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论文一篇
一、进行人文和科学结合的绿色教育
(1)进行课程结合。由于我们基础教育分工太细,造成知识之间出现断裂,导致学生掌握了片面的知识,随着新的教改的不断出现,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绿色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更需要文理工结合发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开展科普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大学生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科研工作者和科协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仅满足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科普类知识和科技类新闻的关注兴趣不浓,并且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进行过基本的科普教育,大力宣传,积极动员,加强大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里并不能接触到科技最前沿的技术和研究,他们更多的是从事平凡的工作,加之大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先要对他们进行科普教育,从而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通过他们的影响传播到更多的人。了解科普知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各种生动活跃的宣传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了解科普知识的积极性。
依托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大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大学生成立科普活动社团,以学生为主体,指定相关的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帮助和指导,学校及科研单位对其发展和建设进行支持和鼓励。社团应定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发现、小实验,应该得到鼓励和指导。社团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把不同院系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通过运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共同解决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通过科普基地、志愿者站来进行科学素养培养。高校应该利用自己的图书馆等优势,适量的增加一些科技类的报刊杂志和书籍,而且对于这些书籍,应该是不同层面、不同难度、不同方向的,这样才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同学的需要。增加一些娱乐与科学、生活与科学相结合的浅显易懂的书籍,可以使很多文科类的学生通过对科普类图书的阅读,对科普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
杨振宁说过“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科学素养基础。
科学素养论文二篇
摘 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学科学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着眼点,明确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思想启蒙方面的重要意义,潜心探索符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用科学实验教学启发学生个性化认知,推动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以教育部7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为指导,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及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探索和认识科学现象的本质,促进“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受以往的考试升学观念影响,学校和教师对科学及其实验重视不够。其次,教师对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总是觉得学生太小,观察、分析能力欠缺,开展科学实验的意义不大。最后,目前对于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方面的指导方法研究有限,使得科学实验教学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为此,教师应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内涵及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独特视角和路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思考优化教学的新策略,促进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强化教师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
曾有学者指出: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价值取向,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准备是完善自身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储备,以此指导深层次的教学设计。教师是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教师对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必要性的理解深度,决定着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效果。教师必须强化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标的学习,完整地领会小学低年级科学课程,特别是其中实验课程的编排意图、内容结构、教学原则和教学导向,深化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讨和研究,以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指导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师既要对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标及《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指导性文件进行深刻理解,还要对素质教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与发展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有清晰的认识,更要客观、全面地掌握本地区、本学校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问题为引领、以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探索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新策略,构建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案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科学学习和科学实验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调控者,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尚不健全、心理状态不稳定但可塑性极强,科学实验教学对其是否有吸引力与教师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案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媒体应用等方面潜心谋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案,使之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对应学生的性格爱好,为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踊跃实践铺路架桥。例如《好玩的磁铁游戏》一课的科学实验教学,笔者制订的教学方案如下。首先,通过游戏《小猫钓鱼》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小猫是怎么钓到鱼的?为什么有的鱼总也钓不上来?其次,让学生看看鱼钩和钓到的鱼、钓不上的鱼在材料上有什么特点。找出什么材料的鱼能够被钓到、什么材料的鱼不易被钓到的规律。再次,换用其他几种材料的鱼钩和鱼,看看是否能够钓上鱼来。最后,讨论、总结小猫钓鱼反映出的不同物体相互吸引的材料关系,从而得出磁铁能吸住且只能吸住铁质的东西的科学结论。由于科学实验的设计适应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取向,降低了科学实验的认知难度,因此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三、引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强化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变革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放飞想象,通过教师引领下的参与、思考和探究,能动地发现科学的奥秘和真谛。为此,在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取向和认知规律,将科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系列问题,启发指导学生以问题为引导、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来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在积极、热烈的分析和讨论中学会思考,体验到科学实验知识的应用价值,强化科学实验中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透明与不透明》一课时,教师课前准备了玻璃、毛玻璃、瓷砖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课上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建立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认知,并借助自己的视觉观察与思考来判断某个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第一,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解释什么是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第二,家里的窗子为什么要安装透明的玻璃?卫生间的门为什么选择半透明的毛玻璃?衣橱门为什么采用不透明的材料?第三,如果让你布置自己的卧室,你会采用什么材料做卧室门、书柜门、门帘和窗帘?有问题做指引,学生的探究就有了目标,讨论就有了方向,能以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则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合作探究状态,对探究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适当干预,总结探究的成效与不足,进而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科学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是否能够在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至关重要。在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课标和低龄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教学手段的新颖性、直观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特别要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积极应用网络多媒体、网络终端App、网络云平台等现代教育媒介,实现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例如在教学《混合与分离》一课时,如果采用以往的方式进行教学,则无法展示一些必要的混合物;实验环节如果仅靠教师的演示则学生观察不透彻,会影响对知识内容的完整理解和掌握。于是教师首先利用Flash课件,给学生展示空气(含有多种气体、尘埃、污染物等)、海水(含有盐、泥沙、鱼类等)、土壤(含有矿物质、草木、水分等)、饮料(含有果汁、糖、色素等)几种混合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丰富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其次,以教学视频演示盐与沙的分离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器材、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在学生熟悉实验过程的前提下组织动手实验,使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获得都有了可靠的保障。最后,以课件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形成混合物及其分离方法的清晰论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凸显教学的新颖、直观和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快教学中信息的互通交流,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五、争取学生家长在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大力支持
家长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共育”是构建学校和家庭之间无缝衔接的教育环境的重要载体。目前存在对科学课程的轻视现象。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联系,帮助家长明确科学学科和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培养以及未来人生发展的特殊价值,争取家长在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大力支持。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家长与子女的科学探究亲子活动,在欢快、愉悦的亲子互动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深化科学认识。教师还应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多元化信息传递优势,向家长推荐科普中国、科学松鼠会、每日科学等网站,带领学生进入科学的世界,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平台拓展和空间延伸。
六、结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理念和科学探究意识尚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引导和策略优化是培养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明确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科学思想启蒙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定位,努力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此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科学实验认知规律设计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目的性,推动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发展与个体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晓辉.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15):78-7.
