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在重要内容上加旁注,把握人、事、情三个重点,品味文中描写梁任公的语句,赏析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文品人,全面把握梁任公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讨论探究,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梁启超人物形象以及刻画形象的方法;如何给课文做旁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梁任公先生的满腔爱国热情,伟大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会借鉴本文写人的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积累基础
1.导入新课:《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我早晨接受出使之命,晚上就得吃冰,以解心中之焦灼!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主人公梁任公先生就自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取材饮冰是不是内心也有焦灼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来走近并感受梁任公先生。
2.作者简介: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3.梁任公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检查预习,字词巩固。
二、研读文本,品文品人
1.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这单元散文写人记事,而这篇写人尤为形神毕肖。描写梁任公的细节集中在3、4、7、8四段。那么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请大家阅读这四个段落,为你最喜欢的句子做旁注,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怎么做旁注,我先给大家一个示范: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稿,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办事认真,工作严谨;书法修养很好;对比、类比的手法,突出演讲的精彩,让读者更为期待接下来的演讲部分)
学生自由阅读,为这四个段落做旁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做的旁注内容。
2.归纳小结:梁任公及其演讲的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旁征博引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两哭——感情丰沛)
演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小结:初识任公,见识到梁任公风采有:认真严谨、才华横溢;气度不凡、豪放不羁;幽默风趣、谦逊自负;自由洒脱、博闻强记。这些体现了梁任公先生的学者风度。通过梁实秋生动的细节描写,一个活生生的梁任公呼之欲出,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画外貌:肖像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绘语言: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诙谐幽默;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深情的《箜篌引》——意韵丰厚,感染力强。
写行动:敲头回忆——自然可爱,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太息——洒脱,酣畅淋漓,有感情;茅津渡候船,哀从中来。
抓侧面: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兴趣。
三、合作探究,知情悟理
1.回顾演讲标题:《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则韵文:《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提问:先生讲《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那其中的情感是什么?讲《桃花扇》讲到”高皇帝”时竟痛哭流涕,他为什么痛哭,而讲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又张口大笑,这又是为什么?
2.教师以《桃花扇》《箜篌引》为例进行提示点拨。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崇祯皇帝。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显然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结果死了。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也许让他想到了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有这样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充分表现了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这次精彩的演讲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了感染,受到了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3.小结。
《箜篌引》悲勇者牺牲
《桃花扇》哭国家衰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笑失地收复
人物形象:忧国忧民
教师呈现对联总结:
亦哭亦笑,哭笑皆由赤子之心;
饮冰犹热,冰热均关民生社稷。
四、大胆质疑,延伸拓展
1.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小组互动交流。
点拨: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2.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联系本文,说说我们该学习梁启超的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
3.你从这篇写人的散文中收获了哪些写人的技巧?
学生谈论,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
精当的选材——展现品性;
传神的描写——突出特征;
点睛的议论——传递深情。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2篇【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表现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
2、能力目标:透过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法,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习惯;
3、情感目标: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准确把握先生的形象;
2、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适当补充讲解。
【学时难点】
1、从《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中体会先生的爱国情怀。
2、掌握刻画人物的技巧。
【教学活动】
【导入】
同学们,大家熟悉大屏幕上的人物吗?(梁启超)梁启超先生自号任公,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1915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可见任公先生在政界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文章当中说,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今天咱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认识一位真正的学者梁启超,领略一代大师的风采。
【整体感知】
思考:学生通读全文,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先生给人的印象。
(教师示例圈点批注法,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到文章当中找描写梁任公先生的精彩的句子,分析先生的形象。)
1、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潇洒,肖像描写)
2、“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真性情、谦逊自负,语言描写)
3、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的出。(有学问)
4、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拥手敲他的秃头。(坦率的性情、动作描写)
5、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欢喜。(演讲投入,侧面描写)
教师小结:先生用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的刻画了梁任公先生,同学们以后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也应可以尝试着用这些方法,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
【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文中为表现梁启超先生之忘情,列举了三个事例。梁公在吟诵这三段韵文时,完全沉浸在感情之中,不能自已。这三段文字为何能引发梁启超如此的感怀呢?
乐府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古今注: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倾向与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也是他的讲解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原因了。
《桃花扇》: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致使大明江山被断送,清军入关,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
笑是因为国家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国家走向稳定。
(热心肠——爱国情怀)
【回顾作品、体会情感】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学生齐读,体会情感)
【拓展延伸】
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运用肖像写出弘一的“温而厉”,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写一篇小作文:
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不写出名字。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3篇【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
2.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
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3.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4.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
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七分钟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读音并思考
(1)齐读生字词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回答思考问题
A.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B.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B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C.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四、补充内容
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五、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六、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气质: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步履稳健、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七、教学后记
这是我实习中上的第一堂课,由于没有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课堂前半部分留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的补充要留到下节课才能完成。
但课堂过程中以讨论和结果发布会的形式非常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并敢于回答问题。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没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简单的表扬鼓励外,我不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结果与自己的板书设计结合起来,授课过程中比较拘泥于教案,显得不够灵活。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优点是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于时间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性格特点,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自由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三、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举例:课文原句)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总结】
第一次真正站上讲台面对学生,总以为会紧张得语无伦次,但事实上,当我看到教室里一张张稚气的脸时,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按照教案中事先准备好的程序,我可以顺利的展开教学内容,学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错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就在紧张、兴奋中匆匆而去了。总的来说,这两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也有所体现。不足之处在于,对考点的把握还不到位。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