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市农村广大,怎样把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摆上位置,切合实际抓关键,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四项主要内容相合拍,相融入,充分发挥其“灵魂工程”的引领作用,是我们在理论上要思考、实践中要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推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侧重的是乡风,落脚在文明。如何结合我市实际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首要的就是要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这样才能明确思路,切实推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全市广大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总体上呈现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趋势。
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求变、思富、创业成为时尚的主流。戴南、张郭两镇“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的百姓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的领头羊,成为苏中的一面旗帜。在其带动下,全市大批农民闯市场、创大业,创业热潮叠起。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农民创业成为骨干力量,全市农村劳动力已向非农产业转移达四分之三都是最好的说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增强,先锋典型引领的影响日益突出。爱民支书沈正彬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一心为民、爱家乡、爱集体、爱事业的先进事迹,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也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推崇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意识增强,社会主义的诚信、和睦、互助等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和文明家庭。去年底,张郭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戴南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昭阳镇沙甸村、沙沟镇水金村等10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这些先进典型在全市面上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增强,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新的提高。昭阳镇、垛田镇、临城镇组织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街头文化、广场文化,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周庄镇文化站立足自身优势,适应市场特点,走出了“以文养文”、“以副养文”发展群众文化的新路。
关心村务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意识增强,管理民主、互谅互解形成新的氛围。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村务公开和干部下访,社会大调解机制逐步完善,信访终结评议情暖上访户,有力地引导了民风建设。
我市近期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发展还很不平衡,薄弱环节不少,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小农经济思想和官本位、书本位、农本位的束缚仍然严重。部分青年农民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比上一辈有所弱化,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对新生事物有消极抵触的倾向。思想意识上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发展上,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市既有戴南、张郭全省发展的典型,但也有全xxx重点帮扶的13个薄弱乡镇,造成发展差距的因素很多,但根本通在思想上、精神上。
农民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玩牌、打麻将”成为“娱乐”的主要形式。在农村有线电视通户率不高,有线广播几乎“断响”,传统的文化阵地绝大部分丧失,部分乡镇受财力限制,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农村打麻将、斗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戏称为一道“风景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现在农民真是怪,不种菜园去买菜,不积土肥化肥代,热心麻将和纸牌。”特别是一些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回乡过年,打麻将从一般的娱乐活动发展到聚众赌博,一晚少则输赢几千元,多的上万元,既伤了民财,也毒害了社会风气。
部分农村长期存在的陋习改观不大。封建迷信活动抬头。建庙宇、搞庙会有抬头趋势。有的农民认为公益事业上缴可以缓缓,但建庙、办会的份子必须要出,越多越好。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出门要选吉日,得了病,不去医院去请“仙姑娘”。大操大办之风趋盛。少数农民过生日、满月、上梁、参军、乔迁都要请客送礼,操办一个婚事,少者花几千元,多者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一般农户葬礼消费少则万元,多则达到五六万元,农民东挪西借,不堪重负。斜头、会头、族头影响操纵一村事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庄斜头称霸,会头、庙头的号召力影响力明显超过村两委会,宗族房头势力插手公共事务,甚至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公正性。特别是一些群访、集访事件,都与农村宗族势力的组织煽动密不可分。
农民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国家观念、集体主义思想有所淡薄。部分农民吃苦耐劳、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有所丢失。特别是在对待“一老一小”的态度上迥然不同,对待小的,疼爱呵护,要风给风,要雨给雨;而对待自己的祖辈、父辈的赡养问题,则斤斤计较,两两斟酌,精神上的慰藉更是一句空话。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趋强烈相比,一些农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滞后。据有关资料反映,一事一议筹资、水费等规费上缴,在全市40%以上的乡镇普遍收取不到位。
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部分地区造成较坏影响。抢劫、抢夺、流窜盗窃案件居高不下,严重地影响着社会安全感,因土地、建房、婚姻等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调解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今年我市戴南镇一名15岁男孩的杀人抢劫案,在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乡风文明存在的问题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分析民情,了解民意,是我们做好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舆情机制,畅通民情上达的渠道,站在全局高度,认清问题,把握要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封建残余死灰复燃,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抑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大力弘扬新人新事新风尚,使乡风文明建设富有成效。
二、坚持有位有为,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乡风文明的引领
乡风文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到真正摆上位置,就要在认识上、工作手段和机制上有新的思考,新的建树。
1、要有新的认识。乡风文明内涵十分深刻,包括人们的道德风尚、思想状态、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等,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然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几年来,乡镇发展的实践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如我市戴南、张郭、大垛等地,经济发展就好;反之,不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不仅民风受损,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克服“软任务”、“自然成”倾向,坚持摆上位置,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建设的特有作用。
