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了解日落时的幻觉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
学会通过表面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
学会生动地描写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
如何生动描写事物。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课前滚动播出几幅落日图画)
游戏导入,感受幻觉:
视觉小游戏:
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学生思考:图一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黄色球和深紫罗兰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
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每天都会出现的落日的景观。
走入课本,感悟课文:
1、赏幻觉:
学生根据课前展示关于落日的一组图片,欣赏落日之美。
落日的景色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从颜色和形状等方面说一说,也可以谈谈自己独到的发现。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落日的特点,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的一种幻觉呢?科学家黄天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把他的探究写在了这篇《落日的幻觉》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的步伐,一同走近落日,来看一看落日的幻觉吧!
析幻觉:
①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任务:1、勾画生字词;2、思考课文说明对象及体裁)(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一半同学读第二至四段,另一半同学读第五至七段。)
疏通生字词。
把握说明对象,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所以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②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五种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理,完成表格。
概括本文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品幻觉:
研读第二段对落日幻觉的描写,思考下面每组语句能否换成修改后的句子。
①原句: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改为:日落的景观很美:太阳显得比平时大一些,颜色偏黄或偏红,当它快落下时,形状看起来有些扁。
②原句: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改为:有云时,天空会出现晚霞;无云时,则可能会出现蓝灰色暗弧,外面还有一层亮弧。
明确好处:原文用词优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③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改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④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4、悟幻觉:学了此文,你获得那些启示呢?
看图思考:
铅笔断了吗?(折射现象)
姚明身边站着三个小朋友吗?
(几个身高1米80以上的篮球运动员和姚明合影(背景衬托)(参照物)
学生讨论、明确: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
走出课本,延伸拓展:
牛刀小试:
1、对于太阳在日落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文中并没有解释。结合文章《落日变大了》,请归纳一下“落日变大”的原因。
教师寄语:真实的东西往往不一定是美的,而美好的东西往往披上了虚假的外衣,我们看到的只是幻象,却依然欣欣然沉溺于幻象而不愿醒来。可是有一天,终会醒来,有人悲叹,有人神伤,有人麻木,有人坚强。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让你们清醒地看清每个幻象的本质,我还想,让你们诗意地生活,等到那一天,幻觉退去,真实毕现的时候,你能如看这每天的日落一样,平常,淡然。因为,你已经在美丽中快乐了,何况,明天,还有一轮新的太阳要升起呢?
四、课后作业:
1、课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现象及原理后就结束了,看起来结构似乎并不完整,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感悟,尝试着给课文加上一个结尾。
2、课下观察日出的景色,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落日变大了
如果我们用一架调好的照相机各拍一张落日和中午的太阳,比较一下便会发现它们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好像是落日大些呢?
原来我们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感觉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另外还受距离远近、背景衬托以及物体本身亮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先说“背景衬托”。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对物体的视觉会发生错觉,一个物体在一些小的物体中间看起来就显得大些,而一个物体在一些大的物体中间看起来又显得小些。晚上,太阳要从地平线落下,由于地平线离我们很远,远处背景中的树木、房屋小得使人看不清楚,太阳在这个背景下落在地平线上,看起来就显得很大;而中午太阳高挂在广阔的天空,和大地上近处高大的树木和房屋比较,就显得很小。
再说说“光渗现象”。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下山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光渗现象不显著,看起来就觉得小了。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落日大些的原因。
同时,跟眼睛的结构也有关系。晚上所见太阳之所以比中午显得大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落日的位置低,我们观察时眼睛是平视的,眼球中的晶状体保持正常的状态,凸起程度较小,焦距较大,太阳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也较大。而中午我们观察太阳需要抬头仰视,又由于受头颈弯曲程度的限制,太阳光不能直射进入人眼,我们看太阳是斜视的,为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晶状体便会不由自主地凸起来,使其焦距变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会变小些,所以仰视时会觉得太阳小些。
另外,还因为是光线折射的缘故。我们早上看太阳时因角度低,光线经过的空气层较厚、密度较大,会产生折射作用。中午时空气层相对薄一些、密度较小,光线又是直射,看起来比较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