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3篇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3篇

标签:时间:

生态,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tài,意思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1篇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手段、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实施。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育;生态文明;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67-02

  一、生态美育概述

  生态美育是“联合国环境会议”1972年时提出的。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1]

  1.生态美育的立足点。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整体论生态观是它的哲学基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渐渐替代“自然膜拜论生态观”;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体论生态观”开始逐渐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哲学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人与世界“存在论”的在世模式。人和世界是一种同生共赢的关系。这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以及“和而不同”的哲学观不谋而合。以价值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价值的兼顾融合,中和“生态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从人文观来讲,整体论生态观是饱含生命的“生态人文主义”。整体论生态观主张的和谐共生哲学观是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

  2.生态美育的手段。生态美育的手段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以生态存在论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此在与世界”,难舍难离融合为一体。[2]人与自然是一种特定时空中此时此刻的关系,构成须臾难离的系统。现实中仅存在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自然系统,也只存在人与自然世界互融互通的生态系统之美。从生态存在论哲学的角度来说,自然对象与主体构成“此在与世界”并存共联的机缘性关系,人在“世界”中处于自在的生存栖息,人与自然对象就是一种审美的关系。从生态存在论美学来看,审美主体是“此在”,需要面对的是在“世界”之中的对象。“此在”与“世界”之中的对象,与世界之间是片刻难离的机缘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关系之美。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互相关联之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的“诗意栖居”的“家园”之感。

  3.生态美育的内容。第一,“共生性”。[1]主要源于我国古代的生态美学,是指人与自然生态彼此促进,共生同荣。《周易》曰:“生生之谓易”,“乾,元亨利贞。”生命对中国古人来说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利益,“元亨利贞”之美好生存是生命旺盛,生机勃勃的体现。这种“共生性”是有机生成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共生的”“有机生成”的思维是生态美育我们要知道的审美观念。第二,家园意识。[1]是生态美育中需要明确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观念。“家园意识”不仅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且包含人诗意地栖居。人与自然生态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共融和谐的。每个人既有祖国的文化根源,又有地球的生存根基。“家园意识”浅层来说,通过保护人们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家园的含义;深刻来讲,体现着人的心灵与精神回归到自然当中。第三,“诗意地栖居”。[1]“栖居”自身肯定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友好亲和关系,是生态美学观的重要领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所重视的“和谐美”的“中和美”就是在天人、阴阳、乾坤相生相克中,达到的天地、人生与生命安康吉祥的目标,也是“中和美”对于人“诗意栖居”的期许。[1]

  二、生态美育的特征

  在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与整体论美学为理论指导,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1.生态性与审美性统一。生态性是生态美育的基本特征,在理念上强调对生态规律的把握和传输,强调世界和谐性、动态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能力和生态审美人格与精神境界的人。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基础和原则进行的美育。因此,审美性是生态美育基本特征。

  2.形象性与情感性统一。生态美育从形象入手,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生态之美和生命活力美,通过把美的形象展示给受教育者,启发他们对生态美的认识与追求,潜移默化产生对生态美的怜惜爱护之情。生态美育通过生态情感的培养,让人们在欣赏和热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切实保护生态环境。[3]

  3.一元性与多元性统一。一元性主要是指生态美育的生态审美性。多元性是指生态美育中由科学技术特别是生态科学技术体现和侧重的生态之美、科技之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和侧重的人文之美,以及艺术学所体现和侧重的艺术之美,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科学性、文艺性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生态特征。

  4.规范性与自由性统一。规范性是生态美育的基础和起点。生态美育的理念、设计和实施应遵循生态规律、美学标准、教育原则等。生态美育要将生态目的与人类目标统一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由性指教育者创设生态情境,让受教育者把生态规范转化为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将生态的规范与人类的自由追求相结合。

  5.整体性与个体性统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国“天人合一”以及“和谐共生”均是整体性原则的反映。生态美育通过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存,让每一个个体主动参与到审美教育中,认识到人类行为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最终会落实于整个人类群体,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会让每个人都将从中获益。

  6.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生态美育用万物平等、遵循生态的规律,建立起一种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秩序。生态美育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生态美的感受,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同荣的生态意识,更在于督促指导生态审美实践。生态美育要做到知行统一。我们要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建立生态美的生活方式。

  三、生态美育的实施

  人在世界之中,生活在生态环境里,重在实施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品格。其实施的领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

  学校是生态美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生态美育要贯穿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日常管理的各环节和过程当中;学校生态美育实施可以通过设置生态美育独立课程、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自然课堂教学、生态主题实践活动等;学校生态美育要求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升生态审美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细节中,润物细无声的达到生态美育的教育目标。

  家庭生态美育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单位。家长的观念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绿色生活提倡“5R”要求,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使用、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4]家庭应该组织带领孩子共同参加保护环境的相关公益活动、政府倡导的旅游活动等,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家庭的生态美育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

  社会生态美育是全方位的生态美育。社会生态美育的方式,可以采用媒体宣传、现实体验、公众参与、志愿行动等形式进行。社会生态美育要让人们切实关心生态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美育对人们来说是终身持续的教育,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切实做到知行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全面开展生态美育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态审美素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环保行动,实现人类的“诗意栖居”。

  参考文献:

  [1]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1-16.

