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去年的中美国贸易战,若不是孟晚舟事件,我想对任正非这个名字还会是很陌生的,暑期的慢时光,读一读任正非背后的故事,了解华为的企业文化,学习任正非身上的精神,真的是受益匪浅!
从最初的两万元创办华为,起初代理国外程控交换机,还是香港鸿年公司老板被任正非人格力量打动,授信与他2000万货款,没想到三个月就卖出4000万,实现了活下来,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目标,后来任正非也不忘曾经鸿年公司拉过自己一把的恩情,多次帮助该公司度过难关。
任正非不忘初心,居安思危,不满足代销产品,从决定自己进口组件,自己组装,到后来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电路设计和软件,吸引郭平、郑宝用高科技人才加入当时条件艰苦的华为。激励年轻人拼搏进取,克服各种困难,为后来的华为突起一直积累着、沉淀着。在92年大批人士跻身房地产赚的盆满钵满时,任正非依然只做自己最明白的事,他带领一班人马一路披荆斩棘,凭着华为人身上的倔强与执着,一步一步走向强盛,真正技术立足,独立自主。
任正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内心格局极其强大,强烈的民族意识,危机意识,倔强的硬汉性格成就了不死的华为,实现了中华有为的担当与风范。华为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典范,令欧美国家不得不摈弃傲慢与偏见,正眼看世界,华为的崛起与优秀使他们闻风丧胆,心生害怕,所以才使出卑鄙手段抑制打压。然而华为却愈发团结,奋进,爆发,华为离开美国依然第一,华为自力更生,自主自足,三十年前的不起眼,受挫败到现在的了不起,靠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华为人的精神,创始人任正非身上不倒的精神!
任正非身上的精神从何而来,他不凡的父辈,艰辛的求学之路,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到难忘的军旅生涯是一笔宝贵财富。1.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的格局与信念就是孩子做人的根基,任正非的父母,作为教师,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全力支持他读书,尽管文革时期父母遭受灾难,他的父亲还叮咛任正非:“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在这时期,任正非在重庆大学期间发奋图强,蓄积力量。后来,由于父亲问题受到牵连,险些没当成兵,但是国家对于工程建设人才的极度紧缺和重视,任正非的多年积累与准备就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也正是这次机会让任正非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2.困境磨砺人的意志与品质,文革给任正非一家带来的灾难与折磨没有让他消沉,他却看到父亲的乐观与坚强,把它当做人生的洗礼,对人们意志,精神和价值观的锤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精神与信仰坚不可摧。
任正非的经历也再次告诉了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温室里养不出苍松劲柏,父母的言传身教,生活环境与时代的磨砺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一首《教子诗》与君共勉: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永天真。
醉生梦死谁成器,富贵之身懒散根。
自古英雄出炼狱,破马长枪定乾坤。
入世辛苦非坏事,天道惟重勤奋人!
任正非全传读后感这本《任正非传》我认为应该叫《华为传》更为贴切,因为他更多的是在讲华为的由来和成长过程,而非任正非自己写的自传,所以缺少一些对任正非本人内心思想的刻画,稍显遗憾。但本书对任正非的事迹和华为的前世今生描述的尽致透彻,读后受益颇深,在这里我浅述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近代以来,在世界人眼里,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代加工工厂,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和品牌逐渐做强做大,但是能像任正非的华为一样一边大刀阔斧、开拓市场,一边大力投入、潜心研发,然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领先技术型企业的却屈指可数。通过研读这本书,我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够持续成功,主要有三个要素,总结如下:
1、研发投入
华为有一条硬性规定,就是每年至少投入销售额的`10%用在研发上。对于华为的销售能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很多中型企业一年的收入都没这么多,而华为却“慷慨”的用每年销售额的10%去做技术研发。或许正是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如今自信强大的华为,也正因为华为一直不断的潜心研发、蓄能备战,才能在面对今天美国的层层打压下完美过渡,成功蜕变。
我们也可以借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资策略,因为对自身的投资一定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坚持学习、提升自我、开阔眼界、强身健体等等投资,其实都是在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创造价值,发现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2、培养人才
书中有讲到,为了给公司培养高层干部,培养全能型人才,任正非提出不定期将部门领导互调岗位,相互学习。但是实施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能体会任正非的良苦用心,比如技术天才李一男在从技术研发往销售业务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无法快速适应,心生怨恨,以至一时不欢而散。而胡红卫、郑宝用等人则能领悟到任正非的用意,在新领域不断学习,表现出色,最终成长为了全能型的人才,进而成为了华为帝国的中流砥柱。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偏好和擅长的事情,但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多看、多学、多尝试,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反脆弱性,不要惧怕改变,改变意味着新的机会,意味着无限可能,如果一成不变,就有可能会被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淘汰。
