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报告,“适用于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等”。爱学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报告
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即进行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发展。
(三)政务服务
1.建设x级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求职招聘服务。通过电视台、百事通等宣传,发布以园区企业为主的企业岗位招聘信息,组织人员将岗位送到农村,进入村庄和家庭,有兴趣的农民工按批次有序地与企业线下对接。根据企业就业需求,与xxx达成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前往四川大凉山开展招聘工作,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工人搭桥。
2.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促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技能提升。20xx年,企业培训1358人,贫困户培训22人,新学徒80人,培训1460人。
3.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20xx年,向51家合格企业发放企业稳岗补贴,返还金额20.33万元。
4.积极落实创业担保政策。20xx年,7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10万元,还款率达到100%。
5.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的相关规定。20xx年,共减免166万元;20xx年1月至2月,减免24万元。
(五)法律保障
1.积极培育基层金牌劳动人事纠纷调解组织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调解工作制度,配备专职调解员。实施制度上墙,“五上墙、六规范”,完善相关硬件,同时整理好工作台账。使用统一规范的调解文书和业务术语,规范接待、咨询、受理、调解等各个工作环节,建立调解案件登记簿和电子台账。
2.20xx年被评为xxx四星级仲裁院,不断推进仲裁标准化、仲裁标准化、仲裁专业化、仲裁信息化建设。
创建半小时庭前调解工作模式,始终坚持快速审查、快速结算的原则,充分利用简单、准确、快速的工作模式,促进双方和谐解决纠纷。
3、积极推行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企业开展“和谐同行”千户企业培育行动,选取出江西洁美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进行点对点培育。同时,推荐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经过重点培育,江西洁美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荣获第二届xxx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赣府字〔2021〕43号文),公司人事主管曾志红被选树为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
5、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规范监管企业用工行为,对随机抽查“两库”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完善随机抽查对象市场主体名录库,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二是完善随机抽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每次抽取的执法检查人员不少于2人。三是要求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必须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过程做到全程留痕。并及时通过相关网站向社会公开。活动期间,监察用人单位68户次,涉及职工3000余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00多份;追发劳动者工资10余万元,涉及劳动者27人。公示抽查检查信息68条。
6、细化举措,推动新就业形态积极发展。一是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稳定劳动者队伍。主动关心关爱劳动者,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逐步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二是督促企业完善休息休假制度,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7、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一是遵守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廉洁自律纪律。不借检查之机刁难企业或吃、拿、卡、要,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要求企业迎送。二是严格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和强制措施。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应当充分考虑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合法性、合法性,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善意第三人利益的损害。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努力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8、持续推进联动机制建设。一是建立由x委常委、常务副x长为总召集人的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逐步完善建筑领域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失信企业”台账建立工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动处置等协作机制,但凡因工程款拖欠、工程决算纠纷、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引发的各类欠薪问题,都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今后的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方面予以限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逐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本地企业发展空间不大,薪资水平低,人才流动范围窄,有些企业缺乏技能人才,出现“技工荒”现象。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仍然存在不愿去企业和基层就业的观念。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技术工人,但由于培育一个成熟的技术人员需3个月甚至6个月,而且需要足够的培训资金,致使企业不愿培训培养技术工人,造成中等以上技工短缺,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扶持中长期的职业教育。政府应将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教育重点,从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建设入手,加大投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提升培养能力和水平。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报告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xx年下半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工作大会,实施了10版到40版四个行动方案。去年4月10日市人大审议通过《xxx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当年开展专项监督,有力推动了工作深化。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初出台《xxx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又称上海优化营商环境40版),共推出207项举措。截至目前,主要任务举措都已落地实施,各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感受度进一步提升。
1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经过四年多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本市已形成统筹协调有力、落地执行高效、政企沟通顺畅的营商工作机制。一是工作推进更加有力。今年以来,李强书记多次批示要求对标对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龚正市长两次召开全市大会部署推进。陈寅常务副市长定期协调,相关分管市领导分工负责,市级各部门合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等工作。各区积极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二是企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依托市企业服务云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兜底式服务,累计访问量已达4345万人次。推出企业服务专员移动工作平台,已有6000多名企业服务专员上线。推进企业专属网页建设,主动为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三是政企沟通更加规范。市区两级领导带头,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为企业办实事。市纪委、监察委制定《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本市营商环境咨询会、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民营企业座谈会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强化,政企沟通更加密切。
2对标改革任务举措进一步深化
