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有关通知精神,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科技部统一安排,社发司分三批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大家谈感悟、学精神,普遍认为电影真诚感人,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为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纷纷表示将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在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它不仅诠释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群众交流,认真听取意见 影片中公社主任郭凤林为避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而选择隐瞒真实情况时,周总理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 近期由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科研单位召开座谈会就是与一线科研人员零距离听取意见,体察民心的举措,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继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分析不足 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呈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结合社发司实际,我们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深度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的推动社发司在业务层面的提升。 三、强化执行能力,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 周总理在了解到真实的群众意见后,连夜整理分析上报,调整农村政策,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饭,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我司是业务司,在科技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科技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于科研单位及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有效落实。 四、弘扬清正廉洁,杜绝铺张浪费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水和粮食都来之不易,影片中当周总理看到村干部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时,已经迈过门槛的腿又迈了出来,从多处细节反映了总理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由河北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共同打造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推出以来,导演陈力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感动”。
“我带着10名小学生过来观看影片。来之前我们曾经排练过一个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也许是如今的孩子们对周总理不够熟悉了解,因此在诗朗诵时他们很难找到感觉。来看电影前,我布置学生们写观后感,他们还不乐意呢。在流着泪水看完影片后,他们却主动要求写观后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日前在邯郸工人剧院放映时,来自xxx滏东小学的教师李蓓在映后的观众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上世纪中期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1961年周恩来来到河北xxx武安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里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但周恩来明察秋毫,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得知真相后与毛泽东含泪通话,决定调整农村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
据悉,影片在邯郸、武安、xxx等革命老区的第一轮巡映受到热烈欢迎,场场座无虚席。当影片回到武安露天放映时,老区人民纷纷闻讯赶来,在放映现场哭成一片;观众席中不时传出“周总理,周总理”的呼喊声。映后,一位伯延老乡说:“我亲历了这段历史,那时我才二十出头。影片中的情景跟当年周总理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周总理就是这么亲切,没架子。影片圆了我们伯延人民五十几年的梦,让我们这帮老头儿老太太活得更有劲头了。我的孙儿们平时跟他们说啥都听不进去,一看这电影就知道了,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好好过才对得起咱们国家。”
“这是一个传递感动的故事。”曾凭借《少年毛泽东》《爱在廊桥》等影片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以及“金鸡奖”、“百花奖”的女导演陈力强调这部新作“不是命题作文,完全是有感而发”。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剧组多次到伯延当地采访,影片中的一些故事便是由采访得来,而老区人民的淳朴也让她颇为感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51年,大部分亲历者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当我们一谈起周总理的这四天四夜他们就流泪,我们也深受感动。”在陈力看来,影片的基调取决于如何理解那个时代:“我是用一种温暖的心态来理解那个时代。一旦你真正走进生活,你总是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所在。”
主演孙维民并不是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周恩来,然而这一次的表演经历却令他分外感动:“最后一场与总理告别的戏,找了很多当地的百姓当群众演员。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他们穿着单衣,赤脚站在水里,站了很长时间。他们像真地见到总理一样,热泪盈眶,表现出的真情实感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历史情境当中。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感觉。”
在北京召开的几场观摩研讨会上,影片赢得了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应该向广大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专家们认为本片具有很高的历史含量,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着力塑造了领袖人物的人情、人性和人格魅力,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听真话。
据了解,影片正在进行第二轮巡映,放映团队及剧组主创奔赴西柏坡、阜平等革命老区,驻石部队,接下来影片将走出河北赴山西吕梁、陕西延安等革命老区开展第三轮巡映,并计划推向全国各电影院线进行放映。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9月24日和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编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两次组织集体观看故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全局在职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党员和老同志共160余人观看了影片。
本次观影活动是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组织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通知》要求开展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xxx武安x调研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
中央编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观看影片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看影片引导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人格,学习他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甘当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精神。观影后,大家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百姓疾苦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党员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努力为中央编译局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