2、要有新的合力。部分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既有认识问题,也有合力问题。无庸讳言,当前在我市乡镇、部门这方面也存在合力的落差。有的乡镇党务书记分工太多,对这项“系统工程”注意力不大;党委宣传委员有的更注重这个职位的过渡性质,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部门缺人、缺钱,工作处于应付甚至无法应付的状态。为此,当前要着力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建立和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增强工作的推进合力,包括完善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好抓落实的问题,发挥群众组织作用、解决好合力抓的问题。
3、要有新的改进。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和效果的统一上有差距。在部分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往往比较“虚”,工作的抓手仅靠组织活动,有时容易造成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广大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要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和外部大环境,努力地改进创新,思考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和教育的影响力。我市茅山镇依托政府管理、市场运作,组建“为民服务台”,服务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农民群众的教育提高,服务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探索出了一条乡风文明载体建设的新路。安丰镇深化基层民主议事活动,将每条通村公路的建设规划、资金筹措、工程发包、质量监督都交由村民议事确定,热点问题的处理使群众满意、放心,这些都会为我们方法手段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4、要有新的考核。当前,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考核标准很难量化,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软任务没有强措施,工作上弹性太大。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完善考核体系、实施硬性约束是不可少的。我们要不断总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注重看建设的过程,看乡风文明的成果,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部门综合考核,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重过程重实效,抓住重点突破,着力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脚踏实地,坚持重过程、重实效,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我市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把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一是要突出与发展主旋律相合拍,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满活力。以历史文化、创业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激发全市上下爱家乡、创大业的动力,努力使“时代在前进、创业最风流”成为共识,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要着力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引领功效。引导农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特别是引导大家针对“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生活陋习进行评议,自觉地扬美抑丑,扬善惩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三是要坚持与农民群众道德实践的特点相适应,引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富有成效。组织知荣明耻进农村活动,倡导“树新风、弃陋习”,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2、把加强农民教育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建设乡风文明关键在人,根本的是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创业的现代农民。我市现代农民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背景,必须进一步开拓视野,认清形势,务实推进。在教育的内容设计上,要始终把就业创业的观念教育摆在首位,解决好想就业创业的问题;坚持把实用技能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解决好能就业创业的问题。在教育对象的把握上,要紧扣重点对象,突出基层党员干部、专业大户和青年农民三类群体,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在载体形式的创新上,要致力把信息指导、典型引路、帮扶推进作为主要手段,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市场,把握市场规律,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3、把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要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按照围绕中心、综合创建的要求,不断深化、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下半年,我们将以2005~20xx年度系列创建评审为契机,以“6611”样板工程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开展文明新村、十星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弘扬正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团结稳定的社会人际关系。扎实组织开展“1+1”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初步设想一期结成30对,分类指导,以城带乡,以城促乡,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4、把实施环境育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与村容整洁的要求紧密配合,围绕环境育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两方面着力:一方面,以“文明一条街”建设、“美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和突破口,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三清一树”活动,自觉为创造优美洁净的农村人居环境出力。在引导各方增加对村庄建设投入的同时,动员鼓励本村能人、富商、老板自愿捐资赞助,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另一方面,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整洁,做有心人,当建设者。大垛镇老党员张树桂坚持10年如一日,为集镇建设义务修路,我们要以这类典型宣传为契机,倡导全社会人人维护生活环境,人人与破坏行为作斗争,相互监督,相互教育,长期坚持。
5、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文化的提升;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一是要本着“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做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规划,逐步健全文化设施,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中心户,积极组织推进有线电视进组入户工程,让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农村千家万户。二是要善于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多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体现,要把科技、计生等内容寓教于乐,更多层面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
6、把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从农村实际出发,注重抓落实见实效,切忌形式主义,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针对农民中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案例说事”的宣传力度,明确教育导向,让群众在接受教育中得到提高。三是要引导广大农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积极制定村民公约、乡规民约,完善激励手段,促进自觉遵守。
