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韩晓茹是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一病区护士长,春节前夕,新冠肺炎席卷了一个春节的安静。有着14年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经验的韩晓茹,成为此次新冠肺炎应急梯队的副组长,身边的战友主动请缨,也加入了应急梯队。再次聊起抗疫的故事,她再度哽咽。
1月23日晚,正当大家复核物资的准备情况时,接到发热门诊的通知要收住疑似患者6人,因为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不确定因素很多,作为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韩晓茹坐不住了,申请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
韩晓茹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时,窗外万家灯火,而病房内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紧张的氛围也让她脑海里闪过一幕幕应对“甲流”时的情景。
韩晓茹说:“我们每天换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开展接诊、流行病学调查、入院处置、治疗等,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做操作显得笨重又迟钝,外面只需5分钟的操作在这里需要20分钟,从药物治疗到心理疏导,我和战友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争取每一个患者痊愈出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谈起这些让韩晓茹记忆犹新的是一名收治患者中年龄最小的7岁孩子,与孩子的初次见面触动到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当孩子看着全副武装的我时,眼神是那么无助和恐惧,我安慰他,给他倒水、整理衣物,告诉他你放心睡觉,我就在隔壁房间,有事就叫我。”可能突然的变故让孩子睡不踏实,中间呼叫过四
次韩晓茹“姐姐”。为保证第一时间能到他的病房,韩晓茹一直在离病房不远的地方做着其他的工作。当忙完手头的工作可以离开隔离病区时,她没有走,直到第二天早上把孩子亲自交于下一班同事后才离开。
当天下午,发热门诊又传来紧急的通知要收住疑似患者4人,她再次换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这时,有位患者急匆匆地叫住韩晓茹,隔着窗户满脸泪水大声对着韩晓茹说:“我的大儿子和小女儿一会儿要被送来隔离了,我很担心他们,我的小女儿才4岁,她不能一个人”。韩晓茹看着着急的母亲安慰说:“你放心,有我在,我亲自去接您的孩子”,孩子接到隔离病区后,韩晓茹又专门将孩子带到隔离母亲的窗户外让她们母子短暂地见了一面,这一幕湿润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但她只说自己平凡。
韩晓茹作为最早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病情的发展变化,为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她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表示坚守在防疫一线工作,直到最后一名病人痊愈出院。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以后,护士护理的难度要比平常大很多倍。就拿简单的输液来说,平常徒手操作又准又方便。但在隔离病区,你得在手套覆盖之下准确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血管,相当考验护理功底。
从腊月二十九起,韩晓茹在隔离区连续工作,在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医生和病人站在同一战线。随着治疗效果的提升,陆陆续续有患者转阴并出院,看着患者手捧祝福的鲜花踏上回家的路,韩晓茹站在一旁默默目送他们离开,厚实的口罩,挡不住她眼底的笑意。她说:“患者的陆续出院对医护人员来说就是苦中有了甜,她期待更多的好消息”。
救治是一场配合战。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韩晓茹发现这些确诊患者的心理
指导非常重要,每次她进隔离病区都会和这些患者沟通交流,让他们保持好的心情抵抗病魔,增强自信心。患者们也从入院初的恐慌逐渐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
在疫情初期,有4位是回宁和家人团聚过年的患者,心理上不太能接受被隔离,她耐心地讲解开导。
经历大战考验的韩晓茹,将这次“抗疫”视为职业生涯当中一次难得的经历。“经历过这次疫情以后,无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碰到什么问题、困难,我觉得我都会充满信心。”4月30日,韩晓茹获得第23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12月1日,获得“青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谈及荣誉,她感到激动又有些意外:“我的专业赋予我更多与生命相交的经历,在抗击疫情中,比我优秀的医生护士还有很多,我唯有感恩,唯有继续努力。”韩晓茹是今年这个春天同死神搏斗过的千千万万白衣战士之一,他们用坚守对抗病毒,用生命守护生命,一步没有后退。
护士长新冠疫情的重要事迹在**医院,说起呼吸内科,患者和工作人员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全市唯一的呼吸专业学科组,呼吸内科不仅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和抢救呼吸系统的重症病人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医德医风高尚。多年来,全科医护人员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爱心奉献”理念,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崇高的医德医风在患者的心中竖起了一座德艺双馨的丰碑。