[2]江强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81):1-2.
[3]王学荣,袁熠.基于科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J].祖国,0(1):,143.
科学素养论文三篇
小学生科学学习发轫于其与自然世界的接触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多感官活动,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观察与思维协同的“具身性认知”活动过程。具身性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特性。作为科学教师,要为学生开辟“用手思考”的道路。在科学学习中,“做”是外显动作、行为,是具体操作、实验,“做”是“思”的表现、验证;“思”是内隐心理、意识,是抽象的思维、不可见的想象,是“做”的保障和目的。从具身认知理论和发生认识论视角看,“做思共生”具有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知识介入,链接“做思共生”
基本知识是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载体,离开知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就无从谈起。科学教学是始于知识达于素养的,科学基础知识是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根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打通科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的通道。例如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重现古人制作日晷的关键步骤,从日晷的本质——“测量时间表”这一发明思路入手,让学生利用太阳运动和影子变化规律这一重要的自然现象,做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熟悉日晷的简单模型。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日晷测量时间的原理。科学是抽象、严谨而充满着内在逻辑的。基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做思共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从学生的感性经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经历“做思共生”的活动。如此,学生的科学学习一定是富有情趣、富有意义的,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也一定能够获得发展、提升。
二、技能整合,凸显“做思共生”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嫁接,更是技能与方法的整合。聚焦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操作、实验技能,将技能进行有效整合,凸显“做思共生”的科学教学宗旨。科学教学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更不是教师的独白、演示,而是要充分发掘学生的科学实验潜能,调动学生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经历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展开深度的科学思考,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本质认识。例如:教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记录员,不利于培育学生系统、有序的科学思维。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学科统计知识,引领学生动手制作种子发芽实验的统计表,从胚芽、胚根和子叶三个部分进行观察记录。借助于统计表,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实验现象,探究科学规律,概括形成科学结论。这样的以学科知识为导航,跨学科的融通,结合学生动手做的活动、操作,能让学生的科学生命在“做思共生”学习范式下获得茁壮地生长。科学学习不是机械的动手操作,而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边思考边实践,科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本质力量的彰显过程。这样的科学学习,超越了那种“纸笔科学”,让学生的科学学习呈现另一种质态。
三、思想感悟,丰盈“做思共生”
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玩”“做中研”“做中创”,让学生“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在这个过程中,要将科学的思想方法贯穿其中,促使学生感悟科学思想,丰盈学生的“做思共生”。例如:教学《做一个生态瓶》,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学生做生态瓶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先放植物,因为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等。通过培育生产者、加入消费者、补充分解者,让学生做一个生态瓶,构筑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科学实验探究。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形成的源头活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实验操作进行反思,将科学的“动手做”“动脑思”结合起来。如此,学生科学学习不再停留于模糊、记忆的层面,而是形成一种方法性、思想性认知,这是学生科学学习走向自觉和成熟的标志。在科学教学中,只有将学生“动手做”和“动脑思”有机结合、融通起来,让学生“边做边思”“以做促思”“做思融合”,才能让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做思共生”既是一种操作范式、一种教学范式,也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做思共生”是开启科学教育的秘钥,能让科学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科学素养论文三篇】相关文章:
1、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2、五年级数学论文
3、班主任德育论文
4、电工技师论文
5、护理专科毕业论文
6、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7、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8、物理实验论文
9、职业素养论文
10、数学教学论文发表
11、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
1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究论文全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