7、把实施典型引路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先进典型具有凝聚效应、示范效应、教化效应和名牌效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建设乡风文明,离不开对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学习宣传。我们要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群众身边选典型,注重群众公认,依靠群众推选,树立一批有时代特征、有感人魅力、有不同层次、有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要利用电视媒体、事迹演讲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引导广大群众对照典型找差距,触动思想,见诸行动,激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激情,进而在整个农村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随先进的良好风尚,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一、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一)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及村容村貌改造情况。一是我县农牧区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加强农牧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全县x个乡镇中已有x个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厂,配置垃圾转运车辆x台,可服务周边村庄x个,各乡镇定期组织环卫人员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清理各类垃圾,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牧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二是为确保全县环境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生态环境有效改善,20xx年中央环保督查中,县各督导整改组现场督导x次,召开专题会议x次,走访群众x人次,组织干部群众x人次,调运各类机x辆台,清理清运垃圾x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x万平方米,依法拆除帐篷x顶。特别是对x河道内部分企业污水直排,存在水污染的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共查处大小排污口x个,投资x万元,将河道内的所有污水管网都纳入市政管网,并对沿河污染严重、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企业予以关停,恰卜恰河道周边的环境卫生迅速的有了好转。三是自20xx年我县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年以来,共实施建设项目村庄x个,四年来实施项目村涉及户数为x户,受益人口x2人,建设项目涉及住房、院墙大门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级后续产业发展、村民综合服务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内容,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全县还有x个村未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其中x个村未实施任何项目,x个村实施了“千村建设”“百企联百村”“年度重点推进村”等项目。计划20xx年--20xx年全面完成全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二)农牧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是我县现有乡镇文化站x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处,其中,新建x处,提升改造x处,资源整合x处;每村建设文化活动室x平米,室外文化广场x平米;行政村农(牧)家书屋x个,总投资x元,其中:农家书屋x个,每个书屋投资x元;牧家书屋x个,每个书屋投资x元;寺院x个,每个书屋投资x元,每个书屋配备x至x5余本书籍、x余册书刊。二是投资x万元,对廿地乡羊让村等x个贫困村实施文化扶贫工作,发放服装、演出道具、乐器、音响、手拉杆移动音响、海尔55寸电视机。同时,本着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办,群众乐”的原则,以大力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为目的,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力打造“共舞和谐”文化品牌。三是积极开展青海省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设立培训基地4处,分别为:石乃亥乡“格萨尔”说唱培训基地、x乡下卡力岗非物质是文化遗产安多“则柔”培训基地、x乡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x乡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四是每年春节暨藏历年期间在各乡镇、社区、行政村演出x余台(节目x余个)文艺汇演;“新春下基层·服务暖人心”专题演出每年x余场;在xx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x余场;完成农牧区公益电影放映x场;积极配合县政府及卫生、科技、消防、公安、环保、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编排专题文艺节目,开展公益性文艺宣传活动。
(三)破除歪风陋习情况。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破除歪风陋习的宣传,大力倡导厉行节俭的新风尚。围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主干道、群众聚集地,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灯箱广告等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二是与评优树模相结合,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总结挖掘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群众。同时,结合“三严三实”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严格监督,让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树立标杆,县纪委对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家中红白事情,进行备案。三是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融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明祭祀、家庭团圆、敬老孝亲等活动,以科学、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取代陈规陋习。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情况。一是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动员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和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县委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暨“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动员推进会、首届“共和好人”、每届“最美共和人”表彰暨颁奖大会等会议上,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就做好“文明共和”建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学雷锋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作了详细安排,为保障工作取得切实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营造核心价值观宣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等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形成推进共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
(五)培育优良家风情况。一是充分发挥家庭文明在培育优良家风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妇女之家”,深化“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文明家风。每年举办“最美家庭”表彰大会,表彰“最美家庭”x户,启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播放“孝亲敬老”、“民族团结”、“廉洁自律”、“教子有方”等11户优秀典型“最美家庭”专题片,以先进引领后进,以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二是在城中社区“儿童之家”开展了以“品味书香进儿童之家”为主题的亲子阅读活动,x户家庭、x名老师及儿童教育工作者参活动,提升“妇女儿童之家”服务妇女儿童、促进和谐文明的能力水平;在县第一小学开展了“欢乐五月天,献礼母亲节”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理解母亲、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良好的风尚;三是围绕“妇女之家”平台,给各乡镇妇联和各学校发放《家庭教育读本》1920本,配合各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6期,参与人数达1687人,扎扎实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工作。
