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读毛泽东
语录,供大家参考选择。 读毛泽东语录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 不打无准备之战。 ——毛泽东读书名言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毛泽东读书名言 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毛泽东 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 ——毛泽东 陈毅是个好同志,他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贡献,是已经下了
结论的。 ——毛泽东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毛泽东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毛泽东 戴高乐上台也有好处,他喜欢跟英美闹别扭 ——毛泽东名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毛泽东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 ——毛泽东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毛泽东毛主席语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毛泽东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最谦虚的一句话 ——毛泽东读书名言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毛泽东 二十年后,法国人将有一番大大的头痛 ——毛泽东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毛泽东 妇女要顶半边天 ——毛泽东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十年完全可能 ——毛泽东 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名言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 读毛泽东语录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看到这句话,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这是毛主席说的。笔者也曾经一直这样“误以为是”,直到近日无意间翻看到毛泽东《奋斗自勉》的原文,才真正意识到“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的警示意义,并引发了一番思考。 这个被“偷走”的“奋”字,引来了多少人对一代伟人的误读,尤其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容易误导人们联想到斗争狂徒的形象,甚至有人把这句话归为“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根源。这其中,不乏一些党员干部,受到扭曲舆论和思想的误导,理想信念和坚定信仰出现松动,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而再看原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敢与天地共同奋斗,愿与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一起奋斗,体现的多么伟大的气魄!多么高远的志向!多么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毛主席一生,也正践行了他的奋斗自勉,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顶住内忧外患,熬过自然灾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伟人、国家领导人等的话语对党员干部群众往往具有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我们对待这些话语和著述就必须有严谨、求真的态度。具体来说,有三点感悟: 一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读经典。要抛却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要对一句、一段话放到原著的语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品读与理解,才能对作者的思想有更深的体悟,才能对经典有更准确的把握。 二是要坚守理想信念。要保持在各种舆论、言论面前的政治清醒,避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被误导。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时刻从原原本本的经典中吸收钙质、强健体魄,不被歪曲思想所侵蚀,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三是要结合实际读经典,用经典。要避免“本本主义“,敢于用实践去检验和丰富发展经典。而对于不当言论,也要及时拿到实践中去辨别真伪,敢于同虚假言论作斗争,主张正义,主持公道。 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即将来到,广大党员干部不妨借此之机重温红色经典著述,即是对自己的“补钙”、“充电”,也是对一代伟人的缅怀。 读毛泽东语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底,毛泽东引兵井冈,点燃星火,在偏僻贫穷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在敌人的封锁下缺吃少穿,不少人看不到希望,对红军的前途有些悲观。1929年12月底,身为基层干部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信,反映部队的这种情绪。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回信,信中说:“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1950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的时候,毛泽东给林彪的这封信,被毛泽东改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批评林彪的话也进行了删改。 文章起什么题目,很重要。一个好题目,可以夺人的眼球,足以把那些平庸的题目甩得远远的。一个读书人见一本书,先看目录,那些好的文章题目,就像一个出色的女子一样会脱颖而出,谁也挡不住。读书人往往会径直翻到好题目的那一页,如同舞会的主宾从舞池里挑出最漂亮的舞伴一样。 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 “星火燎原”的意思,可以追溯到《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后汉书》也有“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的话。明人张居正在《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中说:“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赌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清代严有禧的《漱华随笔·贺相国》也说:“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毛泽东十分善于用民族的言语、民间的老话,讲他的革命的道理、崭新的理论。 明朝朱国桢的《涌幢小品》有一句话:“星星之火,勺水可灭。”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其道而用之。两则话语放在一起品,亦妙! 夹紧尾巴做人 夹紧尾巴做人,也作“夹着尾巴做人”,这是一句民间老话。 毛泽东比较喜欢引用这句民间老话,多次在他的政治演说中使用它。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反复强调“夹紧尾巴做人”,不下十次。 毛泽东说:“不要翘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经常教育我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话很对,现在我就时常对同志们讲。” 1964年,毛泽东在请全国农业典型大寨的代表陈永贵吃饭时,勉励陈永贵“不要翘尾巴”。 “尾巴”一翘,错误来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本领也很高强,可它就是藏不住自己的尾巴,即使把尾巴变成了旗杆,仍被杨二郎识破,牙齿差点被打掉。 一般来讲,“尾巴”翘在得意时。人生的经历,大致可分为顺境、逆境以及常境。人在常境时,平平淡淡,无大喜大悲,心平气和,是不会翘尾巴的。身在逆境时,困难重重,矛盾夹手,处于人生的低潮,这时大都是夹着尾巴的。而人在顺境时,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成群的人恭维,这时可谓春风得意,往往不知不觉地就骄了、傲了,要求也不那么严格了,“尾巴”也就翘起来了,失误也随之而来了。 毛泽东说:“
