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提着菜篮子上)要想孩子学习好,首先给他补大脑。你们看,这是我孙子爱吃的鱼,这是我孙子爱吃的鸡尾虾,我那小祖宗呀,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吃荤不吃素。他爸爸妈妈在广州大把大把的挣钱,我为孩子花点小钱,心里面高兴。哎呀,时间不早了,我那小祖宗马上要放学了,我得赶快回家做饭。
孙子:(背着书包手里拿着考卷上)考试,考试,干吗要考试?我现在最怕的就是考试。你们看,我辛辛苦苦花了一个小时,老师就给我16分。好在老爸老妈不在家,要不我这16分的英语成绩呀想进家门都难。我那老爸老妈呀,只顾拼命挣钱,把我丢给我奶奶,还让我好好听奶奶的话。哈哈,他们哪里知道,奶奶一直是我的老部下。我要啥,她给啥,我一哭,她得给我学蛤蟆。哎!这16分也太少了,我这么聪明的学生就考这么一点分数,这不是给我王家丢脸吗?我们老师不给我面子,我自己给自己加分。(作得意状)我把一来改成九,心里想啥啥就有。(高高举起放在眼前)16分呀16分,你哪里有96分好看呢?到家喽。(用脚踢门)奶奶,开门!我回来啦!
奶奶:来了,来了。(做开门状)
小明:牛奶煮好了吗?
奶奶:好了,好了。我去端。
小明:快点,我还要做作业。(进门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奶奶:(端着牛奶)乖孙子,乖孙子,喝完了再做,不急不急。奶奶马上给你做好吃的。呀?你的脸上怎么破了?
小明:不小心碰的。
奶奶:你看你,叫你小心小心,你就是不小心。奶奶给你去拿红药水。
小明:(作喝牛奶状)不用了奶奶,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今天英语考试96分。你今天给我买鱼和鸡尾虾了吗?
奶奶:(端牛奶碗下)买了,买了。你英语考96分,你爸爸妈妈知道了一定会高兴死的。
小明:他们知道我考16分,不气死才怪呢。
奶奶:你说什么?
小明:我没有说什么呀。快去做你的饭,我要做作业去了。
奶奶:诶,我做好饭叫你。(高兴地下)我说嘛,补大脑的孩子就是聪明。
[小明进入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游戏声从音响中传出)
(老师上)
老师:这个王小明,以前门门功课都很优秀,最近怎么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呢?今天的英语居然考了16分,难道留守孩子真的会出问题?我今天正好从小明家路过,就到王小明家做一次家访吧。
[敲门声响起]
老师:王小明在家吗?
奶奶:在。在。
小明:哎呀不好。老师来了。(从房间跑出拦住奶奶开门)奶奶,老师来了。
奶奶:哦,是你的老师呀。来得好。来得好呀。
小明:好什么好。你给我听着,要是你敢在老师面前说我一个不好,我今天就不吃晚饭。
奶奶:好好好,我知道。我的小祖宗。(奶奶作开门状,小明飞快地跑回自己的房间,躲在门后偷听。)
老师:奶奶好,我是小明的老师。小明在家吗?
奶奶:在在,我那乖孙子在房间里做作业呢。(去倒水给老师)
老师:小明他爸爸妈妈不经常回来吧?
奶奶:他们忙啊。一年难得回来一次。电话倒经常往家里打。
老师:噢——他父母打电话都是问小明的学习情况的吧?
奶奶:对对,基本上都是。
老师:您都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吗?
奶奶:我一般是报喜不报忧。我怕他们分心。
老师:哦——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呢?
奶奶:学习呀,我那乖孙子的学习没有问题的。我还正准备吃过晚饭打电话向他爸爸妈妈报喜呢。他这次英语考了96分。要是他爸爸妈妈知道,肯定开心死了。
老师:您怎么知道小明考了96分的?
奶奶:我那乖孙子呀,一回来就向我报喜了。
老师:哦——,那您能告诉我小明平时在家的表现吗?
奶奶:他呀,一回来就知道吃(小明大声地咳嗽)痴痴地做作业。
老师:您平时经常检查他的作业吗?
奶奶:他的作业根本就不让我(小明大声地咳嗽)操心。
老师:怎么?小明感冒了?
奶奶:没有呀?刚才还好好的(小明又一次咳嗽)说没有关系,怎么说咳嗽就咳嗽了?
老师:奶奶别急,让我去看看。
[小明快速回到书桌旁坐下,一边做作业一边不停地咳嗽]
老师:怎么拉,小明?
小明:哎呀,李老师,您怎么来了?
老师:我是路过,顺便来看看你。怎么,不舒服吗?
