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安遗恨》以多变的情绪集中描写英雄岳飞在临安临刑前一天晚上心潮澎湃的思想过程:对人生的留恋、对敌人的愤慨、对妻儿的眷恋、对命运的悲叹、对老百姓的怀念、对牺牲的慷慨激昂。这些情绪构成了作品以情动人的内涵,也成就了这首名曲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艺术特色
《临安遗恨》是作曲家何占豪“民族音乐现代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现代审美的笔触发展古筝传统手法的同时,也塑造了鲜明的、立体的、真实的岳飞艺术形象,谱写了凄婉动人的旋律,描绘了悲壮的历史英雄人物的最后时刻,其艺术成就在撼人心魄的音乐声中给后世之民族音乐创作以启迪。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筝曲中独占鳌头,成为新老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有其自身鲜明艺术特色的缘故。
1手法简洁,音乐形象鲜明
作曲家紧紧抓住“情”这一音乐发展主线,将英雄所经历的生活图景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一一串起,并借用与民族英雄岳飞形象相关的古曲《满江红》曲调动机。这样音乐结构手法简洁,塑造的音乐形象集中明确、生动鲜明。在音乐的发展中,作曲家没有借助大量的转调、离调来进行,也没有运用庞大复杂的曲式,只是运用了单一主题变奏,仅使用了与D宫系统相近的G宫系统、C宫系统等近关系调的转换。作曲家在转调、离调的手法上简洁、灵活、实用也为作品的雅俗共赏奠定了基础。(如:第1部分b角调和b羽调之间的无痕迹转调;第77小节到第78小节的b羽到e羽的自然过渡;第121小节到第124小节的转调;第353小节到第354小节的小七度跳进造成的转调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第369小节到第370小节的a羽调到e羽调的大二度进行也造就了新颖的音响效果)。欣赏者无须在眼花缭乱的音乐转调中苦寻头绪,使演奏者、听众能轻而易举地进入音乐所刻画的氛围中,被其感染,这种调式发展成为音乐发展的极好手段。且各变奏方法炯异,所表达的意思清晰,音乐叙述的“情”在各段落非常的明确,塑造的音乐形象也就鲜明生动起来。于是,作曲家在作品中所着重突出的各种“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是这部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
2张弛相间,音乐发展流畅自然
张力预设及其发展是音乐获得动力的重要手段,但太多太长的紧张乐段反而会干扰听众对作品的理解,可能会因此对作品集中关注失去兴趣。《临安遗恨》很好地做到了音乐在发展中紧张与松弛的层次安排,其张弛相间的张力理念符合音乐欣赏的规律。如第1段倚窗愤慨的剑拔弩张(紧),思念妻儿的柔情断肠(松),战争场面的风驰电掣(紧),怀念老百姓时的亲切悠然(松),临刑时的激烈碰撞,刑场上的激昂悲壮(紧),英雄精神升华的释然、音乐表现场景的宽广,人们怀念的情真意切(松)。从整部作品的编排来看,其音响逻辑层次张弛相间,音乐的发展流畅自然。这种音乐逻辑与层次进行,符合人欣赏的艺术规律,演奏者、听者都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和巨大的感官刺激。这也是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之一。
3善用乐队,情感发展跌宕起伏
协奏曲的重要部分是乐队。乐队对音乐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自《梁祝》起,作曲家何占豪就善于发挥乐队的巨大作用。通过乐队的协奏来发展音乐、烘托情节,这一技术也是《临安遗恨》的重要艺术特色。笔者在第一次聆听该曲时就被其乐队部分的效果深深感染!如前所述,引子部分悲壮的乐队基调的营造,是乐队展现岳飞深层次情感的第1次动力性呈现;一段段“情”在各段落中的展现,也是乐队所起的桥梁作用使得各种“情”得以串起;各部分的转调也是由乐队完成的;速度、节奏的变化,乐队更是功不可没。这首民族器乐协奏曲探索了一条“民族音乐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正是由于乐队的或悲壮、或浓情、或亲切、或欢快、或激昂、或凄婉、或宽广宏大给予了《临安遗恨》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无疑,何占豪先生在此曲中对乐队协奏的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带来了乐曲情感跌宕起伏的发展。
4善用节奏、速度变化,音乐发展一波三折
