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经信十大重点项目为主抓手,全力推进扩投资、搭平台、控风险、重培育、抓节能、促融合、优服务等重点工作,力促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12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1.48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实现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605.55亿元,同比增长29%,总量跃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约增长10.8%,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2%,完成率达到178%;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825,比去年有所提高。出台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深化驻企服务员制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12.28。从总体上看,20xx年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良好。
(一)抓技改,工业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136项总投资超110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12月全市技改投资达到344.94亿元,同比增长37.6%,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7%。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开展工业投资专项督查,梳理一批已供地未开工、进度较慢的项目,强化工业投资合同监管,督促各地加快投资进度。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在对接落地、进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二)抓前期,小微企业园建设全面启动
为科学合理推进小微园建设,引导各地把好方向,加快进度,我委组织开展小微园建设摸底调查,形成《XX市标准厂房建设得失情况分析及对小微园建设的启示》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组织召开全市小微园建设互看互学暨工作推进现场会,制定出台小微企业园建设实施办法、布局规划、考核办法和指导手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小微园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优惠政策和考核机制,并针对各类小微园建设模式,拟定不同的操作流程,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小微园建设,重点引导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全市做好104个总面积达到2.9万亩的小微园选址规划工作。
(三)抓稳控,企业资金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抓好企业资金风险排查,建立工业企业风险评估数据库,对企业产值规模与贷款总量匹配等指标进行评估,确定企业风险等级,预防预控企业资金风险。出台《进一步处置化解风险企业担保链问题的意见》,按照“保健扶伤不救死”的原则,全力开展企业担保链处置工作,有效遏制企业资金风险扩散。进一步提高应急转贷金使用效益,帮助企业解决过桥资金问题。
(四)抓培育,企业扶持力度明显加大
实施“三名工程”,进一步完善我市企业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开展综合评价、国税总额、地方税费收入和亩均税费等四大类百佳企业评选,并在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开通报表彰,通过要素优先保障、政策量身定制、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扶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小巨人”扶持计划,帮助一批中小微企业获得国家、省级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小微企业上规模数据库,制定出台新增规上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完成600多家企业通过省市审核,并上报国家统计局。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力度,认定、扶持一批行业公共服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中小企业通道,开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大厅、96871热线电话和互联网门户三大载体。召开全市成长型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为小微企业现场授信9亿元。积极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好全市53家精细化企业的试点工作。
(五)抓提升,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
加快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加大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5大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引导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组织起草XX市传统主导产业集群提升发展“1+5”文件,明确五大传统主导产业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工作重点,力争到20xx年,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和泵阀产业集群销售产值分别达到1500、1200、650、600和500亿元;五大传统主导产业集群销售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着力将五大传统主导产业提升发展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亮点产业。目前,我市五大产业集群均列入全省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其中电气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优秀示范区。
(六)抓创新,腾笼换鸟成效显著
加快推进XX创意园省级特色工业基地建设,吸引21家设计机构入驻; 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新增3家省级、3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首台套设备和优秀新产品,1-12月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3%,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出台“腾笼换鸟”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旧厂房改造,被省政府评为“腾笼换鸟”先进市。制订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提前完成国家、省下达的落后产能淘汰年度任务,我委被评为省淘汰落后产能先进单位。
(七)抓融合,智慧城市建设进展顺利
加快推进工业电器、泵阀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省级示范区建设,新增18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8家试点企业,培育认定6个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举办工业电器等6个行业培训,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推进物联网应用平台和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温州”建设,列入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初步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协调推进智慧的旅游、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消防等一批项目建设。启动无线城市和4g全国商用试点建设,实现主xxx信号全覆盖。
(八)抓监管,节能降耗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节能降耗“双控”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八个一批”节能行动计划;狠抓各项节能措施落实,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双控”目标任务。
