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信诈骗不仅仅要钱,更可怕的是要了受害者的命。针对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引发的系列命案,5日,河源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部署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形成23个部门联手共同维护河源电信网络的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的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我省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及河源出台的相关专项行动的方案,9月5日上午,我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据悉,20xx年河源仅发生130起电信诈骗案,此后发案率逐年上升,至20xx年前8个月,已立案450起,今年来,龙川、连平先后成功侦破多起影响恶劣的电信诈骗案。针对连年攀升的`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常务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彭定邦指出,主要是犯罪手法多变,防范打击难、侦查难度大和打防工作机制不全,打击合力效果不佳。
下一步,针对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蔓延趋势,要求各部门要强化认识,坚持打击、整治、管理、防范、宣传、建设一起抓,努力实现“案件和群众损失明显下降,破案和抓人明显上升”的“两降两升”目标。各级公安机关要以此次行动确定的12类重点违法犯罪人员为打击对象,依法惩治犯罪分子。公检法三家要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犯罪分子。人民银行、银监、通管以及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全力支持配合,最大限度为止付挽损和侦查办案提供便利。
彭定邦指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不是一家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23个联席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来维护我市电信、网络的安全。
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工作简报为切实做好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按泾源县联席办要求,近期,泾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活动期间,我局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商超、饭店、农贸市场、加工小作坊、药店等场所,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经营户现场讲了国内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案例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等方面知识,并要求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将防电诈骗宣传标语滚动播放.同时,执法人员指导群众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贪图便宜,接到“申请信用卡”“网上拍卖”“以领导身份进行借钱”“以老师身份收取资料费”之类的电话、信息后,一定要多思考多咨询,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防止上当受骗.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筑牢了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坚固屏障.
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工作简报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从20xx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电信诈骗起源于台湾,又称为是“台湾式诈骗”,自20xx年起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盛行,近年逐渐蔓延至中国大陆。
随着犯罪手法的不断传播,内地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也仿效其手段进行犯罪。除了福建以外,湖南、湖北、广东、海南、河北个别市县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诈骗队伍。
20xx年以来,中国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
仅20xx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这四个省市因电信诈骗犯罪市民损失近6亿元。犯罪特点一是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二是电信诈骗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一开始群发短信,发展到英特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
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三是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非常强。
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很细,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帐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分工很细,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
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四是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
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的人,也有的常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侵害群体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根据做的调查来看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妇女要特别引起警惕。
打击瓶颈很多人很困惑的问题。骗子都留了电话、留了账号抓起来不就完了吗,其实远远不像一般善良的人们想象得这么简单。
因为电信诈骗和传统犯罪有很大的区别,不像普通的盗窃、抢劫、杀人有犯罪现场,有痕迹物证,有刀、有枪或者有现场存在着蛛丝马迹和线索,而电信诈骗是远程的、非接触式的,你被骗了都没见过骗子长什么模样。留给公安机关的确实有诈骗电话和涉案账户,但是这些电话和账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是假的,没一个真的。
这些手机号码都是无记名的。显示的座机号码大部分也都是网络虚拟电话,按说打电话应该有一个显示主叫号码,但是这种一号通和400电话都还有其他捆绑的号码,甚至还有一些任意显号软件可以显示出虚假的电话号码来,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显示出银行的电话、公安局的电话,实际上是虚假的,是由犯罪分子手动设置上的,它既能蒙骗受害者又能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有的甚至通过境内、境外的服务商、服务器来层层转接。银行账号和银行卡也是不法分子花钱用他人的账号批量使用。
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可以搜集几百个账号专门卖给诈骗集团的,到时候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民工的身份证,一开开一、两百个银行卡。公安机关一追查是一个民工的身份证。
另外,犯罪分子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提现。经常碰到有的时候犯罪分子诈骗两、三百万块钱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转移到各地,很快就被人取走了。
因此,公安机关侦办一起这样的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要派出很多的专案组,满世界跑,到处拿着法律手续找银行、找通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哪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侦查工作。
可以说破这种案件远远不是一般的业余人士和不了解的人所想象得那么简单。实际上工作非常繁琐,要投入很多的力量才能破获这样的案件。
防骗意识公安机关破获的无数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诈骗犯无论花言巧语,无论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犯罪分子都要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和账号,无论骗术是什么最后都会落到这一点上,因为他就是要钱嘛。所以在此我也要提醒广大网友、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千万不要轻信那种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千万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的信息,如果你有疑问的话,你。
【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工作简报】相关文章:
1、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总结
2、大学生电信诈骗心得
3、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口号精选
4、有关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标语
5、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6、防电信诈骗讲话稿
7、防范电信诈骗的建议书
8、关于防范电信诈骗心得体会
9、防电信诈骗征文
10、关于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
11、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全新集合
12、电信诈骗防骗的安全常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