独奏乐器古筝在其演奏中自由度极大,如何发挥这一特色又不影响与乐队的合作,是作曲家所要思索的问题。《临安遗恨》成功地解决了筝乐的特色挖掘及其与乐队协作的层次布局,这其中,充分利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是其成功发展筝乐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乐曲一开始,乐队与独奏古筝的齐奏坚定有力,很好地表达了悲愤之情。随后的古筝“独语”式乐句是前句的对比,速度渐快后渐慢,乐曲进入舒缓的第2部分。第2部分规整的节奏、平稳的速度表达了英雄之亲情。第3部分开始时的进行曲式的节奏型很好地传达了战争的信息,使得情绪一下子紧张、高昂起来,独奏部分的“紧拉慢唱”将这一战场气氛立刻烘托出来,中间有一些齐奏的段落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准确地描绘了英雄跃马疆场的雄姿。突慢的下行齐奏音乐将我们的思绪带回现实中,乐曲在有变化的乐队节奏伴奏下“述说”了“军民之情”(谱例5),这部分的乐队伴奏节奏变化较多,主要表现“民众”情绪的变化。齐奏慢速的沉重音响使我们感觉又回到了牢狱之中,进而来到刑场。自由的古筝独奏段,节奏变化亦较多,暗示了刑场的紧张、英雄就义的壮烈。最后部分的宽广节奏在平稳速度中显得豪迈、辉煌,昭示了英雄之魂必将与日月同辉,最后在齐奏中果断结束全曲。作曲家很好地利用节奏和速度塑造了一段段“情”,描绘了一场场“景”,并用之进行了情感和场景的转换,整个乐曲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油然而生。
《临安遗恨》还有其他手法,比如善于运用乐句间的“对答”来发展情绪,转换情感,使得乐曲或亲切感人或催人泪下。音乐的走向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开发已在陈爱娟、闫爱华等人的文章中有所诠释,作品在审美上的古今链接和现代发展也已在樊艺凤、崔潇然等人的文章中有所解析,在此不再赘叙。
参考文献:
[1]陈爱娟.古筝艺术的新起点:首演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有感[J].福建艺术,2009(1):13-14.
[2]徐冬.古筝新声: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述评J].人民音乐,2011(12):24-25.
[3]樊艺凤.筝乐表现的本质考察及审美细节把握[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21(3):52-54.
浅谈古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摘要]《临安遗恨》是一首由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该作品是以古曲《满江红》为素材,同时结合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的传奇故事,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的情感而流传千古,深受古筝演奏者的喜爱.本文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分别对该作品的曲式、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希望能给演奏这首作品的器乐学生提供一些更好的帮助.[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奏技巧;情感一、何占豪先生简介何占豪先生是浙江诸暨人,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中国杰出的音乐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它主要作品有: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孔雀东南飞》、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等等.在近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不可胜数.他在民族器乐演奏技巧和民族器乐表现力的拓展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许多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的年轻艺术家.二、《临安遗恨》故事背景1.艺术背景:由于作家何占豪先生有感于岳飞的英雄事迹,以古典乐曲《满江红》为素材,1990年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又将此曲改为古筝协奏曲.协奏曲主题表达了宋高祖赵构与秦桧勾结用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临安,解除岳飞兵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国家面临危难的焦虑,对亲人处境的牵挂,对敌论文范文奸臣的愤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无门的无奈和遗憾而引发的壮志未酬的感慨。
2.历史背景: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靖康之变”北宋亡.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320年.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二十岁从军,勇敢善战,他统率的岳家军,曾多次打垮强大的敌人,成为抗金的主导人物.因力主北伐,不附和议,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被陷害时只有38岁,临刑时在狱中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三、作品的曲式分析及演奏技巧为了更好的理解该作品表达的内容,我们先来读一读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今译:面对金人的侵略使我愤怒至极,这口气难噎.