小明:没什么,我刚才喝水呛的。
奶奶:我说嘛,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会说咳嗽就咳嗽呢。
小明:奶奶,去做你的晚饭去。
老师:小明,你怎么能这样跟奶奶讲话?
奶奶:没什么,习惯了。你们谈,我做晚饭去。(奶奶下)
老师:小明,你的英语成绩明明是16分,怎么变成96分了?
小明:(不好意思地)是我自己改的。
老师:(吃惊)为什么?
小明:我……我……
老师:好了,我知道,你是为了不让你爸爸妈妈为你操心是吗?
小明:恩
老师:你以前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怎么最近的成绩下降得这么快,你有什么难处吗?
小明:(哭)老师,我爸爸妈妈不在家,在学校里同学们都欺负我,回到家,我一个人又感到很孤独。我觉得上学一点意思也没有。
老师:不是有奶奶在吗?
小明:奶奶只管我的吃喝拉撒,对我的学习一窍不通。老师,我做梦都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老师:别哭了,小明。老师知道你想爸爸妈妈,但是你也不该骗你的奶奶呀?
小明:老师,我知道错了。可是我……
老师:好了小明,老师知道你的心思,老师为你保守这次秘密,好吗?
小明:(拼命点头)恩
[电话铃响起][老师拉着小明出来]奶奶:(小跑上)诶,我是你妈。我很好。明明也很好。今天明明的老师来了。不是不是,我家明明怎么会不听话呢。老师是来报喜的。明明的英语考试得了96分。
小明:(略带哭腔)奶奶
奶奶:嘘,没有骗你。要不让明明的老师跟你说两句。来来来,老师,你跟他爸说两句。
老师:你好,我是王小明的老师。刚才奶奶说的是真的。
小明:(惭愧的样子)老师。
老师:嘘,我知道你们在外面打工也不容易。人在外面,心理还惦记着孩子。你们的孩子现在已经懂事了,你们就放心地在外面挣钱吧。等你们回来呀,你的孩子门门功课肯定会很优秀的。没什么,不用谢。好的。叫你的孩子跟你说说话。
(小明极不情愿)
老师:来呀,小明。
奶奶:快来快来,别不好意思。
小明:爸爸……我……我,我好想你们。(欲哭,快速搁下电话)
小明:(扑向奶奶怀里)奶奶,我错了。
奶奶:没错,我的乖孙子,想爸爸妈妈有什么错呢?
小明:我……
老师:好了,小明,知道错了就好,以后要尊敬奶奶,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奶奶讲话。
奶奶:哦哟,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没什么没什么,奶奶什么也没有听见。
老师:小明,快和奶奶吃晚饭吧,我也该回去了。
奶奶:老师,就在我家吃晚饭吧。
老师:不用了,我孩子还在家里等我吃晚饭呢。奶奶再见!小明明天见。
奶奶小明:老师再见。[老师下。]
小明:(走到门口大声地说)老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奶奶:乖孙子,我们吃晚饭吧。
小明;好勒,奶奶,您坐下,让我去盛饭。
奶奶:哟呵,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好了好了,别闹了。我的乖孙子,快坐下,还是奶奶端给你吃
小明:不!奶奶。从今天开始,您的孙子长大了!
[闭幕]
家访小品剧本《家访》校园剧本学生:(抬头)到了。
老师:那我们进去吧。(抬手欲敲门)
学生:(猛跑过去挡住老师)老师,我看还是算了,我爸妈都不在家。他们很忙的。
老师:我来之前已经打过电话了,你妈妈说会叫你爸爸在家等的。我们还是进去吧,别让你爸爸等太久了。
学生:老师,既然这样,容我进去通传一声。您说您来了,我爸爸总得出来迎接一下嘛。您稍等。
老师:不用那么麻烦了,我是来家访的,不是来视察的。(抬手做按门铃状)
司机:来了,来了。(开门)聪明回来啦。保姆做了很多好吃的,正等着你呢。(指老师)这位是?
老师:我是王聪明同学的班主任。你好,您是聪明的爸爸吧,真年轻。
司机:不,不,您误会了,我是……
学生:(推开司机)司机,我爸呢?
司机:你爸爸公司有事,出去了。
学生:那我妈呢?
司机:去打牌了,还没有回来。
学生:耶!!!
司机:你们老师怎么到家里来了,是不是你在学校不听话?上门告状的。哈哈,要吃竹条抄肉丝了。
老师:聪明的爸爸,可以跟你聊一下吗?
学生:老师,你先坐,我们马上来。(对司机)现在,老师误认你是我爸爸。你就将错就错。帮我挡一会。
司机:不行,不行。怎么可以骗老师呢?我从小是学习不好,可是,我没有骗过人,更没有骗过老师。我也不会演戏啊。
学生:我告诉你,演戏很简单的,你就当我是你儿子,你不是有个儿子吗?