呼吸科共有医护人员*名,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集体,却每天都担负着70多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然而,高负荷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并没有折损他们的风采,他们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内科医务人员特有的严谨认真和善良细心让一个个病人战胜病魔远离病痛。多年来,他们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规范,从未有人员收受“红包”,也从无医疗事故发生。
全科医务人员在主任的带领下,围绕“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宗旨,以维护病人利益为荣、以侵害病人利益为耻,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神圣的追求,把病人至上、服务至上作为自己的天职,心怀仁爱之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刻苦钻研医疗技术,做到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之苦。呼吸科老年病人多,急重症病人多,临床工作繁杂而锁碎,但是呼吸科的医务人员们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每天都奔波在临床一线,为患者的康复而辛苦忙碌着。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一个支气管哮喘病人忽然病情加重呼吸困难被送入了呼吸科。当时正是午夜11点,当时值班的医生护士连忙对病人进行抢救。***主任接到通知后冒着寒风大雨连夜赶到科室,积极指挥抢救,并且联系心内科等专家进行会诊。经诊断,病人哮喘并发心衰,并且有多种并发症,病情十分危重,病人抢救过来的希望非常渺茫。然而呼吸科的白衣战士们没有放弃,他们不顾白日工作的疲惫,制定了周密的抢救治疗措施,连续奋战了5个小时,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然而此时,他们才发现在如此的寒夜里,他们背上的衣服却都被汗水湿透了!
医务人员们常戏称呼吸科是“病毒所”,因为每到呼吸科工作的医生护士,每过一个周期都会感冒发热,虽然他们每天都戴着厚厚的口罩,但是依然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细菌病毒的侵袭。在疾病高发期,医生护士们几乎都是带病坚持上班。
呼吸科除了要面对一般医护人员的的风险外,还要经历多种病毒的“威胁”。突如其来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爆发,呼吸科全体医务人员们都是冲锋在临床第一线。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使命,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大梁,忠于职守、尽心尽职,和病人零距离接触。主任作为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除了要完成科室的大量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全院乃至全市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会诊及诊治工作。他们认真做好发热、咳嗽患者的筛选和诊治工作,杜绝危重病例特别是死亡病例的发生,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把危险留给自己,体现了白衣战士们的高尚情操。
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就谈不上真正的服务好病人。呼吸科的医务人员们深知这一点,他们平时坚持业务理论学习,熟悉国内外行业最新进展,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讲座,严格遵守各项诊疗常规,认真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多次受到院方的奖励。20xx年初,一名在全国知名大医院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入住呼吸内科,主任通过反复细致地为病人做检查,不断探讨和研究病症,虽然顶着来自于家属质疑和否定上级医院诊断结果的双重压力,但最终还是大胆、正确地推翻了“肺癌”的诊断,经精心治疗后病人得以康复出院,患者及其家属无比激动。
要赢得患者的信任,除了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呼吸科的医护人员们一直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但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而且还要尽量为病人节省医药费。呼吸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生严格规定能不检查的项目,决不给病人检查;能使用便宜的国产药,就不用昂贵的进口药。要把病人的每一分钱花在治病的刀刃上。多年来,很多病人家属,曾以各种馈赠方式表示答谢,都被医务人员们婉言谢绝。在平时工作中,他们精诚团结,善于协作,对待病人耐心细心,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不仅注意解决患者自身的痛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多年来,病人赠送给他们的感谢信和锦旗不计其数。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呼吸科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呼吸科一直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坚决反对商业贿赂,自觉杜绝药品回扣,善待和理解每一位患者。在全科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下,呼吸科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科室业务量不断增加,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全科医务人员以忘我的工作、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全院上下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病人及社会的信赖,多次被评为医院“五星科室”、“**市青年文明号”。