当急骤的雨声停歇了,我倚着高楼的栏杆抬头远望为之长叹,报国的斗志未酬,情绪何等激烈.我三十多岁正当壮年到处奔走,所得功名有如尘土一样低微,为抗金报国,转战南北,披星戴月.时间不可轻易对待,要为国耻赶快建功立业.一转眼青壮年变成白头翁,如果一事无成,到那时后悔莫及,岂不是白白悲切!靖康年间北宋王国的耻辱,这个仇恨和臣子的心中的怒火,何时才能消灭.我要驾着战车,踏破宋江金边界,怀着灭敌的雄心壮志,满腔愤怒,生吞胡虏肉,喝尽敌人血!等我从头知彻底,统一祖国沦陷区,就去朝见皇帝.这首曲子为带再现的多段体曲式:1.曲式结构:引子7+A(8-36)+间奏7+B(44-87)+间奏6+C(94-196)+间奏6+D(203-237)+间奏5+E(243-309)+间奏7b羽调式e商调式b羽调式a徵调式e商调式+A’(317-341)e羽调式2.曲式分析:这首作品是以南宋名将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为素材,采用了岳飞词《满江红》古曲的音乐主题,讲述的是岳飞在狱中对战斗生涯的回忆和对亲人思恋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对敌论文范文奸臣的愤慨,对自己命运悲叹,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引子7小节,由钢琴伴奏声部运用极强力度的音阶式模进下行引出古筝独奏部分.钢琴伴奏一连串的右手七和弦和左手三和弦显得那么的悲壮,接着有同时进行的八度音程从高向低音级进,烘托出历史背景和宋王朝的历史画面.古筝谱的第一小节开始延长休止,仿佛民族英雄岳飞在狱中低着头思恋着祖国和亲人.右手一个中音区的一拍铿锵有力的七和弦把听众带入音乐主题,左手一个刮奏,直刮至底.音乐的序幕慢慢拉开,逐渐把人与心带入正题.整个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情绪都显得那么悲壮、忧怨、愤怒.A段:A(8-36)为A乐段.紧接着第十六至十九小节在高音区用长摇指奏出悲伤的旋律,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有着鲜明的对比,在二十五小节一连串的模进变化的节奏音型由慢渐快再由快渐慢的弹奏中结束.由慢逐渐渐快,由弱逐渐渐强.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狱中的岳飞脚戴铁镣,肩扛枷锁,依然忧国忧民、坐卧不安的焦虑之态.在演奏该段中,应控制力度、音色,触弦不要随意,应多采用靠弦法,应强调一点,左手揉弦不要密、重,应自然,在延续音时值的基础上,达到以韵补声的音色效果.注意上下滑音、按放弦的速度及力度准确.整段演奏是不能越弹越慢,抒发感情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B段:间奏7+B(44-87)为B乐段.乐曲进入慢板段落,旋律比较伤感,和声饱满协和.在钢琴舒缓、柔和的伴奏下的独奏,描写了曾有过和平宁静的大好江山.岳飞在平静的思恋与他一起厮杀战场的将士们.边疆战事急,乐曲突然转入节奏急促的旋律演奏中,古筝的双手快速点弹,描绘了抗战英雄岳飞率领三军将士,为保卫江山社稷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C段:间奏6+C(94-196)为C乐段.快板部分,是描写战争场面,在健如马蹄声由远而近的伴奏音型中,古筝以均匀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主,用双手点指的手法演奏出主题的旋律.这里右手中指每拍第一个为音的扫弦,与以往的双抹相比,在力度上要集中,音色要厚重.将抗战英雄岳飞辉煌的战斗生涯,长驱直入的豪情壮志,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思恋,对敌人与奸臣的深痛欲绝的经历描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正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C段在一段激烈上行模进音演奏后,用古筝快速摇指和双手快速点弹的演奏将古曲《满江红》音乐主题思想展开、衍变,时急时缓的旋律进行.在演奏双手点指时要清晰,每个音要有颗粒感,保持右手协调,大臂手腕避免紧张,以免影响速度,右手要松弛,十六分音符要均匀.分指演奏的过渡句,力度,速度要保持,分指演奏手法的关键在于弹某一个音时,另一手指应提早准备下一音的位置上,才能连贯、均匀,这里手腕不要跳,出现不宜太深,做到低抬快落.再现主题时,摇指音色要亮,指甲尽量靠岳山处弹奏,情绪要高昂.在本部分结尾处的双手八度交换进行,音要整齐、有力.突出右手的重音,即每句的音头.最后结束在下行带有爆发力与准确性的短摇音上.D段:间奏6+D(203-237)为D乐段.这段增加了泛音,使音乐内容更为丰富,如水珠般晶莹剔透,要注意泛音触弦的位置,在琴码与岳山之间二分之一偏右处,在使用泛音时要追求透亮的音色.双手按音时要轻,同时触弦后,立即离开,如蜻蜓点水般.他遗恨没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没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仿佛看到他苍劲有力的“还我河山”的横书,也读出了他“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悲烈和对生命的眷恋,38年的时间没有能“踏破贺兰山缺”而屈死于“莫须有”.
