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这里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县。境内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多元民族文化同生共荣,也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她是中国古茶文化之乡,是中国勐库大叶茶原生地。经专家考证,勐库大雪山的1.27万亩古茶树群,是目前已发现的面积最广、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她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中国古茶文化之乡——xxxxxx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成立于1985年,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县城驻地勐勐镇距省城昆明755公里,距xxx政府所在地104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其xxx面积占96.2%;辖4乡2镇,共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另驻有国营双江农场和勐库华侨农场,总人口16.67万人(农业人口14.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3万人(拉祜族3.37万人、佤族1.31万人、布朗族1.24万人、傣族0.98万人),占总人口的43.9%,汉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彝族为六个世居民族。
双江是云南优质普洱茶生产基地源生于双江的勐库大叶茶种,于上世纪60、80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用双江勐库大叶种茶为原料生产的普洱茶,因原料优质,发酵条件独特,具有汤色红郁、陈香纯正等显著特征,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放心茶。
双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北回归线横穿双江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气候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适宜多种粮食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境内森林、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充裕,森林覆盖率达52.3%,居全市之首。
“十二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双江县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双江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加快产业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二是xxx实施“两强一堡”战略,为双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扩大开放,参与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xxx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新家园行动计划,为双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指明了方向。四是双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茶文化等资源,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双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全县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是双江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全县跨越发展蓄积了巨大的能量。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双江县要把打牢基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促进跨越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领域,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切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xx年达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70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xx年达42亿元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以上。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新型工业加速发展,工业投资、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大幅增长。农业基础更加牢固,传统产业得到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到20xx年达30%,城乡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0∶36∶34。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未来发展方向
“十二五”时期,双江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为主要任务,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线,“主攻三个重点,实施六大战略,培育五大产业,打造两张名片”。
主攻三个重点:即主攻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城镇建设。
实施六大战略:即实施现代农业稳县、新型工业强县、科技教育xxx、文化旅游活县、生态环境立县和平安和谐治县战略。
培育五大产业:即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矿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打造两张名片:即打造多元民族文化和勐库大叶种茶。
“十二五”期间,双江县竭力打造两张名片,多元民族文化即深入挖掘和全面整理双江多元民族和谐文化资源,集众智、借外力,筹划推出特色节庆活动,把最自然、最原始、最朴素、最本质、最优秀的民族文化提炼成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产品,全力打造并做大做强多元民族文化品牌,提升双江知名度和吸引力。
勐库大叶种茶通过申报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勐库世界古茶谷景区建设,加快古茶树群落的开发和利用,把勐库大叶种茶作为双江的第一资源、第一品牌和第一支柱,提升勐库大叶种茶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进茶叶产业跨越发展。
云南双江:中国古茶文化之乡双江县拥有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滇濮茶人千年的制茶工艺与茶文化积淀。古茶群落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活的古茶基因库。提到云南双江,人们通常知道它是“勐库大叶种茶的故乡”。如今,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中国古茶文化之乡”,有着世界上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双江县更加声名远播。
情系双江
4月17日,“送温暖?献爱心?双江情”大型公益活动暨“中国古茶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xxxxxx双江县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主办,中共双江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扶贫杂志社、中国扶贫网、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家民政部、国家扶贫办及省市各有关金融部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xxx江苏商会,双江县各民族同胞共计1万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双江县拥有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滇濮茶人千年的制茶工艺与茶文化积淀。古茶群落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的古茶基因库。文化部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王国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与意见征询,专家组决定授予双江县唯一的“中国古茶文化之乡”称号。
