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他的学生叫到一块成熟的麦田前,并对他们说:“咱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能摘到麦田里最大的麦穗,条件是只许进不许退,最终的胜利者将获得特别嘉奖。”说完,苏格拉底奔向了麦田的尽头。
学生们听罢,兴高采烈地走进麦田,然后认真地搜寻着最大的那根麦穗。起初,他们信心百倍,以为这个任务很容易完成,但到了麦田里才惊讶地发现,麦穗成千上万,并且大小看起来都差不多,到底哪一根才是最大的呢?学生们看看这株,摇了摇头;瞧瞧那株,还是摇了摇头。有时他们也会寻到一、两根自认为最大的麦穗,但与后面摘到的一比较,才发现它不是最大的,于是便随手丢弃了。就这样,学生们一路前行,左挑挑,右选选,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麦田的尽头,而此刻,大家依然两手空空,始终没有找到最满意的那根麦穗。
学生们垂头丧气地站在麦田边,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懊悔。苏格拉底看在眼里,微笑着对他们说:“这块麦田里肯定有一根最大的.麦穗,但你们不一定看得见,即使看见了,也无法准确地判断出来,因此,摘到你们手里的才是最大的麦穗。”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机会还有很多,最好的、最大的麦穗一定在后面,用不着急于下手,而事实上,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犹如行走在一片漫无边际的麦田里,每个人都在寻找最大的那根“麦穗”。不过,在机遇面前,有的人瞻前顾后,停步不前;有的人东张西望,优柔寡断。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与成功失之交臂。诚然,追求最大的“麦穗”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把眼前那根麦穗握在手里,才是最实在的,也是最聪明的做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机会也不可能永远摆在那儿,我们必须摒弃心中的贪念,摆脱各种各样的诱惑,及时做出决断,摘下那根颗粒饱满的“麦穗”。
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小时候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二是做一个有名的歌唱家。他把这篇作文交给父亲看,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父亲看后,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有远大的理想,我们非常高兴,也为你感到骄傲,但你必须在当教师和歌唱家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就好比你同时坐在两张椅子上,很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来,要想坐得安稳,坐得舒适,你就只能坐一把椅子。”后来,帕瓦罗蒂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唱歌,并孜孜不倦地沿着这个梦想而奋斗,多年后,他终于摘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麦穗,成为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
人生中的麦穗麦子是可以在两个季节播种的植物,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麦子是能经历严冬仍然能活得很好的植物。
麦子的生命就像人生一样,麦子伴随着秋天的风霜播种下,经过寒露的滋润,在万物都冬眠之计,唯有它独自在广阔的田野中傲然挺立,在皑皑白雪的陪伴下,继续着生命的延续,等待着成熟的季节。
越是成熟的麦子,越懂得弯腰。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麦子成熟以后,沉甸甸的麦穗,并没有将细小的麦秆压断,因为麦秆在面对麦穗沉甸甸的压力时,选择了适当的弯腰。但是,一到冬季,却随处可见被大雪压断的松树,因为树生的笔直,在重压来时不愿意弯腰,所以随着重量越来越大,而不得不被大雪压断。这让我想起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我们欣赏陶渊明的骨气,也很喜欢他诗的意境。但是,“不弯腰”很容易,懂得如何“弯腰”却很难。因为并非人人都是陶渊明,也并非人人都是“卧薪尝胆”的勾践。
古往今来,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都很会隐忍,懂得“弯腰”。汉高祖刘邦,起于泗水亭亭长,面对比自强大的敌人,敢于隐忍,懂得“弯腰”,最终成就了大汉帝国。韩信面对泼皮无赖的刁难,却勇于“弯腰”,承受胯下之辱,后来也成了雄霸一方的诸侯。
当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经过风吹雨打季节变幻,变成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从而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会自然的低下头去,当初那傲然挺立的样子已经不复存在。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经历了社会这场大雨的洗礼过后,我们慢慢就会变得成熟起来,不再是那个年轻时的愣头青,面对一些人和事,我们懂得了低头。
在小时候,也听父亲讲过:
挺得最直,长得最高的那些麦子,并不会结出好的麦穗,它们是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相反,你看那些,压得越低,站得较矮,却最能经受住大自然的考验。这样的麦子结的麦穗,不仅颗粒饱满,而且别有一番风味。
多年以后,才明白父亲的深意。其实,做人和麦子结麦穗的道理一样,懂得适当弯腰的人,都是有大胸怀,大气魄的人。而那些看上去“威武不能屈”的人,却最有可能屈服。
做人应如麦子,在越成熟的时候,越要懂得弯腰。
人生中的麦穗成功背后,其实有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麦穗哲理”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
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
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大麦穗中的美丽一支。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要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但如果在调研基础上果断出手,这样离最大的也差不太多——这就是成功者的“麦穗哲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麦穗哲理的影子,比如抓住创业机会。
盲目草率做决定、犹豫不决空留恨,都是不可取的;
而在创业激情中保持理性,成功几率就很大,就可摘取“最大的麦穗”。
忘了是那位哲人所说的了:“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只要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就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你瞧,创造和创造力,也没啥了不起,只不过是你对“智力肌肉”的锻炼呢。
创业的激情与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情理兼备,“胜利在向你招手,成功在前头”。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