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传温情 社区帮扶暖人心
xxx曙光街道师大东电社区成立居民自治互助站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互助,能使我们在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和安全感。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年轻人的社交理念不同,邻里关系日渐淡漠。为了推动社会关系构建,彻底解决小区日益突出的管理问题,加大邻里关系建设影响力,提升百姓对邻里互助问题的关注度,曙光街道师大东电社区成立了居民自治互助站,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维护社区公共利益中来。
(小标题)从居民“小分队”到专业“管家团”
“邻里之间的关系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我辖区内的居民,春天自发组织修剪绿化带树木,夏天清理宠物粪便,秋天集中治理白色垃圾,冬天背道小巷的积雪都会及时清扫。他们日常调解邻里纠纷,照顾独居老人都不在话下。”说起邻里间的互助事迹,师大东电社区的党委书记宿丽烂熟于心,社区居民一年四季自发组织的互助活动也让她倍感自豪。
据宿丽介绍,辖区内居民互助帮扶的行为都是自发组织的,社区在不断发现和了解这些情况后,为了倡导和支持这种互助方式,于2022年帮助居民组织了市政小区自治委员会。直至目前,早期的热心居民小分队早已变成了优秀专业的管家团,他们以社区、网格、居民自治委员会、楼栋、单元为单位,建立“1+N”网格交流群,有效的把社区服务、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每家每户,让服务居民的“眼睛”和“耳朵”看的更远、听得更广,力争“小”问题在小区层面依靠居民自己解决,“大”问题则借助网格流转通道通过社区共商乃至街道会商解决,实现社会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如今,这个邻里互助组织以9位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居民为代表,组成了社区“美家净自治管家团”。
(小标题)关爱独居老人 真情感动邻里
说起邻里互助,师大东电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对一位“宋姨”称赞不已。据了解,这位“宋姨”名叫宋淑芬,是辖区内非常热心的居民。宋淑芬在和邻居间聊天时得知,自家的小区内住着一位有90岁高龄的独居老人,老人的老伴和儿子都去世了,孙子也在外地。此后,宋淑芬就经常去看望老人,帮其交付水电费、购买生活用品,自家做了什么好饭好菜都要给老人送去一份。宋淑芬在了解老人到90周岁可以向社区申领高龄补贴时,也主动帮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办理申领手续。当社区工作人员问询宋淑芬是否需要帮助时,她总是怕给社区添麻烦,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宿丽说:“像宋姨这样的热心居民,我们辖区内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他们也真正成为了普通人民群众和基层政府之间的桥梁。”
(小标题)社区帮扶 互助站实现福利“共享”
“我们的互助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给需要帮扶的家庭提供了便利,这些无形中已经为大家创造了福利。而面对居民们毫无保留的奉献,社区一定要给予支持,让他们也享受到自己付出的成果。”据宿丽介绍,为了让互助站的居民为百姓付出的同时也能有所回报,社区也特别为他们组织了插花、茶艺、市内一日游等活动,来丰富互助站居民的业余生活。
2022年,曙光街道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宿丽在得知社区可以向联合会申请“公益创投项目基金”后,特意为辖区的互助站申领了款项,用于互助站购买棉袄、帽子、手套及扫雪工具。就在不久前组织的清雪活动中,当互助站居民收到了社区为大家准备的“礼物”时,居民们都特别开心,觉得大家的行为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互助站居民董景荣说:“我们属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得到社区的支持,我们干活也更有动力,寒冬穿着社区发放的棉袄,真是暖到心窝里了。”
(小标题)高度好评 更要常态发展
据了解,自互助站成立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余项,解决办结涵盖小区养狗、楼道野广告清理、小区绿化、下水井堵塞等难题15项,居民满意度达95%。互助站秉承广泛开展“物业自治安民心、文体活动聚民心、转变方法亲民心、解难帮困暖民心、为民办事顺民心”的“五心”活动原则,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维护社区公共利益中来。
“目前互助站的帮扶形式主要是低龄人群帮助高龄人群,而我辖区内老年人占社区人口比例为31%,现在的低龄人群有一天也会变成高龄人群。”考虑到互助站的常态发展,宿丽表示,社区组建互助站不是阶段性的计划,而是要有延续性。未来互助站还会不断发掘有技术的居民,例如会电工、水暖、木匠等能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员加入其中。更要加大互助站的宣传力、影响力,带动年轻人也参与其中,做好接力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经验,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谱写幸福社区新篇章。
全媒体实习记者 马凤阳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