3、不惧挑战
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华为在成长过程中,和强大的竞争对手pk的案例,影响最大的就是和思科公司的那场世纪诉讼,华为最初为了以和为贵,主动下架了很多产品,然而思科却并未退让,反而步步紧逼。在压力之下,华为反守为攻,通过和3COM公司联手,再借助老搭档IBM的协助,最终和思科打成了平局。这场世纪之讼虽然耗费了华为不少精力及金钱,却在全世界范围提升了华为的品牌知名度,让华为成长为了真正的跨国明星企业。如今,华为在面临美国打压的时候,也表现出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华为更是把多年积蓄的技术储备都拿出来应对一个超级大国的打压。
我们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可以不好斗,但要敢于战斗,平时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要畏惧,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处事能力。另外一定要懂得团队协作,企业需要的就是像狼一样,既能独立作业,还能团队合作的人。通过团队间有效的沟通,来高效的解决问题,同时互相学习,完善自我。
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不能只有硬件,只有硬件设施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在于文化、哲学、教育,在于人类文化素质。从书中任正非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很多不了解任正非的人可能认为他就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但是你如果仔细读过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任正非其实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心的爱国企业家,他一生跌宕起伏、不屈不挠、潜心修炼、眼光长远、十年磨一剑,他是低调与张扬、谦卑与强势的共同体。他以自己的个性、智慧、意志力,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创造着不朽的业绩,也为世界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是我们未来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资源管理的好榜样。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做有尊严的行业产品和服务,让品牌享誉全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油自己,加油瑞沃!
任正非全传读后感具有朴素政治家气质的企业家,极具匠人精神的领导者。
一、吃苦耐劳
革命与战争”时代带给全家人的创伤是很难抚平的。这虽未曾加深任正非本人对社会的抱怨和不满,却让他在这段“激情岁月”中得到了一个深深的教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苦练技能,并紧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任正非的职业定位十分鲜明:“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 任正非的科技素养很高,在技术发明中表现优异,特别是两次对国家科技空白的及时填补,不禁让领导和战友们交口称赞。在他和各位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总装厂、防空洞、飞机洞库以及试验场地等数十个项目基地都在限定的时间内竣工。
二、理念-行动变现能力强 ,“一步到位”的观念也是不科学、不现实的。任正非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综合到位要量力而行。” 与其要一流的理念、三流的执行力,还不如换取一流的执行力、三流的理念。在理念认知业已进步的前提下,任正非深深地意识到执行力的重要性。 我们引入美国HAYGROUP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沿用过去的办法,尽管眼前还活着,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今后能继续活下去。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美国的鞋,但穿新鞋走老路照样不行,换鞋以后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他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
三、不畏强敌 “害人之心不可有”,华为根本没有“侵权”,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的研发和创新;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任正非知道思科来者不善。虽然思科在这次来访中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但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任正非交代手下的研发部副总裁费敏,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严把质量关,进行必要的性能检验。 最重要的,“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的实力更强,才能与对手展开更有底气的较量。
四、重视自由、积极创新 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在团结员工、营造团队气氛方面,任正非坚持“团结就是力量”。面对这些80后、90后的男女青年时,他一再输入集体主义的观念,号召年轻人应当在“自我批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中实现个人思想的飞跃。他还声明,华为内部严禁搞“裙带关系”,不允许任何“家族”管理和理念介入。 华为要松土、翻新,种子是我们自己种的,外部请来的专家、引进的流程就像投射进的阳光,如果我们离开这片天地从外面捡回来玉米,也许最开始播下的种子就死了。 五、坦然面对失败 当初为什么在创业时选择通信领域?他只轻描淡写地说:“那时我们很幼稚。”一句话,轻松掩盖了当初因被骗200万元而不得不创业的窘境,又在对方的脑海里留下一个特别的印象,这绝对是睿智的表现。 他做了自己想做并能做的事情,而且成功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