聚焦营商环境世行测评和国家评价重点指标领域,对标最高标准,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突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办事流程更加便利。企业开办方面,升级“一窗通”系统,完善网页版身份核验和电子签名功能,实现“即报即办”。电力接入方面,推出“一键接入”和临时接电预装服务,企业可实现无感获得用电。纳税服务方面,推广财产行为税综合申报、实行留抵退税报退合一,企业税费缴纳更加简便。二是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招投标方面,以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为突破口,优化整体流程,形成了公开透明、全程网办、统一监管的政策框架。跨境贸易方面,优化“通关+物流”作业流程、简化单证、升级港口设施、规范口岸收费、强化服务等政策体系更加全面精准。商事审判方面,健全审判质效管理体系、建设“智慧执行”系统、优化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上海执行合同耗时表现全球领先。三是瓶颈问题取得突破。办理建筑许可方面,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实现一站式合并办理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一站式联合检查、一站式验登合一,工程审批审查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不动产登记方面,完成协税人员划转,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可实现当场核税、立等可取。办理破产方面,优化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推广简易程序,案件审结用时明显压减,重整、和解成功率稳步提升。
3政务服务便利化进一步提升
加强信息共享,优化办事流程,线上突出友好度、智能化,线下突出规范化、标准化,“一网通办”已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一是“一网通办”平台功能持续提升。推进“一网通办”平台入口统一、服务集成,已接入政务服务事项3232项,涵盖超32万项业务办理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接入。开通国际版、上线长者版,“随申办”小程序月活峰值超1517万,以“随申码”作为个人及企业的数字身份识别码,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累计使用超42亿次。二是便利化改革拓展至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涉及18大领域97项服务场景应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综合窗口”改革,综窗设置比例达80%。推出全过程智能辅助办理“好办”服务和极简易用“快办”服务,104项“好办”、123项“快办”服务10月底前将全部上线。三是“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扩围。去年推出15项“一件事”,实现平均减环节69%、减时间54%、减材料75%、减跑动71%。今年新增支持资金申请、挖掘路施工、社会救助、公共信用信息修复、x住证办理等12项“一件事”,9月底前将全部上线。四是政务信息共享助力普惠金融。推出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版,向金融机构开放400多项公共数据,帮助银行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服务企业超83万户。开发上线“信易贷”微信程序,营造“信息共享+信用赋能+融资撮合+政策配套”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已入驻27家银行,授信金额3086亿元。
4市场环境开放性、规范化进一步显现
完善市场环境相关制度安排,市场准入准营便利、资源要素平等获取、市场出清有序高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到位等效果进一步显现。一是证照分离和“一业一证”改革复制推广。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推开,其中实行告知承诺事项78项,直接取消审批和审批改备案的事项83项。xxx“一业一证”试点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已颁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600余张。4月底开始在全市推广浦东试点经验,其他15个区已颁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300余张。二是公共资源交易体系逐步健全。出台《xxx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上海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20xx年)》等政策,统一的规则框架基本形成。1—8月,11个公共资源品类交易额达6508亿元,同比增长205%。三是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将知识产权保护考核纳入全市绩效评价,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非正常专利申请主动撤回80%。探索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分级办理和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衔接更加顺畅。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完善引进人才、留学回国人员、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落户以及x转户等户籍政策以及海外人才x住证管理办法。出台临港新片区、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人才支持政策及产业类、科技创新类、金融类等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梯度化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
5市场监管公平性、审慎性进一步加强
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在推进企业经营自主便利的同时,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一是公平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三级把关机制,对市政府文件在出台前统一实施公平竞争专项审查。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开展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商业贿赂、刷单炒信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部分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动态调整“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清单,45家市级部门共同梳理形成监管事项目录清单1765项。加快行政执法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空壳公司预警”等智慧监管模式。出台公共信用信息修复工作若干意见,深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抽查事项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设置不同抽查比例,全年预估抽查各类市场主体143万户。三是包容审慎监管继续扩围。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20版。目前本市免罚清单已覆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生态环境、民防、城管、消防等6个领域,包括94项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截至目前,已有3840余家市场主体受益。
6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进一步健全
坚持法治思维引领,各部门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一是营商环境法治体系逐步完善。去年《xxx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实施后,市人大又出台了《xxx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xxx外商投资条例》《xxx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xxx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制定xxx法规的决定》,进一步夯实了营商环境法治体系。二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梳理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全国率先建成贯通市、区、街镇、x村四级的热线、网络、实体“三横四纵”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平台上“应驻尽驻”,提供7×24×365不打烊服务。三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加健全。出台《xxx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为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提供法制保障。深化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建设,推动各类调解组织及仲裁、行政复议等其他非诉争议解决机构入驻。1—8月,全市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受理纠纷申请89万件,调解成功率776%。