司机:可我孩子还在我老婆肚子里,是不是儿子我还不敢确定呢?
学生:一样的,一样的。相信自己,你行的。演好了,我在我爸妈面前给你美言几句,给你加工资。
司机:如果演不好呢?(小品剧本)
学生:没事,错了我就咳嗽提醒你。
司机:好吧,我就勉强一次吧。(转身,对老师一个劲傻笑)
学生:占我便宜你还卖乖。
司机:(学生咳嗽)老师,坐,坐。(忙着塞烟)
老师:谢谢,我不会抽烟。
司机:老师,你真客气,不抽烟那就喝酒。聪明,去拿瓶酒来,我跟老师喝两杯。
学生:哎。(起身)还说不会演戏,演的比真还像
老师:别别,我也不会喝酒。再说还要开车回去呢。
家访小品剧本《家访》校园剧本剧情简介:
一位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农村妇女,让品学兼优的女儿辍学在家。学校老师通过一次次的家访,将义务教育思想传递给她,使其认识到了国家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的好处,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义务。在遇到问题和危急时刻,李小妮帮助母亲度过难关,使母亲改变了看法,让女儿重返学校继续学业。
旨在歌颂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惠农政策带给学生、农民的好处,讴歌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学生的热爱。
人物:郝老师、李母(李小妮母亲)、李小妮、邻居王婶
人物分析:
李母: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觉得女孩读书没用,把全家的希望放在肚子里的男孩身上。思想有些保守,没有文化,快人快语。通过三次的戏剧冲突(写申请、点眼药、进医院),李母转变了思想,感受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性,让女儿重返校园。(本小品的笑点主要集中在李母身上,李母讲方言。)
郝老师: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秉承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宣传义务教育政策,对李母思想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终帮助李小妮重返校园。
李小妮: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庭中是懂事的好孩子,渴望读书,但被现实所迫只能辍学在家,在母亲遇到困难和危急的时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母亲度过难关,终于圆了自己的求学梦。
邻居王婶:热心,爱帮助人,规劝李母让李小妮重新返校。
配乐:公鸡打鸣声、开门声、鸡叫声、母鸡下蛋声、狗叫声、敲门声、手机铃声、大队广播声、救护车声音
布景及道具:农家小院、桌子、小笸箩、眼药水瓶、小胶水瓶、凳子、脸盆、毛巾、礼物、笤帚、水杯。
剧情表演:[场景一]
(旁白)一天早晨(播放公鸡打鸣的声音、开门声,李母出场。)
李母:(吱呀)推开门,挺着大肚子手拿小笸箩开始喂鸡。(听见母鸡下蛋的声音,高兴地)哎呀,乖花花,又给我下上蛋了(摸鸡蛋)嘿,还热乎的呢!(敲门声)(狗叫声)
李母:大黄,别叫,我看看是谁了?(走过去上下打量)你找谁了?
郝老师:您好,请问这是李小妮的家吗?
李母:是了,你是谁了?
郝老师:我是小妮的班主任郝老师。
李小妮:(欣喜地)郝老师,你终于来了,我可想你了!
李母:哦,郝老师哇!快请进,坐,坐!郝老师,你还没吃饭了哇?我刚下上的蛋,要不给你荷包上两根!
郝老师:不用了,谢谢您!(李母将手中的篮子和鸡蛋交给小妮)
李母:小妮,快去给郝老师倒上点儿水。
郝老师:这几天小妮没去上学,我来看看。
李母:哦!没甚事,我家小妮不上了。(李小妮表情沮丧)
郝老师:(惊讶、惋惜)您说什么?小妮不上了?
李母:是的了,不上了。
郝老师:(着急)小妮可是我们班的班长,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呢!您怎么说不上就不让上了呢!
李母:(满不在乎)啊,一个女娃娃家上学顶甚用了!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念的书再多哇,将来还不是人家的人了。再过上几年,给找个好人家嫁了,我家小妮就不愁吃穿了。
郝老师:嫂子,您这观点我可不赞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李母:要我说哇,那是时代不行了,男女才一样!
郝老师:我们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象小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李母:郝老师,你是不知道,我们家穷,除了种地,就指望他爹打工挣的那俩个钱了。现在我又怀上了个二胎,我们村的人都说是个男娃娃,将来我们两口子可就全指望他了。现在不赶紧攒上点儿钱,能行?
郝老师:嫂子,您还不知道吧,现在我们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完全免费呢,不仅不收孩子们的学杂费,还给孩子们补书费、生活费,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还有助学金呢!
李母:(思考,疑惑)是了?真的不要钱?还有那么好的事了?