(六)开展送温暖活动情况。一是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突出兜底保障作用。去年入冬以来,共落实一次性补贴x万元,其中为x户x名城镇低保户落实补贴x万元,为x户x名农村低保户落实补贴x万元。二是全面排查城乡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20xx年,为全县x户x名特困人员发放补贴x万元,为x名优抚对象落实补贴x万元。三是完善县、乡临时救助大平台,加大调查核实力度,规范审批程序,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共为全县x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x万元。及时为务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寻亲不遇、被偷被骗人员送去棉被、棉衣、棉鞋、大米、食用油等过冬物资,价值共计x万元。四是严格要求养老机构和代养人员以高标准做好对老人的身心检查、政策宣讲、慰问等工作,守护好老人生活起居,让困难老人感受党的温暖。为x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购置棉被、棉衣等过冬物资共计x万多元。五是县总工会为x户下岗困难职工筹集送温暖、帮扶资金x万元。五是县红十字会对x名病患者发放救助资金共x万元,对因病、因灾困难干部群众发放“博爱一日捐”捐款x万元,对x户生活困难户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同时,按照省州关于做好“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要求,县民政局对全县x户以及湖东种羊场x家农户、x名优抚对象、x户贫困僧侣和部分贫困户、残疾户、受灾户、作为重点慰问对象进行走访慰问。
(七)精神文明创建情况。一是不断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深化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投入x万元设置大型宣传标语x面、宣传栏x个、活动展板x余块,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利用宣传橱窗、楼宇电视、led电子屏播发公益广告x余条;
利用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节“缅怀先烈、感恩思源”、“感恩母亲节”、“博爱一日捐”、法治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文明风尚。二是相继开展了首届“共和好人”、第二、三届“最美共和人”、“五星级文明示范户”和“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表彰奖励了x名典范。20xx年我县被国家文明委复审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礼节礼仪教育,大力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的良好品德。20xx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四是以“五大”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xx年,我县被中央文明委复审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县获评省级xx。
(八)村规民约制定及开展落实情况。截止目前,全县x个村、x个社区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从具体内容来看,共涉及村级环境保护、村级团结稳定、村民行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决策管理等。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多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都制定了关于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维护环境卫生等条款,这些条款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美化环境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素质,为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多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都规定了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做到科技致富。在其倡导下,农牧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科技致富的劲头持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村民互帮互助,共同奔向小康之路。三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了对村(社区)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监督,将村(居)务管理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增加了村(居)务的透明度,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同时畅通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沟通的渠道,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四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由于其乡土性、地域性、自发性、内控性,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农村治理成本,提高了农村管理运行效率。如,塘格木镇华塘村曾是个告状多、派性重、班子散的“后进村”,20xx年,乡党委在集中整治的同时,引导村民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实现由“乱”变“治”,从“后进村”逐步晋位升级的转变。
(九)农牧区法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强化对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开展法治培训x场x余人次。全面落实“双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律十进”活动,举办各类法治宣传讲座、培训班、文化活动共x场次,参与群众人数达4.3万人次,悬挂横幅x条,制作展板x块,发放宣传物品9.6万余件,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突出抓好宪法宣传,积极开展了以“增强宪法精神,培育法治信仰”为主题的“七个一”宪法日活动,宪法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县委统战民宗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宣讲5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53份,悬挂标语横幅35条。二是进一步完善共xxx依法治县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联络员队伍,开通依法治县工作qq群和共xxx依法治县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了依法治县对外宣传工作。强化县法学会工作,改选、充实县法学会成员,广泛吸收检察官、法官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法律人才,共发展会员40人,目前在册会员83人。三是扎实开展“双百”和“法治基层行”活动,县法学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探索建立“社区法律会诊站”,在恰卜恰镇城北社区和工业园社区开展法律会诊站试点工作,统一制作悬挂标牌,印制工作手册,配备一线法律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会诊站副主任”。四是联合依法治县办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印发了《青海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办法》。同时,开通“共舞和谐”普法之窗手机微信公众号。编辑发行《共和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动态》10期。五是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辖区内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执法检查60余次,发现隐患4余起,责令整改4余起;建立邪教人员数据库,对39名邪教人员进行了解脱和撤控审批;开展各类维权讲座、反邪教科普宣传、法制报告进校园活动共65场次、检查网吧256家次,停业整顿3家,坚决查处利用信息网络传播各类有害信息的行为;收缴非法出版物650张,非法音像制品220张,盗版光碟450张,警告21家,责令整改8家,不断净化文化环境。