参考文献:[1]高亮.古曲新韵——从两方面试析《临安遗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2]邓昆.有感古筝与钢琴协奏《临安遗恨》[J].大众文艺,2010,(09).[3]蔡振宇.十指间挥洒男儿情怀——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J].大众文艺(理论),2008,(07).[4]张维国.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听何占豪协奏曲《临安遗恨》随想[J].实用影音技术,2004,(02).[5]盛秧.何占豪的英雄“情结”——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与《西楚霸王》评析[J].乐器,2007,(04)
浅谈古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摘要:《临安遗恨》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名曲,作品以南宋爱国将士岳飞的《满江红》改编而成。作品将民族性的音乐旋律与现代化的和声语言相结合,将人物形象的旋律化塑造以及变奏主题与叙事性题材相结合,将传统器乐技法与外来乐器融合,并采用独特的转调和创作布局,体现出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临安遗恨古筝协奏曲艺术特色
古筝的演奏艺术历久弥新,自秦朝以来,一代代音乐工作者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古筝的演奏技法,从对技法、曲目、美学、表演等不断的改进、优化,形成了演奏的许多规律和方法。古筝作为民族器乐,必然要以音乐演奏来展现曲目美、音色美、形象美,并随着社会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丰富演奏形式,才能避免其单调乏味,才能更好的传播古筝文化,演奏古筝乐曲,展现古筝艺术魅力。而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正是这样一首迎合时代的审美理念,富有其音色美、曲目美、形象美的这样一首作品,更是一首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和思考的音乐作品。
一、古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
古筝曲《临安遗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所作。作品以南宋著名抗金将士岳飞的英雄事迹为题材,以岳飞的《满江红》词为曲调素材,用单一主题变奏创作而成。《临安遗恨》最初是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一首中阮协奏曲,1992年被他改编成了古筝协奏曲。整首乐曲以《满江红》的曲调为旋律素材表达出了英雄将士岳飞被奸臣所害,囚禁于临安大理寺狱中,临刑前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对江山社稷的担心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伤感、忧郁的情绪。
《临安遗恨》是一首古筝协奏曲。协奏曲是以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一同表演的大型器乐套曲,产生于巴洛克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得以完善。在《临安遗恨》这首乐曲中,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并使得古筝音乐的演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独奏。使人在听觉上感受到其旋律的优美,和声的丰富,在视觉上使人感觉到其舞台更加的丰满。
二、《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
(一)《临安遗恨》的结构特色
《临安遗恨》这首乐曲是一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以古曲《满江红》的曲调为主题的变奏创作。全曲分为七个部分,其结构为:引子、A、A1、A2、A3、A4、A5(尾声)。
引子由钢琴引出,一开始调性还不明晰,紧接以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下面就是连续的八度下行级进,表现出了愤恨悲伤的情绪。之后有六个部分,分别为:A段精忠报国;A1段征战沙场;A3段重振山河;A4蒙受冤屈,A5壮志未酬。在结尾处旋律回到了主题,但是主音调也发生了转变。钢琴和弦的半分解织体体现着古筝的清新与雅致,表现出人们对大将英雄的回忆与哀悼。在最后铿锵有力的结尾处钢琴与古筝合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表现出世人对奸臣、小人的憎恨,强调出乐曲的主题“恨”。
⒈引子(1-50):
乐曲的开始是以钢琴激昂、悲壮、有力的注式和弦开始,下面古筝以铿锵有力的和弦配合左手的大幅度刮奏,展现出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气势,同时也表现出了悲壮的情绪,明确了乐曲的基调。然而在引子部分的长摇出现就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故事主人公内心的愤懑、纠结和痛苦。这段的节奏比较自由,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也比较鲜明,在25小节后的旋律级进和速度的变化更加强了这一段的戏剧性变化,同时钢琴的伴奏也尤为重要。
2.慢板(51-96):