(九)抓服务,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牵头制定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通过建立振兴实体经济网站、在主要媒体开辟政策展示专栏、成立政策宣讲队、发送短信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晓率。成立市实体办,落实驻企服务员制度,全面覆盖全市工业企业。加强对驻企服务员的监督指导,牵头开展听心声、讲政策、办实事、查环境“四个一”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合力解决一批企业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此外,不断深化“五型”机关创建,组织开展 “三学三联三创”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深入推进涉企“三乱”整治、“五项治理”,共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2项,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17项,累计减轻企业负担金额超过189亿元。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改革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温州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关键之年。我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十大举措”, 通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233”计划,做好8方面工作,即突出小微企业园和五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2个重点,推进工业投资扩量与提质、企业创新与汰劣、工业化和信息化3个结合,抓好企业风险稳控、做大做强、服务优化3个关键,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完成工业性投资780亿元;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双控”目标任务;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84;实现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在全省争先晋位。
(一)突出2个重点,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抓好“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和“五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两个重点,是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突破。通过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制约,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企业发展活力;通过五大产业集群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全产业链式发展,提升我市产业整体竞争力。
一是抓好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按照“产镇联动、科学规划、优先供地、保本微利、规范管理、合力推进”要求,强化要素保障、落实优惠政策、加强督查考核,引导各地保质提速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强化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的要素保障,联合国土部门,优先保障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三年小微企业创业园累计供地1.8万亩,建设生产研发用房2400万平方米。
二是抓好五大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加快制定出台五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实施意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挂钩联系领导、一个专项工作组、一个实施规划或方案、一套工作机制“五个一”的要求,确保产业集群发展有空间保障、有项目落地、有平台支撑、有考核督查。
(二)推进3个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工业投资扩量与提质”、“企业创新与汰劣”、“工业化与信息化”三个结合,是促进我市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必要途径。通过投资扩量与提质结合,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通过创新与汰劣结合,强化企业创新原动力,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以信息技术应用带动产品和管理提升,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制造发展。
一是推进工业投资扩量与提质相结合。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加大工业项目引进推进力度,着力扩大工业投资总量。通过实施领导挂钩,强化合同监管,开展工业项目专项督查等活动,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在建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制定“机器换人”发展规划,筛选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引导、扶持企业全面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促进工业投资从量的提升向质与量的全面提升转变,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是推进企业创新与汰劣相结合。围绕我市传统主导产业和重点新兴产业,组织实施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创新项目。推进工业新产品开发和应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梯度培育库,按照“符合条件、积极认定”原则,培育新增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一批检测、研发、设计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以治水为突破口,将行业整治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与腾笼换鸟有机结合,推进“低小散”行业和重污染高能耗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企业腾笼换鸟,结合土地二次开发、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采用保留提升、整体拆迁、“退二进三”等改造方式推进旧厂区改造。
围绕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目标,建立健全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监管体系,深入实施“八个一批”节能行动计划,推进用能预算化管理,强化能源“双控”倒逼机制。
三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两化”互动提升发展。深入落实《XX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及概要设计》,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和一批信息系统项目,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抓好3个关键,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企业“风险防控”、“做大做强”和“服务优化”三个关键,是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通过风险防控,有效遏制企业资金风险,化解企业互保联保问题;通过扶持培育,实现龙头企业和优质小微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服务优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抓好企业风险稳控。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企业风险评估数据库,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分析预警企业风险,及时为银企对接、风险处置提供依据。提高应急转贷金使用效率,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抓好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引导重点龙头企业通过管理制度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重组、上市等途径,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企”;联合质监、工商等部门,通过开展质量强市、区域品牌创建、温州名牌(著名商标)产品评选等工作,争取更多的温州产品列入“XX制造精品”重点推广目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名品”;深入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评选一批功勋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批社会责任感强、坚持主业、做强实业的“名家”。继续实施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小巨人”扶持计划,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上规模,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抓好企业服务优化。继续深化驻企服务员制度,着力抓好企业问题化解,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率,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同时以万人评议机关中层和基层站所、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等为契机,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机关工作效率,树立经信队伍的良好形象。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