  [2]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J].文艺研究,2011,(6):42.

  [3]王金娜,王芳.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安徽農业科学,2009,37(20):16.

  [4]王光宇.文化旅游项目的生态环保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206.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2篇

  摘要:生态美育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实践,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有所区别,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要做到这一点,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就必须融合优秀的思想资源,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审美观。同时生态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生动地形象,打动人,更好地构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生态美育;思想资源;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危机不断,人类的生存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人类逐渐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类自身的生存命运。生态美学也因运而生,它的兴起是将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问题,它力图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传统的价值观,转向“生态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因而在美学观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生态美育问题是生态美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将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生态美育的内涵与核心问题

  所谓生态美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也区别于生态审美教育。它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通过生态审美实践,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情感,提高生态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它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进行生态观、生态审美观、生态生存观的教育。生态美育以生态规律和知识为基础,含有大量的生态教育的内容。但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是有区别的,生态美育虽然包含有知识性,但重要的是从人的存在出发,关注人的生态意识和存在观。同时,生态美育与普通美育也有区别,区别在于在生态美育中,生态意识和生态原则介入其中,而普通美育却没有。

  生态美育的核心问题在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而长期以来,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左右着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恣意地对自然进行无限制的掠夺,结果自然也一次次地“报复”人类,因而生态审美观的建构非常重要。“要建立可持续的生存世界,就必须克服现存的主客相分、重权轻责、分体冲突、膨胀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整体和谐、相互依存、至诚为本的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人们只有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观,走向以生态为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观,才是符合规律的。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人类要树立生态平等的观念,“生态平等”是深层生态学“普遍共生”的重要原则,即指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存在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享有生存、繁衍和自我实现的权力。这在审美观上要求充分尊重生态系统中所有存在物的“内在价值”。生态美育把人对自然的物质关系上升到了精神交融的层次,“只有达到了一种在精神上同大自然交流的境界,审美才是更为深刻的”。

  二、生态美育需融入优秀的思想资源

  生态美育在审美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作为指导,来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上的教育。这些思想都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表述,比如西方的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于培养人们生态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不能仅仅作为一种理论知识的存在,需要在生态美育实践中,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中去,去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对山水会有全新的关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提出的“畅神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画山水序》中说到,“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畅神说”的内涵中就包括“山水质有趣灵”和“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质有趣灵”意思是说有形有质的山水蕴含超形质、超物态的神灵意趣——道。“山水以形媚道”意识是山水用一种充满魅力的姿态去亲附于“道”,取悦于“道”,使自己成为“道”的普遍表现形式。这是在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时,一种精神境界的表现。在这里自然并不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存在,它的存在是“道”的体现,当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时候,自己的精神与自然相沟通、相交流,也就是关照“道”,领悟“道”的奥妙与博大。

  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审美观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中,与受教育者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给受教育者指出了欣赏自然的路径和启示。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将通过自身的实践,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期审美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思想观念上与自然达到和谐。

  三、生态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生态美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它需要通过美的生动形象来打动和感染受教育者,激发他们内心的对生态美的追求。人们在欣赏自然之中美的事物时,就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在一刹那间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直觉感知事物,呈现在欣赏者的心中只是事物的形象,就没有名理的思考和利益的牵绊。当一片森林出现在科学家的眼前,科学家就不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眼前的事物,当森林出现在商人的眼前,商人就不会去考虑这片森林的经济价值。因而,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心理受到触动,被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自己的情感也相应会移注到自然美的事物中,达到“身与物化”,进入“与天地并生,与万物齐一”心醉神迷的境界。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更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审美的实践中,人们也在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因而会重新打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会达到一种和谐。

  在实际的审美实践中,欣赏者不仅会被大自然的魅力所吸引,而且会对生态问题引起关注。如此美好的自然因为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掠夺,遭到污染和破坏,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河流污染、珍稀动物数量锐减……当这些场景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的心灵会受到极大地震撼,因而生态保护意识得以提升。生态美育不像生态理论的知识那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实践来实施教育。重视实践,让受教育者亲眼看、亲眼听、亲身体验,在对生态美的体悟、感受中受到教育,这是生态美育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1