双江县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原生地,在海拔2750米的邦迈大雪山有着面积达万余亩的古茶树群落,然而,这里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次公益活动中,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向双江县捐赠一所20万元的爱心小学。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扶贫杂志社捐赠10万元人民币设立双江县贫困小学生中国扶贫助学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捐赠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原党组书记高占祥的作品《人生宝典》100套。双江德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赠25万元建希望小学,四川企业家冯永才先生捐款20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赵?代表中国报道杂志社向双江县小学捐赠一批本社出版的《小读者》杂志等儿童读物。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华代表公司向双江县的100多所学校捐赠了300台32英寸彩色电视机。联合国副秘书长彼得?皮澳特也专门为此次公益活动发来贺电。捐赠活动引起了在场的双江人民的阵阵欢呼,这些善款和物资让他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由总政文工团、总政歌舞团、海政文工团、空政文工团、武警文工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部队文艺团体组成的解放军艺术团进行了慰问演出,著名演员黄宏表演了小品,歌唱家程桂兰、陈小涛等带来了动听的歌曲。来自双江县文工团的姑娘小伙们表演了民族歌舞。由石顺义作词、李昕作曲,表现双江县茶文化与民族和谐的歌曲《好茶出双江》、《你家我家是一家》也在本次活动中首次唱响。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双江县位于xxx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县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达到62.1%,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双江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境内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4.4%,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多元民族文化。
“高山云雾出好茶”,双江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的生长,造就了勐库大叶种茶条索肥厚、滋味醇厚、回甘绵长、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等典型特点。勐库镇邦迈大雪山的面积为1.27万亩,海拔为2200~2750米的世界古茶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而远古时期的先民把古茶山野生茶籽捡回后进行驯化栽培和饮用,逐步形成了以勐库冰岛村为代表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20世纪60、80年代,双江的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
因为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双江的古树茶有着原始、自然的清香,是普洱茶中的极品。然而,由于经济基础和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双江的茶叶产业还处于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发展绿色产业经济,以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双江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茶企引领县域发展
如何让优质的茶资源转化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真正成为双江人民的财富是双江多年不变的主题,而云南鸿如茶业公司的到来为双江带来了希望。
与众多优秀企业不同的是,鸿如茶业不仅仅关注产业扶贫,而是同时关注文化扶贫、精神扶贫,走出一条促进区域发展的创新之路。在20xx年普洱茶价格跌入谷底时,鸿如茶业调动现金收购了茶农手上卖不出去的茶叶,并资助茶区失学的儿童继续上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鸿如茶业始终坚持“感恩?超越?创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承担社会责任,为人类奉献健康”的企业宗旨,积极推动“扶贫?拥军?富民”的社会公益活动,带动当地茶农逐渐摆脱贫困,为建设双江“民族文化强县”、“绿色经济强县”做出努力。
自20xx年创建以来,鸿如茶业在全国妇联、国家民委办公厅、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指导下成功启动了“老同子品牌普洱茶?扶持万名女性创业就业”公益行动,旨在打造“百城万店项目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帮助1万名女性开设“老同子”品牌加盟连锁店、商务茶庄。同时,依托“天下茶仓、世界茶源中心”的“世界古茶谷”资源,旗下“老同子”品牌系列产品获得了中国茶叶最高奖“陆羽奖之金芽奖”,鸿如茶业亦成为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接待用茶叶全国唯一赞助商,全国唯一获得国际绿色保健长寿食品联盟认证的普洱茶企业。
4月17日下午,规划面积为189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茶文化旅居体验基地――“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区”之老同子生物科技茶产业园奠基仪式在双江县举行。在奠基仪式上,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华表示,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整合拉动国内外资本投资100亿元,投资总规模达人民币120亿元,将景区打造成为旅游业与茶产业融合化发展的示范性项目,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建设和茶农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区是在双江县政府和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的共同合作下,由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开发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
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忠义介绍,公司将以《茶经》和禅茶文化为发展脉络,融合古茶树群落、少数民族风情、茶茗温泉养生文化元素,以定制式个性化度假为理念,建设一个集产业融合化发展示范、自然养生与民族风情体验、顾客检验和茶产业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临沧桥头堡“战略基地”和“标志性旅游项目”,成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跨产业发展的示范”。
滇濮古茶民族文化旅游小镇是“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区的核心,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意图国际战略与资本咨询集团、意图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整体规划打造“老同子生物科技茶产业园、中国最大规模(30万亩)现代化低碳茶园、中国首个普洱茶工程技术中心、世界首个茶叶农作物医院、全球唯一普洱茶原产地储存的私人茶窖庄园”等主要项目。其中,“老同子生物科技茶产业园”更耗资2.5亿,从日本引进技术,打造世界唯一的一条集红茶、绿茶、普洱茶三线合一的全自动茶制品生产线。依靠先进技术组织农民发展高效特色生态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扶持、政企互动,帮扶茶农大面积种植茶叶,使双江县在“十二五期间”新增3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让双江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各民族同胞逐步摆脱贫困,让双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茶都、古茶文化之乡、世界茶源中心和天下茶仓。
云南双江:中国古茶文化之乡双江县拥有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滇濮茶人千年的制茶工艺与茶文化积淀。古茶群落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活的古茶基因库。提到云南双江,人们通常知道它是“勐库大叶种茶的故乡”。如今,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中国古茶文化之乡”,有着世界上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双江县更加声名远播。
情系双江