这一部分是乐曲的主题段落,主题在D大调上出现,是以传统古曲《满江红》的旋律发展、变化过来的。这一段充分展现出祖国美好山河,表演自然、大气,仿佛回到故事发生的那一刻,岳飞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在67小节处乐曲转到了G大调的主题,思想由原来感慨、沉醉祖国美好河山转变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对祖国江山社稷的担忧。一边是金兵一次又一次的对大宋的侵扰;一边是大宋朝廷里明争暗斗。这部分是故事主人公内心的真情流露,表达出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演奏这部分时需要以音乐的动人为基点,强弱的变化需要进行细微的处理。
3.第三部分(97-207):
第三部分的情绪与第二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一幅金戈铁马,冷兵器相见,战鼓阵阵作响的画面,特别是在扫摇部分的快结尾处,鲜明地表现出冷兵器相接的残忍与无情。在第三部分刚开始的时候钢琴奏出低沉有力的附点节奏,形象的模仿出马蹄的声音,仿佛奔驰的战马把人带到了浴血奋战的疆场,然后古筝的出现,让战场的局面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危险,似乎看到了大将岳飞率领千军万马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浴血奋战。在快速轮指部分,要合理安排好执法,指尖发力,每个音要颗粒饱满,力量匀称,音与音之间要干净。
4.第四部分(208-244):
這一段是对慢板旋律的模仿。在这里上一段音乐的情绪戛然而止,钢琴弱奏进入,奏出仿佛远处钟声的音响,古筝对第二部分进行再现模仿,只是第二部分的音乐要柔和、细腻。好像一个人的夜晚,独自思索着,仰望夜空,无限的思念与回忆,还带有落寞的心情。在这一段尤其需要注意音色上的处理,强弱的对比。
5.第五部分(245-310):
在这一部分音乐相比前面的会显得轻快活泼了很多,好像故事的主人回到了年少时候,仿佛是在主人公儿时习武的场景。英雄也会有稚嫩的时候,也会有在母亲膝下承欢的时候,这是一个英雄的另一面。
6.散板(311-结束):
这部分整个都由散板构成,这里是以华彩段的演奏手法进行的,这时钢琴停,古筝以左手的扫为主,右手以摇和扫摇为主,声音铿锵有力,表现出岳飞从回忆回到现实,当岳飞就要走上刑场,带着对朝廷的愤懑、对江山社稷的担忧、对亲人的牵挂,音乐情绪变得复杂、心酸。在这里音乐结束在了G调,这是主题音乐的第三次重复。这一段音乐思想比较复杂,既有黎民百姓对奸臣的愤恨,也有百姓们敢怒不敢言的矛盾心理,最后的和弦好似声声长叹,叹息岳飞的悲壮与对社会的无奈。
(二)《临安遗恨》的旋律与和声特色
1.民族性的旋律与现代化的和声语言相结合。
《临安遗恨》的主旋律摘选自古曲《满江红》。《满江红》是为元代文人萨都刺所作的一首词《满江红·金陵怀古》而配的曲。中国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在1925年时,用此曲为岳飞的《满江红》填入词后广为流传的。原曲为典型的民族五声徵调式。在改编时,作曲家将明亮、豪迈的徵调式变成了色彩暗淡的商调式和羽调式,表现出一种婉转、哀怨的情感,而且可以更加细腻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也更加形象地塑造了主题形象,还有一些经过音、辅音、偏音的使用,使得音乐婉转、动听。由于五声调式在正音上构建的和弦都是协和的和弦,缺少推动性和展开性,使得音乐色彩单一,需要表达愤怒、纠结、紧张的情绪还是不够的。作曲家就在多处使用了减小七、减三、减七等的不协和的音响效果,还使用了持续进行不解决和延迟解决的现代和声处理,使音乐情感丰富,旋律感人、动听。
2.人物形象的旋律化塑造以及变奏主题与叙事性题材相结合。
旋律形象塑造及变奏是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用技法。而通过变奏来塑造一个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叙述主人公生平的故事以及思想情感的变化的乐曲,《临安遗恨》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作品。“旋律美”是中国人欣赏乐曲的一种审美倾向。音乐家过人的才华也正是“旋律美”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使听众认可的。《临安遗恨》与何占豪先生早年的器乐作品《梁祝》一样,都是以旋律塑造主题形象。但其也有不同点,就是《临安遗恨》用一个单一的主题变奏,表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志、沙场征战之功、忧民思亲之情、山河重振之愿、蒙冤受屈之怨、壮志未酬之恨的一系列故事。
3.传统器乐技法与外来乐器的融合。
《临安遗恨》是将中国音乐体系与欧洲音乐体系相结合的器乐作品,换言之也就是古筝与钢琴或管弦乐队的结合。古筝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有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到近代更是形成各种技法独特、风格多样的艺术流派,作曲家们也不断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筝曲,因而古筝对不同风格流派的特点进行了吸收、融合,音乐的表现力也不断地增强。由于传统音乐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在表现某一地域的作品也应用适合该地方的艺术演奏技法为主。所谓“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因而此曲就非常具有浙江音乐风格的作品。《临安遗恨》这首作品不仅有“清弹”“点指”,还有各个流派的扫弦、摇指、刮奏,所以说《临安遗恨》这首乐曲是对浙江筝曲的继承与发展。在钢琴的伴奏方面,钢琴本身就是极具表现力的,其音域宽广、擅长演奏和声、和弦与节奏。钢琴在这里使用了连奏、琶音、断奏、震音的演奏手法,可以与古筝相互应答,渲染音乐情绪,为呈现主题烘托背景,表达感情深化内涵。所以说,古筝与钢琴虽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在此曲中却可以各显其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古筝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