  [2]李振纲,方国根.和合之境—中国哲学与21世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

  [3]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9

  [4]周晓薇校点.历代名画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60

  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3篇

  摘要:大学生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大学生,目的是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生态美育的开展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以讲座、网络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为辅。积极开展生态美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生态美育;大学生;生态审美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生态危机十分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任务。然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城市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截断了与自己的根―自然的联系,成为了失去前进方向的人。”这一点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当前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手机,用人工设计和网络构建出的虚拟世界代替了自然美景。一位美国教授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带领几个学生去山上宿营,夜晚住在山顶的木屋中,傍晚的云霞与波涛汹涌般的山脉构成了宛如仙境般的美景,正当他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浮想联翩的时候,却发现学生们都在木屋中操作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或打游戏、或与朋友聊天,对眼前的自然美景视若无睹。此种情景在中国学生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因此,大学作为培养人的平台,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审美观,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使他们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

  什么是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就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的教育。它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生态审美观的教育。生态美育在提升人生境界、追求诗意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意义。生态美育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恶化,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1]著名美学家曾繁仁说:“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即培育“学会审美生存的一代新人”。[2]生态美育是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审美素养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

  生态美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的视角对待自然也成为人类爱护环境的重要缘由之一。环境教育旨在确立人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并使每个人获得保护和促进环境的知识、价值观、责任感和技能,以期建立新型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态度是当代人类与自然环境最基本的态度之一,缺少生态美育的环境教育是不完整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提到,“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生态美育将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是人生存境界的大提升,生态观念一旦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是任何力量、法律、政策、道德原则等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加强大学生态美育,将生态美学理念深深地植入大学生心中,深切体验和领悟生态环保意识,根植于情感中、存留于心中,是情感与理智和谐统一的认同,这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普通美育的联系与区别

  生态美育作为一种新的美育理论,不同于普通的审美教育,也不是一般的生态教育。生态美育以生态美学理论为支撑,遵循普通美育的规律,与生态教育和普通美育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1.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密切相关。生态教育所关注的内容,如生态的系统性、环境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等,都是生态美育要关注的。从追求目标上讲,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具有一致性,都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生态的价值,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又有重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性质、目标、运用方法不完全相同上。生态教育是科学教育,重在传达知识,掌握生态规律,重理性和客观性,其目标是在生态知识教育基础上意欲建立人的生态观。作为科学知识教育,主要运用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理性教育方式。而生态美育是人文教育,更重情感。其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实现人的“诗意栖居”,是一种更贴近自然和人的生存本质、对人更有影响力的教育,比单纯的生态教育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作为审美教育,主要从形象入手,激起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生态美的追求和渴望。

  2.生态美育与普通美育的联系与区别

  生态美育与普通美育也有密切的关系。从依从关系看,生态美育包含在普通美育概念之中,就其性质来讲都是美育。普通美育的基本性质、任务、目标都适用于生态美育。但生态美育与普通美育也有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将生态意识和生态原则介入到了审美之中。普通美育中没有生态概念,或者说不强调生态原则。生态审美就是要在更大的程度上尊重自然、重视自然的客观规律。生态审美观的引入丰富了美育的思想,拓展了审美的视野。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内容

  大学生生态美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存在论为指导,将生态美学有关理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生态美学思想,西方生态美学观等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1.马恩的生态美学观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教学内容应包括马恩的生态美学观。生态美育的生态美学论不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向马克思美学原典基本精神的回归。所以,大学生生态美育的教学内容中离不开对马克思哲学和美学的一些重要内容和观点加以重新阐释。恩格斯曾说,人作为“思维者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4]这“花朵”正是植根于地球的土壤。因此,应告诫大学生要以自然为根基和家园,人类应按照自然的规律适应自然。

  2.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生态美学思想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生态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体现出一种古典的生态人文主义观念。儒家的“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不违农时”的生态智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自然亲和情怀、“仁者爱人”“仁民爱物”和“民胞物与”的生态人文主义观念等[5];道家的“道法自然”观、“万物齐一”论、“天倪”说与“天钧”说等思想都是大学生生态美育可资借鉴的珍贵思想资源。3.西方生态美学观念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教学内容同样应包括西方生态美学观念。例如:叔本华“人生艺术化”、尼采的“生存状态诗意化”、杜威的“艺术生活化”以及海德格尔的“家园意识”“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诗意栖居”观。本文以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观和“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为例。“诗意栖居”只是一个比喻,强调的是审美的生存,即和谐的栖居、和谐的生存。“诗意”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悠然和闲适,还在于人与对象同在,视对象为有生命的存在,与之交流、契合。自然是人的朋友,而不是改造的对象。关于“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海德格尔指出,世间万物的本性在于它们的自立性,它们都是“天―地―神―人”四元的聚集。因此,每一个生物都有不可侵犯的尊严。人对物的保存和保护并不是人对物的恩赐,而是物对人的要求。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目标和任务