(十)农牧区基层民主建设情况。一是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制度不断健全,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各村对所有群众关心、想知道、有顾虑的问题都能做到由群众做主。特别是村级财务制度逐渐走上公开化、正规化。各村都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里的财务情况全都上墙公布,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财务公开会议,让村民有了参与权、知情权。重大决策和主要项目安排及集体大数额的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听取村民意见后再进行议事表决通过。有力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二是农牧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的现象少了,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的多了,形成了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维权的良好局面。比如在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种粮直补、草原奖励补助等都能及时地向群众公开。三是在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基础上,对“两委”班子全体成员人实行述职述廉制度,使群众对政务、村务、党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提升。四是严格落实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近年来,我们针对全县部分村财务混乱、群众上访不断的现象,对全县所有村级干部实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还部分村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十一)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获得感情况。一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乡村文明的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形成推进共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二是稳步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以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举办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从城镇社区和农牧区乡(镇)、村两个层面,稳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三是继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我县民族文化特点和优势,在春节、端午节、建党节等各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社火、灯会、射箭赛、篮球赛、恰卜恰地区夏季周末广场“百姓大舞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四是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龙羊峡良好湖泊生态保护、塔拉滩荒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生态保护补奖资金惠及了广大牧民群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狠抓城镇和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近七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276户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历史。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农牧区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一直以来结合“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实施,实施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在去年的环保督查过程中,我县自查发现县域乡镇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存在处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运营资金不足、管理人员缺乏,且工作人员未经相关技能及知识培训,不具备上岗的基本能力。且配套的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缺乏或老旧、破损,对乡镇生活垃圾的规划化处理存在制约。
三是我县为农牧结合的县,大部门牧业村庄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农村垃圾是一个很大的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加之城乡居民对环保观念淡薄,使得有法也难依、有法也不依。
(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带来的是文化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事业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覆盖面还十分狭窄,一些村社甚至没有一块空地作为基础设施供村民开展集体文化活动,管理人员培训不足,文化服务能力低下。这种状况在边远农牧区更为明显,难以形成文化氛围。在条件较好的乡村建有诸如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但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沿袭传统,以唱歌跳舞看电视为主,加之留守老人、妇女、小孩文化参与意识和文化建设意识薄弱,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贫乏。
(三)破除歪风陋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普遍。目前,我县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现象。二是婚事“彩礼”负担沉重。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装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极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人情宴”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生日宴、祝寿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等“人情宴”,让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四是“赌博风”屡禁不止。据调查,春节期间赌博更甚,成了群众之间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赌博风”增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五是封建迷信蔓延滋长。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习惯于遇红白大事就要“看日子”、“算一卦”,加上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所抬头,使群众难以树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阻碍了群众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度有待提高。部分群众由于受不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感。认为在缺乏诚信的社会里,谁讲诚信、守规矩就意味着吃亏,解决吃穿住行、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只有金钱权力是硬实力。错误认识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二是个别领域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个别党组织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探索实践不足,工作开展创新不够、点子不多,活动不丰富,教育不到位,与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待进一步丰富。由于我县财力所限,部分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设备陈旧,管理服务配套不全,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的引领渗透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五)培育优良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奢靡之风在部分家庭中开始慢慢抬头,存在盲目跟风及相互攀比现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二是受传统观念和民族习俗的影响,许多家庭习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不讲科学信迷信。三是对父母长辈的赡养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普遍认为能够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就已足够,家长做不到言传身教,也不注重科学教子,重养轻教,重智轻德。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有偏差,家庭不和不全或婚姻变故导致孩子心理伤害、教育失控;
家长自身品德不高,不务正业,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部分家庭过分溺爱孩子或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逆反、压抑、焦虑的病态心理;
父母外出的空巢家庭导致子女家教缺失。二是学校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风气,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辅课,课时安排少,思想政治课也常被挤占挪用;