(一)以对作品的深入了解作为前提
音乐作品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一首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更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结晶。所以仅从技术角度来认知和演奏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需要充分做好案头研究工作,对作品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深入浅出的挖掘和认识,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和感受,并以此作为演奏的基础所在。筝曲的演奏不是空架子,不是将曲子的旋律单纯在琴上“抓”下来,而是要给予乐曲以血液和肉体,赋予音乐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将音乐得以升华。《临安遗恨》这首乐曲,要让聆听者在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中,听出演奏者所叙述的故事,扫摇部分的旋律要有气势和激情,到最后面的不协和音的双摇(或扫摇)部分,要让聆听者感受到冷兵器的残忍和无情。这都是演奏者自身要对乐曲所进行的了解。
(二)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
古筝演奏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如果想要获得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演奏基本功作为前提。比如,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人,是不可能饱含感情的朗诵诗文的。所以说要想具有丰富的古筝音乐表现力,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保障。很多著名的演奏家或歌唱家,每天依旧坚持着基本功练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古筝演奏者来讲,无论是演奏的姿势、演奏的手型、左右手配合的技法等,都要予以“回炉”和不间断的温故。这样基本功越熟练,获得良好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就越坚实。而且通过这种基本功的训练,也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演奏和练习的习惯,这是演奏者所终身受益的。
(三)以丰厚的文化修养为保障
古筝作品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除了音乐之外,更与文学、历史、地理、美术等相关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要想深刻的表现一门艺术,就必须要具有广博和丰厚的文化修养,这样能够帮助演奏者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审视和体会音乐作品,从而对音乐作品有新的认识和升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当前很多科班出身的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并不高,这已经是一个毋庸质疑的事实。所以演奏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这些不足,尽可能的完善自己,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技术在本质上获得提升。
(四)以丰富的舞台实践作为补充
公开演奏是古筝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是需要以丰富的舞台实践作为基础。而当前多数演奏者都存在着舞台实践不足的问题,平时在台下演奏得十分流畅,但是到了舞台上就非常紧张,患得患失。这种状态的演奏,是不可能具有良好音乐表现力的。人常说“熟能生巧”,舞台实践多了,这些负面情绪也就会逐渐调整好了。因而作为演奏者来讲,要尽可能多的进行舞台实践。
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从事音乐表演或教育的人来讲,传承弘扬古筝艺术是自己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将民族性的音乐旋律与现代化的和声语言相结合;将人物形象的旋律化塑造以及变奏主题与叙事性题材相结合,将传统器乐技法与外来乐器融合,并采用独特的转调和创作布局,体现出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民族特色。作品以其富于特色的音色美、曲目美、形象美而成为经典古筝名曲!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欣赏[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马西平,周伟,安航.交响音乐赏析[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刘晓静.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J].艺术教育,2008,(12).
[6]刘智强.李斯特的音乐思想[J].北方音乐,1997,(05).
[7]张娜.李斯特管弦乐“主题变形”技法的表现性意义[J].乐府心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