  1.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目标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实践。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但最终目标是为了推动生态审美生活的创造,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因而,生态美育在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生态审美实践时,不仅帮助他们获得生态美的自然感受,更重要的是激励大学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实现“诗意栖居”,这才是生态美育的根本目标。

  2.大学生生态美育的任务

  生态美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生态审美的大学生,即懂得自然美,能够欣赏自然美,并把审美体验升华为深沉的生态意识,最终投身于“美丽中国”的实践中去。具体任务表现为对大学生生态审美观的构建,而构建生态审美观是大学生生态美育的核心问题。生态审美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本文以生态平等观和生态同情观为例。生态平等观意味着在生态审美观上要充分尊重生态系统中所有存在物,学会欣赏自然生命的多样性、丰富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于生态同情观,孟子最早提出了“仁民爱物”的思想。生态同情观是指在生态平等观前提下对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价值的充分尊重和敬畏,是强调人类对于自然万物的存在与发展的伦理责任,它提倡一种对于自然生命的关爱精神。

  大学生生态美育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生态美育

  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多的是依赖课堂教育。开展生态美育,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具体而言,一是在教育理念上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态美育,尤其是学校领导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提升生态美育的思想理念。二是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制定上,要注意突出生态美育,切实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必修课。三是在教育方法上,如通过观看一些自然纪录片来欣赏自然风光和壮丽山河;通过收听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欣赏一些雕塑、绘画作品和摄影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等。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改变了教学形式和技巧。

  2.尝试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的教学

  除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外,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教学,如开设讲座,其内容上可以灵活多样,内容围绕专题进行,主讲人既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社会各界人士。讲座力求可以做到主体突出、内容新颖、时代感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开设网上课堂,在信息化时代,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开设网上课堂,也是普及生态美育的良好途径。网上课堂时间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但需注意的是,网上课堂只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照搬是不可行的,要善于总结网络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

  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学习及思想理念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校园优良文化的构建涉及方方面面,就生态美育而论,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深刻的生态价值观,儒家和道家文化中均蕴含着优秀的生态伦理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将其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注重对外交流与互动,积极主动吸收社会文化,尤其是要注重与政府、社区等进行积极互动,邀请其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理念与先进方法、策略等进行宣传与普及,并将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大学校园优良文化建设中。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生态审美观的养成教育

  生态审美观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外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拓宽教育资源。例如:可以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作为重要的实践载体,组织大学生开展生态审美体验及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建立野外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才能体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快慰心情与轻松心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放在重要位置,切实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提高教师的水平。首先,高校应适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专家进行授课指导,鼓励教师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生态审美素养。其次,学校应出台符合大学生生态美育事业实际的职称评定方法和岗位津贴办法。例如:通过采取激励性措施,对于取得了生态美育领域相关研究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切实增强教师们开展学术研究的主动性。还可以成立教学指导研究委员会,指导相关的研究工作。再次,学校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及时提供有利于大学生生态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教学器材和资料。最后,教师自身也应自强自律,努力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出更多成绩,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发展科研,积极开展生态环保调研和课题申报,研究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34.

  [2]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6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42.

  [5]朱军利,祁海文.曾繁仁的“美学之思”35年[J].东岳论丛,2012(9).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关于生态美育的思考:生态美育3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500字孝是什么?往大了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往小了说就是你吃什么就让父母吃什么,你住哪里就让父母住哪里

    实习期间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学习工作知识的。今天爱学范文网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办公室试用期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办公室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于5月12号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至今已近3个

    【爱学范文网 - 清明节活动总结】我们经常说:时间就是生命,可这快乐的时光还是这么快就流走了,现在是时候开始动笔写个人的活动总结及心得了。我们写总结提出的就是自己的想法,很具有独特性。我们不能不写这次

    20xx年6月11日到6月13日,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赴革命圣地延安,习总书记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深化&ldquo;两学一做一争当

    2022年淮南市中考招生工作及考试公布【通知】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各学校:为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22〕21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

    7年级周记400字6篇丰富的生活积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应该坚持写周记,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及时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义事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7年级周记400字6篇,欢迎阅读!7年级周记

    乔迁之喜邀请函(集锦15篇)邀请函有很多注意点,最重要的就是简要精练。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邀请函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该怎么拟定邀请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乔迁之喜邀请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租赁合同确认无效后,根据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承租人可以申请退房,租金将恢复到租赁合同签订前的状态,承租人应当将房屋恢复到租赁前的状态。1、过错方应赔偿损失造成无效租赁合同的有过错的一方,也应当赔偿对方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护士节主题活动方案_护士节活动方案(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你知道方案怎样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2023护士节主题活动方案_护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