三是社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未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中消极、色情、暴力内容充斥,酒吧、ktv、游戏厅、网吧等滋生的不良风气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七)帮扶送温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注重形式,在送温暖活动中,个别单位专门为领导安排善于讲好话,善于表达感激之情的困难群众,有意避开爱提意见和爱发牢骚的群众,造成领导每次送温暖都是几个“熟面孔”。而把平常不善于叫苦的困难群众冷落在一边,致使“生面孔”越来越生,实际困难始终得不到解决。二是有些平时对困难群众过问不多,只凭一两次节日送温暖表示关心,其效果不佳。三是在走访慰问时,往往是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走访,带去一些生活物资表示慰问,而对于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个别老上访户或者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的群体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慰问,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三、乡风文明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一是增强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一方面以乡镇为单位的方式对乡镇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印发培训资料、上辅导课,同时加强对乡镇、村社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懂业务、能办事、会办事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利用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着力培养农牧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风貌”建设活动,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运作机制,实行垃圾分类,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村运转、县处理模式为主,确保垃圾处理无害化。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年度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及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落实。
(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一是加大农牧区文化事业投入,完善文化设施,设立专项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牧区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农牧区文化的经费比例,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部门业务经费、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牧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牧区、面向农牧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牧民群众成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队伍素质,积极挖掘农牧民的潜力,注意发现和培育那些热心开展文化活动和热衷于文化技艺学习与实践的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保护、提高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四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重点发展民族歌舞、曲艺艺术,深入挖掘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破除歪风陋习方面。一是建设良好乡风文明,应该从紧盯国家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建议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联合制定下发国家干部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文件,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二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服饰首饰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三是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治组织引导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真正把规矩立起来,让风气正起来。
(四)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一是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把“大道理”寓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将理论唠成家常话,以通俗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告知。二是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发挥引领效应。三是培育健康向上的农牧区文化,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注重保护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鼓励打造更多精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搭建传播先进文化舞台。
(五)培育优良家风方面。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承担起这个重任。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该发挥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则不失为一个很好途径,通过对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理解一个家庭具有良好家风、家教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要影响,最终达到以良好的家风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和社风的目的。二是政府要竭力拓宽就业渠道,让多数人能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争取每个家庭的家长能在孩子身边言传身教,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教起。三是社会主流媒体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注重舆论引导。多策划一些传播正能量的节目,多做一些正面事迹的报道,占领舆论的高地,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开展宣传思想教育方面。一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藏汉双语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三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同时,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四是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
(七)开展送温暖方面。一是丰富“送”的内容。困难群体对于送温暖的需求千差万别,一些人需要米面油,一些人更需要精神安抚和慰问。送温暖送钱送物固然很好,可以解决部分困难家庭的眼前困难,但也不能局限于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妨改变思路丰富“送”的内容,向困难群体送知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培训、送项目,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早日脱贫。二是改进“送”的方式。送温暖不能年前热热闹闹,年后冷冷清清,平日无声无息,更不能仅有宝贵的“年终关怀”。三是讲究“送”的策略。贫困家庭人与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脱贫的路子也不一致。扶贫帮困需要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他们的贫困情况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实际的帮扶规划和措施,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个性化服务。
