能力,不去关注反动宣传或有选择地看。网络中充斥着欺诈、不健康等信息,学生们 在上网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欺骗,当然也不能散播不良信息。 基本结论: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 有助于其知识的扩容 与更新;能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发挥文化的调适功能;能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场所, 为在现实生活中胜任角色打好基础;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为形成和发挥 创造力提供空间;促进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生长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和个性的张扬。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 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主流, 但是在现阶段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已经初见端倪。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弱化现实人际关 系,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人际交往的手段大致如下:电子邮件、BBS、网 络文本聊天 (QQ、MSN 等)和网络游戏。每周上网 1~7 小时的占 46.96%,每周 上网 30 小时以上的只占 6.9%,有 3.48%的同学通宵上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但是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的网上行为
往往是在 “虚拟”世界中进行,即“人—机”交往,再加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成长过 程中养成了自我主义和崇尚独立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网络沉迷必然 影响到其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思维能力减退,网 络时代的一个全球化现象, 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成瘾所带来的 思考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变得更迟钝和麻木,更懒得思考 了。因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减弱人们对信息的解读 分析能力。由于对搜索引擎的过分依赖,让很多大学生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 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已经是很多 大学生最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丧失了对知识的最基本的积累;价值取向紊乱,青 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 以保持统一, 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 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 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 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 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我们认为网络文化之所以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有大 学生自身的原因, 也有网络文化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认识和准 备不到位的原因。
结尾
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 络时代更是如此。 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 理性且道德地使用 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 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 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 听听他们的意见, 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 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 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 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 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 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 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 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 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比如, 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 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 同时,
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总体来看,目前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网络文化 中也确实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应注意正确接收网络文化, 摄取其中的有益部 分, 同时在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应注意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网络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则需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第3篇: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22-3-15~2022-4-15
调查地点: 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学生寝室和校园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大一至大四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
王新华:结合现状,集思广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编排、打印。
崔红亮: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对敏感的、普遍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调查结论。
李海林: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社会性的分析。 三人共同:在校园和寝室,分发调查问卷,在不耽误同学们日常活动的前提下邀请同学们填写调查问卷,回答问题。
前言
当今世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遍布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22年6月和2022年2月,成为无数中国网民难以忘记的两个时间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亲切交流,“亲密接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盛事”和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零距离”对话,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近年来网络文化进入了大学校园,在方便、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对某些大学生的心理、学习、思想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要数当代大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我们通过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网络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特征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心灵的沟通和文化的共享等本质性特征;技术基础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
自主创新性、相对的不可控性等基础性特征。功能方面主要包括:传播知识、从事商业活动、服务于社会和个人、供人娱乐和休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等功能。这种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决定了其对“人”特别是大学生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主体
调查的统计结论之一是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从指标看,上网查找资料、扩大信息量的比例最高,占62%以上;追求时尚的最少,只占2.5%;有42%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44%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全面了解社会和比较中西文化、政治思潮,两者相加占86%;有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个人的学业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网络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无疑具有相当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过程中,诸多良好的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其中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民主意识和个性意识;它扩展了大学生交往的空间,丰富了交往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归属感;同时网络文化还拓宽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为他们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平台,提高自己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主流,但是在现阶段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已经初见端倪。我们认为网络文化之所以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网络文化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认识和准备不到位的原因。耗时最多的网络项目是查找资料、网上阅读等,其次是游戏娱乐、聊天。我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有两大目的:即追求知识和娱乐放松。目的基本上是健康的、理性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或者说没有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有不少同学在游戏、娱乐和聊天上耗时最多。通过调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弱化现实人际关系,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人际交往的手段大致如下:电子邮件、BBS、网络文本聊天 (QQ、MSN等)和网络游戏。每周上网1~7小时的占46.96%,每周上网30小时以上的只占6.9%,有3.48%的同学通宵上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虚
拟”世界中进行,即“人—机”交往,再加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自我主义和崇尚独立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网络沉迷必然影响到其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思维能力减退,网络时代的一个全球化现象,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成瘾所带来的思考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变得更迟钝和麻木,更懒得思考了。因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减弱人们对信息的解读分析能力。由于对搜索引擎的过分依赖,让很多大学生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最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丧失了对知识的最基本的积累;价值取向紊乱,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结尾
近年来, 高校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校园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必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我国还应该注意借鉴国外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经验,制定出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以便使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章可依,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网络自由与自律、责任与道义相互统一。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防止和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信念在职业方面的具体化,它通过主客观条件的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一进校就想到毕业,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学习生活同步。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步骤,也是制止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火墙。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主宰自由的时间,再加上网络娱乐化、低俗化的诱惑,很容易走入歧途。最后,我建议学校校园网上开通网上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学生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就业、心理咨询等需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就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等专门的网站,让校园网与学生实际的成长和成才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为学生服务。同时,我们号召大学生洁身自好,把握青春。
原始材料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