护士长新冠疫情的重要事迹护士是无翅的天使,人们喜欢用“白衣天使”赞美护士,因为她是“纯洁、善良、美丽”的化身,带给病人的始终是热情的微笑,亲切的关怀和春天般的温暖。
怀着对护理事业的无限憧憬,1995年,她考入了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校,并于1998年毕业分配到xxx***县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儿内科护士。
所谓儿内科,是指我们的患者群主要是离退休老干部和婴、幼、儿童,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无疑给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许只有同行们才清楚这天使背后的苦和累。
20xx年初夏,她们科收治了一位老年痴呆的病人,患有脑梗塞、脑萎缩、冠心病、肺内感染,患者下肢瘫痪,随行的只有老人70多岁的老伴。一住进病房,就有一股难闻的恶臭味,协助家属给患者更换内衣时,发现其骶尾部有一8×8cm的褥疮,坏死组织已深达肌层,表面覆有黑痂,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洞。每天除了基本的治疗,换药成了最重要的工作,清除坏死组织、清洗、消毒、上药、覆盖、包扎伤口,每一个操作,我都做得尽量轻柔,唯恐给病人饱受创伤的身体增添新的痛苦。而每一次将患者翻身侧卧,进行拍背、肌肉按摩及肢体功能锻炼时,都要长时间的忍受着伤口散发出的阵阵恶臭。由于长期卧床,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经常将大小便解在床上,必须保持骶尾部的清洁干燥,成了护理中的重点。上了年纪的老伴照顾患者已是力不从心,这些重担无疑落在了护士身上。记不得多少次,看到患者浑身污垢不堪,我拿出病人的脸盆、毛巾,一处一处地为他擦洗,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床单;更记不得多少次,刚刚换好的床单又被污染,刚刚脱下的手套又得重戴„„但看到患者那眼中含着的泪水,听到家属感激的说着一声声“谢谢”,我体会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人快乐。
20xx年8月份的一天,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午后少有的安静,平车推来了一名17岁自服万灵中毒的少女,她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给她吸氧、输液的过程中,她始终面无表情,嘴里还不停的说“我还会想办法的,这次死不了,还有下次,我没法活了”。看到患者的妈妈伤心得哭成一团,蜷缩在病房门口,我走过去,把她扶到隔壁病房,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原由。从她妈妈那里得知,这个女孩是独生女,年初辍学,背着父母取走了家里积攒的10万元存款,办理了劳务出国,父母知道后,看木已成舟,也只好答应她,但国外的生活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美好,由于环境陌生,语言不通,工作辛苦,这个从小被娇惯的孩子,远离父母百般的呵护,不到1个月就无法忍受艰辛的打工生活和对父母的思念,跑了回来。白白花掉了家中的积蓄,自知无脸面对父母,产生了寻死的念头。了解到这一切后,我深知,只有打开她的心结,才能治好她的病。
第二天一早,她的情绪稍有稳定,可面对母亲的劝说,她无动于衷,母亲端来的热粥,也一口不吃。我走到床旁,看到她颈上戴一个玉制的小羊项链,她问她“你属羊吗?”她说“是。”“是谁送的?这么漂亮!”她说;她不语。她说“我儿子也属羊,今年4岁了,她很爱他,虽然有时会惹她生气,但这份爱、这份亲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你看你的妈妈彻夜守在你的床旁,如果没有你,让她怎么活呀?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你妈妈也需要你的照顾和陪伴。”慢慢地她看到她眼中的泪水和低声的啜泣,和着母亲的哽咽,汇成了一曲亲情交响曲。
在她住院的一周时间里,我们也成了好姐妹,常常说些知心话,看到她重新找到了快乐和生活的信心,我的心里也无比喜悦。一个月后来复查时,再次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神采奕奕的她。她告诉我,出院后她重新回到了学校。并且说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母亲说她经历这一次,变得懂事了,学会关心人了。
新年时,我收到她的一则短信:你是白衣天使,是爱的使者,是你鼓起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重新勾画和憧憬美好的未来,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每一句温暖的语言,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个娴熟的操作,每一番贴心的交流,一颦一笑„„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需要不断提高,护士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了让自己能够全面发展,我不断地从相关书籍、资料中填补理论知识,并将工作体会及积累的经验、技巧投稿《小儿急救医学》、《肺科杂志》、《当代护士》并发表。在技术操作中也狠抓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为了尽快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我曾几次在自己的足背毛细血管处练习穿刺,并掌握了更好的留置套管针的封管技巧,使得留置套管针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我个人也于当年的留置套管针全院技术练兵中夺得第一名。
近二年,我科室人员一直紧缺,病人还逐渐增多,科室护士工作强度大,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紧张的护理工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