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规,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杨国华
副组长:张洪斌、丁飞、王花
成员:张伟江、王扣兰、李晖、张玲及各班主任
具体职责:
(一)负责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二)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四)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四、学校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二)指定校医或保健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三)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四)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学校校长与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1.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①首选校医与学校保健教师;
②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③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④必须为学校的在编人员。
2.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①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②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③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④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五、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将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将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晨检
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副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二)因病缺课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出现以下情况的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六、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①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或区疾控中心报告。
②校医(保健教师)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学校疫情报告人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①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②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③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④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⑤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⑥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请示区教育局批准后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一、总则
(一)目标
为切实做好全x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序地开展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师生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服从上级,政令畅通;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严格制度,落实责任。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x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x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x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一)适用单位:本预案适用x教科体局所属的二级单位,xxx范围内经依法批准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围: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中毒(包括食物中毒和生化物品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公共卫生事件等。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
x教育科技体育局成立xxx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二级单位、学校、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xxx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海军x教科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王明义x教科体局党委副书记
张宝华x教科体局副局长
王海山x教科体局副局长、纪委书记
梁晓蕾x教科体局副局长
成员:铁山x教科体局办公室主任
王额尔德木图x业余体校校长
哈斯毕力格x教科体局基建办主任、纪委副书记
青叶x教科体局体卫艺股股长
刘德刚x教科体局安全股股长
刘玉磊x教科体局教育股股长
高国民x教科体局职教办主任
吴文荣x教科体局民教股股长
满都仁x教科体局纪检监察室主任
曹静x教科体局后勤管理中心主任
解恩波x教科体局系统团委书记
教科体局所属二级单位负责人、各校(园)长、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明义副书记兼任。成员:青叶、铁山、刘德刚、刘玉磊、高国民、吴文荣、满都仁、曹静、解恩波、李芳彦。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辖区内二级单位、学校、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宣教活动,加强与x卫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门的配合,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教科体局所属二级单位、学校、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职责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做好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及局相关股室的联络对接,全力做好信息上报、消毒隔离、舆情管控等各项工作。要设置隔离室,配备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测温枪、消毒用品等必备的防护用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做好现场处置和后续管控等工作,并及时报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24小时开机,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并保证信息联络畅通。
三、应急处理措施
(一)现场处置。发现疑似患者及时隔离,疏散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
(二)及时上报。如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上报x疾控中心(苏木乡镇学校上报当地卫生院)、x教科体局,说明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人数等有关内容,教科体局负责及时上报x人民政府,并启动相应应急措施。
xxx疾控中心电话:4919353
xxx教科体局电话:4777434
(三)协调配合。x教科体局、突发卫生事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要求立即到达现场协助卫健、应急等部门开展救治、消毒、疫情信息的收集等相关工作,根据突发卫生事件实际情况,按照x突发卫生事件指挥部指令,做好后续管控工作。
(四)舆情管控。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工作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和相关知识培训。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卫生防疫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适时对校医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知识、监控与报告等方面的培训。
(二)配齐各类应急物资。适当安排经费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保证医疗卫生设备、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充足有效。
(三)开展应急演练。各单位每学期不少于1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根据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五、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为了提高我校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能力,减轻或消除引起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尚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防控工作。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强
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组织管理
成立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校的公共卫生安全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行政人员、全体班主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教处),负责具体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主任:***(兼)
四、疫情监测与预防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密切关注师生因病请假缺勤情况,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
(一)重视信息的收集。与我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供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三)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四)加强学校食堂、校园直饮水、校园内商店卫生管理,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
五、信息收集与报告
(一)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政教处报告,政教处在接到报告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疫情应急处置
(以下疫情与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一)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各班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市政府有关要求管理。
3.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4.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组织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认识和防护能力。
2.各班级启动全员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隔窗、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三)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摸排登记学生缺勤情况与原因,按要求及时上报。
2.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停止晨会、课间操等大型公共活动。
3.学校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四)发生校内疫情
1.班主任、年级部行政人员要立即报告分管校长与校长。
2.学校立即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教育局、疾控中心等政府部门。
3.年级部立即协助班主任负责对发生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并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治疗,联系学生父母,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父母的合作。
4.政教处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5.总务处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提供后勤保障。
七、应急保障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卫生用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是改善学生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责任追宄
对在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4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
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教学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李继峰
副组长:王丽双
成员:徐瑞芳魏增帅王艳华孔晓亚冯歌李萌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