俗话说:夹紧尾巴做人。人本来是没有尾巴的,为什么要夹紧尾巴呢?好比那个狗,有翘尾巴的时候,有夹尾巴的时候。大慨是打了几棍子的时候它就夹紧尾巴,大概是有几批成绩的时候它的尾巴就翘起来了。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得意的人啊,请记住毛泽东引用的“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老话。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又作“搬石头打脚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一则极富现场感、画面感、镜头感、空间感、幽默感的民谚,因为毛泽东的使用而产生“聚光灯效应”,从而流传国内外。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多次使用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个
谚语。 1944年10月,他警告蒋介石“将搬起石头打他自己的脚”。 1949年2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国民党反动派从今年一月一日开始搬起的一块叫‘和平攻势’的石头,原想用来打击中国人民的,现在是打在他们自己的脚上了。” 最出名的是1957年那一回。那年11月6日,在苏联莫斯科,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民形容某些蠢人的行为的一句俗话。各国反动派也就是这样的一批蠢人。他们对于革命人民所作的种种迫害,归根结底,只能促进人民的更广泛更剧烈的革命。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形象的语言、深刻的道理,通过毛泽东的声音而传播到全世界。 20xx年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闹矛盾,美国有些人偏向日本,中国人很不高兴。4月30日,中国驻美大使说:“日本政治人物近期的一些举动只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中国希望其他方面就不要搬日本这块石头,更不要让日本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因为眼前一时需要而长期祸害。”大使的话,出了新意。 大家都是批评别人“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我”往往是缺席的。“我”常常忘了自己也是一个人,自己也会“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而且现实中往往是:“我”自己“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是一句老话,歇后语。 歇后语是老百姓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截是解释与说明;前半截像谜面,后半截像谜底。“和尚打伞”,是形象;“无法无天”是解释上一句的。和尚都是不留头发的,一个光头和尚打着一把伞,可不是无发(法)无天吗。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中国民间已经流传许多年,因为经过毛泽东之口说了一次,它进入学术,成为政治话语,几乎“火”遍全球。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斯诺,他对斯诺说:“我不怕说错话,我是无法无天,叫‘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 毛泽东的词语,多是政治性很强的词语“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一句,乃悟道之言,有仙气,好像要脱离人间。我感到,其中除了超脱,除了超然,除了超过众生,还有神秘,还有自嘲,还有无奈,还有自我寓言、自我批评,说出了被层层掩盖之下的真相——自我的真相、内心的真实、心灵的寂寞、巨大光环后的秘密,透露出的是说者的真性情——毛泽东的晚年,烟云过眼,傲视千古。 毛泽东说的是“和尚”,其实毛泽东说的不是“和尚”。斯诺,一个外国人,他显然不懂得中国的歇后语这种语言样式,于是他将毛泽东的“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这句话翻译为“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这句话,歪打正着,弄拙成“巧”,倒是刻画出毛泽东特行独立的品行,极富诗意空间。 大约是1990年的时候,有个电视片叫《世纪行》在中国播出,其中有一段解说词说:“毛泽东忽然对斯诺说:我就像一个手持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明明是亿万人簇拥着他,他却感到孤独,明明是地动山摇的欢呼,他却听来悲凉。当年,从他前面走过的你、我、他啊,有谁曾体察过这位伟大的心境。” 毕竟,“孤僧”云云,有些像晚年毛泽东的心境。所以我以为,斯诺的错译,既有语言上无法克服的“隔”,又有他对毛泽东晚年心态和心理的准确把握,既是错,也是好,错也错得好、错得精彩。因为他的错,而产生令人震撼的语言效果。 将“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作为毛泽东的话,毕竟是弄错了。后来,熊向晖在《关于斯诺最后一次访华的几件事实》、龚育之在《关于“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等文章中对这个误传进行澄清与纠正。 毛泽东使用一句老话“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结果引出一句所谓的毛泽东“名言”:“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语言传播过程中的这种变异现象十分有趣。 其实,这种语言现象在历史中也是常见的。比如:大家都知道胡适有句名言:“历史是个任人装扮的女孩子。”其实,胡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胡的原话是在《实验主义》(1919年写作)一文中:“历史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冯友兰1955年发表《论胡适哲学史工作和他的反动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中说:“实用主义者的胡适,本来认为历史是可以随便摆弄的。历史像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是可以随便装扮打扮的。”从此,“历史是个任人装扮的女孩子”这句话变成了胡适的话流传,甚至被一些严肃的学术著作引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一句民谚。民谚是在岁月的老墰子里腌制出来,因为有趣,而为人们津津乐道。清代王有光的《吴下谚联》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又作“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天阴要下雨,爹死娘嫁人”。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叛逃。这是个天大的事,是一个突发事件。 林彪乘坐的飞机马上就要飞出国境线了,有人
请示毛泽东怎么办,是否派飞机拦截。毛泽东说:“林彪还是我们党中央的副主席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让他飞吧。” 毛泽东在一个“弦断琴崩”的历史关键时刻,对一个即将失去掌控并且对他的事业构成严重威胁的大人物,用一个东方的、本土的、原汁原味的民谚来传达他的思想,部署他的策略,稳定他的部属,不能不说,够大器,很从容。 在这样一个“谁也没料到,谁也无法导演”(周恩来语)的紧要关头、紧急时刻,一则民谚能够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对事态的深刻洞悉、对处理事变的格外自信,以及对谚语的格外熟悉——“内存”要很大很多,反应要很快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