4月17日,“送温暖?献爱心?双江情”大型公益活动暨“中国古茶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xxxxxx双江县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主办,中共双江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扶贫杂志社、中国扶贫网、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家民政部、国家扶贫办及省市各有关金融部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xxx江苏商会,双江县各民族同胞共计1万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双江县拥有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滇濮茶人千年的制茶工艺与茶文化积淀。古茶群落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的古茶基因库。文化部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王国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与意见征询,专家组决定授予双江县唯一的“中国古茶文化之乡”称号。
双江县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原生地,在海拔2750米的邦迈大雪山有着面积达万余亩的古茶树群落,然而,这里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次公益活动中,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向双江县捐赠一所20万元的爱心小学。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扶贫杂志社捐赠10万元人民币设立双江县贫困小学生中国扶贫助学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捐赠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原党组书记高占祥的作品《人生宝典》100套。双江德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赠25万元建希望小学,四川企业家冯永才先生捐款20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赵?代表中国报道杂志社向双江县小学捐赠一批本社出版的《小读者》杂志等儿童读物。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华代表公司向双江县的100多所学校捐赠了300台32英寸彩色电视机。联合国副秘书长彼得?皮澳特也专门为此次公益活动发来贺电。捐赠活动引起了在场的双江人民的阵阵欢呼,这些善款和物资让他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由总政文工团、总政歌舞团、海政文工团、空政文工团、武警文工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部队文艺团体组成的解放军艺术团进行了慰问演出,著名演员黄宏表演了小品,歌唱家程桂兰、陈小涛等带来了动听的歌曲。来自双江县文工团的姑娘小伙们表演了民族歌舞。由石顺义作词、李昕作曲,表现双江县茶文化与民族和谐的歌曲《好茶出双江》、《你家我家是一家》也在本次活动中首次唱响。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双江县位于xxx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县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达到62.1%,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双江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境内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4.4%,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多元民族文化。
“高山云雾出好茶”,双江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的生长,造就了勐库大叶种茶条索肥厚、滋味醇厚、回甘绵长、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等典型特点。勐库镇邦迈大雪山的面积为1.27万亩,海拔为2200~2750米的世界古茶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而远古时期的先民把古茶山野生茶籽捡回后进行驯化栽培和饮用,逐步形成了以勐库冰岛村为代表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20世纪60、80年代,双江的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
因为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双江的古树茶有着原始、自然的清香,是普洱茶中的极品。然而,由于经济基础和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双江的茶叶产业还处于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发展绿色产业经济,以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双江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茶企引领县域发展
如何让优质的茶资源转化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真正成为双江人民的财富是双江多年不变的主题,而云南鸿如茶业公司的到来为双江带来了希望。
与众多优秀企业不同的是,鸿如茶业不仅仅关注产业扶贫,而是同时关注文化扶贫、精神扶贫,走出一条促进区域发展的创新之路。在20xx年普洱茶价格跌入谷底时,鸿如茶业调动现金收购了茶农手上卖不出去的茶叶,并资助茶区失学的儿童继续上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鸿如茶业始终坚持“感恩?超越?创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承担社会责任,为人类奉献健康”的企业宗旨,积极推动“扶贫?拥军?富民”的社会公益活动,带动当地茶农逐渐摆脱贫困,为建设双江“民族文化强县”、“绿色经济强县”做出努力。
自20xx年创建以来,鸿如茶业在全国妇联、国家民委办公厅、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指导下成功启动了“老同子品牌普洱茶?扶持万名女性创业就业”公益行动,旨在打造“百城万店项目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帮助1万名女性开设“老同子”品牌加盟连锁店、商务茶庄。同时,依托“天下茶仓、世界茶源中心”的“世界古茶谷”资源,旗下“老同子”品牌系列产品获得了中国茶叶最高奖“陆羽奖之金芽奖”,鸿如茶业亦成为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接待用茶叶全国唯一赞助商,全国唯一获得国际绿色保健长寿食品联盟认证的普洱茶企业。
4月17日下午,规划面积为189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茶文化旅居体验基地――“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区”之老同子生物科技茶产业园奠基仪式在双江县举行。在奠基仪式上,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华表示,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整合拉动国内外资本投资100亿元,投资总规模达人民币120亿元,将景区打造成为旅游业与茶产业融合化发展的示范性项目,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建设和茶农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区是在双江县政府和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的共同合作下,由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开发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
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忠义介绍,公司将以《茶经》和禅茶文化为发展脉络,融合古茶树群落、少数民族风情、茶茗温泉养生文化元素,以定制式个性化度假为理念,建设一个集产业融合化发展示范、自然养生与民族风情体验、顾客检验和茶产业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临沧桥头堡“战略基地”和“标志性旅游项目”,成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跨产业发展的示范”。
滇濮古茶民族文化旅游小镇是“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区的核心,双江鸿如野生古茶群落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意图国际战略与资本咨询集团、意图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整体规划打造“老同子生物科技茶产业园、中国最大规模(30万亩)现代化低碳茶园、中国首个普洱茶工程技术中心、世界首个茶叶农作物医院、全球唯一普洱茶原产地储存的私人茶窖庄园”等主要项目。其中,“老同子生物科技茶产业园”更耗资2.5亿,从日本引进技术,打造世界唯一的一条集红茶、绿茶、普洱茶三线合一的全自动茶制品生产线。依靠先进技术组织农民发展高效特色生态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扶持、政企互动,帮扶茶农大面积种植茶叶,使双江县在“十二五期间”新增3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让双江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各民族同胞逐步摆脱贫困,让双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茶都、古茶文化之乡、世界茶源中心和天下茶仓。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