7营商环境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在国家战略重点地区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先行先试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一是xxx积极探索首创性改革举措。聚焦“宽准入、稳预期、优服务、重保护”,滚动实施xxx营商环境优势倍增行动方案,在信用赋能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业开放、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等方面推出了系列新举措。二是临港新片区深化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围绕“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在国际人才薪酬激励、执业资格开放互认、涉外法律服务、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加大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率先开展企业投资承诺制试点等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三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国际贸易营商环境。设立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便利国际贸易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票据业务创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支持国际贸易创新政策落地实施,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四是合力推进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创新。政务服务方面已实现119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长三角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逐步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跨区域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一体化示范区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与财税分享、公共服务等领域,探索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去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国务院办公厅委托中央党校组织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工信部组织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等权威评估中,上海均名列第一。上海“一网通办”经验还入选《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典型案例。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在沪投资发展的信心。截至8月底,本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1186万户,同比增长107%;1—8月,本市新设市场主体3688万户,同比增长21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推进落实还要加大力度。上半年开展了系列督查,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基层窗口对新出台政策理解不全面、执行不到位,政策制定部门要持续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个别部门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重视还不够,全过程闭环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难度提升,持续攻坚及多部门协同突破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是信息共享赋能还要深入推进。部分领域信息数据在上下层级、横向部门间共享不充分,影响系统功能和用户感受度。同时,部分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还需提升,要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积极为优化服务和强化监管赋能。
三是企业感受度提升还要持续努力。在一些领域,隐性的市场准入限制、不合理的审批许可、不规范的监管执法等仍然存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全周期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点上突破的政策举措还要尽快总结复制推广,让更多市场主体普遍受益。
四是对标最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与先进经济体相比,本市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面仍存短板弱项。世行测评中,办理破产、获得信贷等指标排名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国家测评中,市场监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登记财产等指标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更大力度推动《条例》落地见效
按照市人大对《条例》实施情况专项监督的要求,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同步抓好优化营商环境40版的跟踪督查,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深化。一是抓整改补齐短板。对照《条例》逐条逐款监督形成的汇总表,推动相关部门找差距补短板,对部分实施成效还不明显的条款,进一步改进提升。二是抓突破巩固提升。对探索实施的形式审查、强制注销、文书送达承诺制、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建筑师负责制、不予行政强制清单、内部举报人等举措持续攻坚突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抓深化修订《条例》。按照市人大明确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相关部门,总结经验做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尽快形成《条例》修正案建议稿。
(二)更高水平推进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
按照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要求,谋划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升级涉企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加快涉企事项、惠企服务实现掌上办、网上办,系统性重塑涉企服务模式。二是推广应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加强事项对接、数据汇集、平台应用,做到执法监管部门应用全覆盖。三是做优“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标国内外政务服务最佳实践,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让进一网、能通办、快办、好办成为常态。
(三)更加注重提升市场主体感受
强化客户意识和用户思维,从企业的视角出发谋划推动工作,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一是着力提升政策效果。制定政策问需于企,从企业视角出发,更加有的放矢,提高政策举措的针对性。政策执行问效于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效果评价,以企业感受度提升作为衡量标尺,倒逼部门落地执行更加到位。二是着力完善企业服务。强化网格化服务,完善统一的企业诉求处理机制,打造“金牌店小二”服务专员队伍,运用信息化手段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三是着力加强平等保护。推动各部门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解决等方面,进一步维护公平公正,稳定企业预期。
(四)更高层次推进营商环境对标改革
全面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最佳经济体,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更大力度探索创新,彰显上xxx软实力。一是对标世行攻坚突破。落实国家关于对标世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提前启动新一轮对标改革。二是综合改革全面深化。落实国务院最近确定的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支持各部门、各区主动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三是规则对接彰显特色。进一步对标RCEP、CPTPP,聚焦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投资准入、货物和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加大压力测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报告
根据省、州、x《关于做好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x红十字会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重要性
x红十字会落实领导责任制,常务副会长亲自抓,切实把贯彻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贯彻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把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长期性、经常性、持久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紧。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增强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集中宣传。利用宪法宣传日、会议等有利契机,集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活动。二是举办分类分块宣传。抓好本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学习。把学习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营商环境提升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整合资源,加强左右协调和上下联动,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媒介,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对标对表,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和措施
x红十字会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的内容,对标对表,认真查找差距、问题和不足,结合工作实际,细化任务目标,着力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的市场主体保护、政府公共服务、规范政府监督、维护市场秩序、监督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落地落实。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