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作为大学生,也有义务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过去由于我国兵源较为丰富,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应征青年已满足当时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招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兵役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征集的对象相对减少,在我们这座高考录取率较高的上海大都市,可供部队征集的高中生数量较少,对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征集部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们当中不乏早有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依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早地了解部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乃至全民国防意识影响深远。从长远来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密集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那么要实现两个转变,确保打得赢,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从哪来?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上的需要,所以,从地方大学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好处。同样一个大学生士兵和一个高中生士兵到军队院校去接受培训,大学生士兵一定比高中生士兵知识面宽,从而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深度要深。培养出来的干部知识结构就会高,在部队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目前我军官兵的文化结构大体是1/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占近2/3,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文化。这和国外许多国家的军队官兵的文化结构2/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1/3为高中文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军正逐步加强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同时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去操纵和维护。所以,征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入伍,对优化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适应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的需要,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实现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
部队是所大学校,军营是个大熔炉。接受部队的教育和锻炼,普通的青年学生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学习军事著作,接受革命教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将有质的飞跃,在部队培养的顽强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将使自己终身受益。一个心理承受力和快速适应力都十分突出的大学生士兵,心理素质较好、社会实践锻炼较多、他的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部队严明的纪律、团队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自己。部队是一个人才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很好的大学校,在部队成长起来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指技合一、多岗位经历、素质复合的人才。部队是大熔炉,部队退役的军队干部是地方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的追求一方面是物质,另一方面是精神。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后瞄准自己今后人生的目标,在部队能够培养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勤奋学习、勇创一流的创劲和精神状态。能够培养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勤奋好学,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即使今后不管在部队或到地方工作都会受益匪浅。参军不但得到锻炼,也是一种接受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机会。大学生携笔从戎,献身国防,一腔热血,满怀抱负入伍当兵,是大学生提前进行的社会实践,体验部队生活,丰富人生经历,同时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对大学生今后成熟地走向社会,客观地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之,对大学生而言,到部队当兵一是履行公民义务,二是丰富人生阅历,在部队这所特殊的大熔炉里接受熏陶和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校从20xx年至今已有41名大学生到部队当兵锻炼,他们普遍反映,当兵后与当兵前大不一样,在部队两年无论从思想、纪律、作风、意志、体能还是团队意识、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真如有的退伍的大学生所说:当兵两年“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做人”,“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兵两年受用一生。”他们在部队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几乎每位同学都被评为优秀士兵,有的还入了党,有3名同学荣立三等功,还有一名同学被授予校长奖。有20多位同学服役期满后返校复读,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大学生成熟了许多。有10多位同学已经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都被招工单位列入优先录取的范围之内。
入伍目的二篇国家为大学生参军入伍提供机会,无论从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还是丰富大学生个人经历,这个决定不亚于考大学取消年龄限制一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标志。
大学生入伍的意义在于使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行列当中,有了当过兵的知识分子,这对以前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了根本改观,他们不再与坚强隔绝,拥有了军人气质。军队的锻炼环境具有特殊性,它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中国军队有不少在战争年代因某人或某一场战斗闻名全军的光荣部队,在这样的部队接受传统教育,能加强自己的荣誉感,感受前辈军人英勇善战,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教育比学校书本教育更有实际效果,可能深深影响今天的大学生情感,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这是我们目前非常需要的教育。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已经不在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在军队的实践是以前没有的机会,这次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休学当兵的实践机会,它的条件是很优越的,这样的机会能争取到也是很难的。因为中国军队的数量和中国人口的比例相差很大,当兵的机会不具有普遍性,多数中国人一生都没有机会当兵。
在和平年代,当兵具有了竞争性,成了某种获利渠道。很多人为了将来有一个工作,或因自己学习差,想通过当兵解决这些现实生活工作问题,这实际影响了中国军队的素质。我们需要一些有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加入中国军队的行列,提高中国军队的整体文化水平。高科技时代,军队的战斗力是勇敢和文化素质的较量,需要有高文化素质的人掌握先进技术武器,这样我们在未来可能战争中充分发挥先进武器的技术效能,这一切要求我们提高兵源的文化素质,大学生面临这样的人生机遇,有机会最好不要放弃。国家需要你的文化素质,你们的人生经历也需要这难得的机会。
入伍目的三篇那些年穿过的军装、那些年叠过的豆腐块、那些年谈过的军恋、那些年离家的时光.....那些年,是我们最真最好的青春.——主编小军搭建一个我们军人的信息交流平台,不管是昔日的练兵场,还是现在的商战场,我们继续互帮、互助、互学,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兵的意义在哪里,到底有多少价值?至少有十个方面的好处:
一、练就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火热军营中的队列、体能、战术等科目,是力与美的完美体现,是爆发力和持久力的有机结合。部队严格的训练,能练就阳刚的气质、敏捷的反应、矫健的身型和结实的肌肉。
二、结识一批感情深厚的亲密战友。部队是个大家庭,战友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从素不相识到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房、同站一班岗,几年来的摸爬滚打、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培养了兄弟一般深厚的感情。
三、储备一段丰厚宝贵的人生经历。绿色军营学习、训练、生活等丰富的阅历能够培养造就军人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感恩担当品质,成为受益终生的立身之根、做人之道、成业之本。
四、拥有一次社会认可的工作履历。与同龄人相比,当过兵的人纪律性强、责任心强,能吃大苦、肯干累活,为人踏实、值得信任。退伍军人在就业时,军旅生涯被视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十分认可的工作经历。
五、获得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军营是所“大学校”,每年都要选送学兵到院校、厂家、集训队等培训单位学习驾驶、炊事、修理、卫生救护等“军地两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专业和实践基础。
六、构建一个提升能力的成长平台。部队是座“大熔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风咆哮中纹丝不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高强度训练,能够锤炼青年人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份吃苦的经历,碰到再苦再累的事情也能轻松面对。
七、得到一次改变命运的难得机遇。当兵之后,人生轨迹会随之改变。有的通过当国防生、考军校、直接提干等途径成为一名军官;有的选取为士官,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的通过部队几年的培养锻炼,退伍后成为乡村干部、企业老板、致富带头人,甚至直接考取国家公务员。
八、补偿一笔走向社会的创业资金。随着国家退役军人安置政策调整,国家正逐步提高退伍军人安置经费标准。这为现役士兵走向社会、创业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九、享受一份全家受惠的政治荣誉。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国家为保障军人权益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即使以后退伍、转业回地方,也比其他人有就业优势和政策优惠。
十、有了一段刻骨难忘的美好回忆。军营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烦恼,也有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我们的回忆变得美好和珍贵,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后悔。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