(八)精神文明创建方面。一是把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政府资助一点、部门帮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并应充分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三是紧密结合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增收富民的实际,设计载体,开展活动,多用农牧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要围绕群众急、盼、难的事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群众得实惠。四是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加强农牧民的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有人干事,有能力干事;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要善于发现、总结、培育、推广、宣传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村规民约制定及落实方面。一是把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乡镇党委牵头抓总,村(社区)支部牵头的方式,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三议一表决”的程序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并通过向群众宣传有关移风易俗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弘扬文明节俭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营造纯朴文明的社会风气。同时,对村规民约生效后要上墙公告,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标杆”作用,对“两委”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要求,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同时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公开承诺、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监督制止歪风邪气,并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把需要党员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设成不同的岗位,通过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明显好转。三是将正确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村(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积极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传统美德”作为主要内容,提高群众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同时结合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共和人”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十)加强基层党建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加大对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培训力度,继续深化“三会一课”等制度,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加强对班子成员队伍的培养教育加强班子成员的各方面水平能力,发挥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深化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水平,更好发挥支部班子作用,加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二是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党员素质,支部班子切实发挥起带头引领作用,通过主题支部党日活动、党员活动日等多种活动、制度,引领广大党员自觉亮身份,参加农牧区各项活动,把党员队伍抓起来,通过党员的个人行动,作用发挥,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强基础,发挥广大党员作用,带动农牧区基层党建。三是坚持结合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农牧区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以党建带农牧区生产发展的思路、方式方法。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调动广大党员积极发挥作用,致力于农牧区建设、发展,通过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形成合力,吸收优秀存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带到田间地头,带入农牧区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带农牧业产业发展。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一、建立领导机制
为了计划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村委成立创建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副主任××*松为副组长,××、××、××*、××*等为小组成员,具体任务明确,责任细化到人。看准版权所有
领导小组订出计划指导具体创建工作,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组长负总责抓全局,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丰富创建工作内容
制定创建文明活动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标准,将活动内容、方法步骤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向全体村民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落实到每个人。
1、通过广播和公示栏向全体村民宣传年度创建文明活动工作计划,接受广大村民的建议和工作监督。
2、根据十六大xxx委扩大会议的精神,制定各个创建文明目标。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年计划创建文化活动中心,加强科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阵地,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修养。全面推进遵纪守法光荣户活动,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双文明户达标率9以上,让群众精神面貌有一个更大的改变。同时我村地处乡驻地,加之集贸市场,人流量大,要加强治安联防工作,坚决杜绝刑事案件的发生。
2美化横沟村地理环境
要充分发挥地处乡驻地的优势,在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群策群力搞好村内道路的清障养护,疏通排水沟,美化村容村貌,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
3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支部村委一班人,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带领广大群众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和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力争2xx年人均纯收入达32元。
4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利用地利人和环境,大力吸引人力财力,采取政策倾斜、物质奖励、技术指导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家庭养殖业。争取2xx年新增私营企业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5户,发展规模养殖大户8户。
5加快劳动力转移
横沟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力,有的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劳务输出。针对我村外出劳务人员集中在天津、青岛等地的特点,组织这些人互帮互带,并积极联系有关劳动部门,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2xx年,要确保增加1人次,全年累计劳务输出3人次。
6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看准版权所有
计划生育工作是创建文明活动的必要条件。要按照计划生育法的要求,继续加强2xx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以内,按时完成四项手术及双月查任务,参查率达97以上。
7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中共中央及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推行和支持下,村委会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农户参加率达9以上。要始终如一支持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县、乡党委政府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标准要求,半年小评,年终总评,并与年终报酬挂钩。年终由村民代表组成考评小组对创建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总评,并把评比结果通过广播公示栏进行公布,好的表扬奖励,差的进行批评教育,以吸取经验教训,推进横沟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