郝老师:是的,真的不要钱。(手机响)接完手机后,“嫂子,今天咱们先谈到这儿,学校有事叫我,我就先回去了,您再考虑考虑,我明天再来。
李小妮:(端水上)郝老师,您连口水都没喝,怎么就要回去了?
郝老师:好孩子,今天老师还有点事,明天再来看你!
李母:郝老师,你慢些哈!(小妮依依不舍地送老师)小妮,快去把那两个碗涮一涮。(小妮闷闷不乐地去洗碗)
[场景二](旁白)第二天上午
播放录音:
社员们注意了:申请特困户的家庭今天晌午以前把申请交回大队。
邻居王婶:(手拿申请表)狗剩家的,村长让我送表表来了,你赶紧填一填,我好回的交待村长。
李母:她婶子,你说,这狗剩儿不在,我又大字不识一个,这让谁填了,要不你帮我填了哇。
邻居王婶: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不如你了!
李母:(为难地)这可咋办了?
李小妮:(小心翼翼试探着问)妈,要不让我看看,我们在学校学了不少知识呢!
李母:(怀疑地)一边去,你能行?
邻居王婶:要不让孩子试试,你家闺女不是好学生么?
李母:小妮,那你看看会填了不?
小妮:妈,能行,我会填。(不到一会儿,李小妮就将贫困申请表填好了。)
李母:看申请表(其实也看不懂)让王婶也看,(得意地)呀!我闺女真还真是有文化了,一会会就把表表给填好了,看来这书也没白念么。
王婶:是的了,可不白念,你还不如让你家闺女回学校念书了。
李母:切,你先让村长去看看行不行哇。
王婶:那我先拿上去让村长看看,我走了啊!
李母:那你慢些,麻烦你了啊!
李小妮:(面对观众委屈地、渴望地)我真想回学校读书呀!
[场景三](旁白)第三天上午(李母正在找眼药水)
邻居王婶:狗剩家的,你的表表村长看了,说是填得好了。会计让你赶紧去一趟大队呢!
李母:王婶,你等一下,我这眼睛也不知道咋的了,这两天又红又流泪,疼得不行,等我点完眼药水咱俩去哈!(李母从柜子里拿出两个小瓶,拿上其中一瓶点在了眼睛上。)
哎呀,揽上戏了,王婶,快点,我的眼睛给粘住了,快给我拿过水来,赶紧洗一洗。
(懊恼地)都怪这狗剩,用完胶水也不说放好,害得我把502当成眼药水点上了。
邻居王婶:哎,你就不知道看一看再点?
李母:(叹气)哎……我不识字么,要不人家说:“没文化,是真可怕!”咱以前还不觉哩,看来这不识字就是不行啊!
王婶:就是,你看你连个胶水和眼药也分不清!小妮呢?咋没看见她了。
李母:我让她到街上买袋盐。
王婶:你的眼没事了吧,那咱俩赶紧走哇!
李母:等一下,我拿上钥匙啊!(出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摔倒在地,痛苦呻吟)哎呀,我的肚子呀,疼死我咧!
王婶:(不知所措,象热锅上的蚂蚁)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李小妮:(一进门看见母亲倒在地上,把盐一丢,着急地冲上去)妈,你怎么了?
李母:我肚子疼,疼死我了!
李小妮:婶子,您帮我看好我妈,我赶紧去小卖部打个120。
(旁白)(恰好这时,郝老师再次来家访,播放救护车声音,在众人和120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小妮把母亲送到了医院,经过救助,李母脱离了危险。)
[场景四]几天后,郝老师再次家访
(小妮扫地,李母走动几下后坐在凳子上)
郝老师:(拎着礼物上)嫂子,好点了吗?我来看看您!
李母:(不好意思地)郝老师,这五次三番地让你跑,咋还好意思让你破费咧!
郝老师:您别客气!小妮是个好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苗子就这样可惜了!不知道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李母:郝老师,不怕您见笑。我不让小妮上学确实是我思想落后了,经过这么多事,我也想通了:要不是我闺女有文化替我填了表表,那贫困申请也批不下来;那天紧要关头,要不是小妮打了120,说不定就摊上大事了。漫不说,国家还给咱出钱,就是不出钱,这回我也得让我家闺女上学了。
李小妮:(欣喜地)妈,您说真的?真的让我回学校读书?
李母、郝老师:真的!
李小妮:(欢呼雀跃)噢!我又能上学了,现在我就收拾书包去!
(快板):
王婶:惠农政策真是好,(合)真是好!农民心里乐陶陶,(合)乐陶陶李
郝老师:义务教育落实处,学费杂费全免掉!
小妮:农村陋习要去除,男孩女孩都是宝!
李母:老师几趟没白跑,(合)没白跑!我的思想转变了!(合)转变了!
(全体演职人员,鞠躬谢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