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项目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项目后评价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后评价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在一定的期限内,对项目实施全过程所进行的评价工作。即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系统回顾,与项目投资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以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投资决策管理,为项目规划编制、投资计划编制、项目建设管理及生产运营整改建议等工作提供借鉴,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全资或控股(含间接控股)的新建、扩建和增容性技改电源项目、煤炭项目及其他投资建设项目。
第二章项目后评价依据
第四条主要依据
《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
第五条其他依据
(一)项目投资决策论证报告、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各阶段设计及审查意见、评估报告、核准批复意见等。
(二)设计、施工、设备、材料、监理、调试等重要的招投标及承发包工程合同。
(三)设计变更(变更设计)、会议纪要等文件。
(四)竣工验收报告、达标投产报告、决算审计报告。
(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统计报表。
第三章项目后评价内容
第六条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投资决策评价、建设实施评价、生产经营评价、财务评价、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采用新技术评价等。
第七条投资决策评价的主要内容:决策依据是否正确、论证方法是否得当等。
第八条建设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设计方案及重大设计变更(变更设计)、各项合同执行、三大控制(投资、工期、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供货单位等合作伙伴的选取,资金支付和管理,分部调试及整体试运、工程竣工和验收管理等。
第九条生产经营评价的主要内容:全厂热效率、平均
发电标准煤耗及供电标准煤耗、厂用电率、耗水率、主机设备及主要辅机设备选型等技术指标和设计能力达标状况等,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非计划停运次数、“三电”(电价、电量、电费)控制指标等。对供电煤耗等消耗性指标偏高的机组,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意见。
第十条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
财务评价的边界条件:煤炭价格走势、机组利用小时、贷款利率、电价、投资决算等;财务评价指标: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及其未来5年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评价指标。
第十一条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排放控制、环境治理和保护、水土保持、征地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行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等。
第十二条采用新技术的专题评价,例如600MW及1000MW超超临界机组、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300MW及6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600MW无烟煤超临界机组、600MW超(超)临界供热机组,环保(脱硝)、节能及节水新技术等。
第四章项目后评价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后评价归口管理部门设在集团公司计划发展部,其他如工程部、财务部、生产部、科环部、营销部及华电煤业集团等为配合部门或单位。
第十四条在项目后评价期间,相关分公司(或子公司)及项目公司应设临时机构,负责本项工作的开展。
第五章项目后评价程序
第十五条在项目投产1年后,项目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向集团公司提出开展项目后评价的请示。
第十六条集团公司在接到请示2周内进行批复,具体批复评价内容、范围、深度和时间进度,明确评价方法和评价单位。
第十七条集团公司在正式收到项目后评价报告1个月内组织评审,对项目批复的评价内容、范围等进行审查,并下发审查意见。
第六章项目后评价编制单位
第十八条为使项目后评价工作能有效实施,公正、科学的反映项目实际情况,由集团公司组织项目公司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招标选择(或直接委托)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
第十九条项目后评价单位(或联合体)应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并有两个以上同类型工程设计或后评价业绩。
第二十条项目后评价单位的选取应避免出现“自己评价自己”现象,凡是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估、设计、监理、工程建设等业务的机构不宜从事该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第二十一条项目后评价单位要按照工程咨询行业的规定及后评价合同的要求,独立、科学、公正的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项目后评价承担单位应负有保守国家机密、商业机密的责任。
第七章项目后评价成果应用
第二十三条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结论将为后续同类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将为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良好的经验及其建议;将为项目的安全生产运营,提出合理有效的经营责任目标及整改措施;将为项目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将为集团公司新技术的应用提出发展方向和经验。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与方法2加强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一方面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实行项目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另一方面对投资项目要逐步强化监督管理,以确保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对于投资项目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限投入能产生较大的投资效益。二是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前期评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但前期评价中所做的预测分析是否准确,需要后评价来检验。
项目后评估是指在项目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后的一定时期,对项目的运行系统、客观地进行全面评价,将项目决策预期效果与项目实施后的终期实际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综合的对比考核,并以此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理;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效益进行系统审计,对项目投产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的方法。
项目建设是一个投资多、耗时长的生产过程,并且有一次性投资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意外风险和干扰因素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通过项目后评估,为未来的项目决策提供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实现投资项目的最优控制。
项目后评估是一门独立的、有别于项目评估的技术经济学科。在我国,项目后评估属新生事物,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项目后评估的程序
1、设置项目后评估管理机构
在项目主管部门内组建后评价组织管理机构。组建后评价管理机构的目的是为企业决策层服务;结合项目特点制定指导开展后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后评价工作程序;制定后评价实施计划;选择后评价项目,组织培训后评价工作人员或直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判断评定后评价质量;建立后评价数据库;审核、监督下属的或委派的后评价机构所做的后评价报告及工作,并向企业决策层提交审核报告及综合报告,供决策参考。
2、为了保证后评估工作质量,进行项目后评估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提出问题。即明确项目后评估的具体对象、评估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2)筹划准备。主要任务是组建一个评价领导小组,并按评价要求制订周详的项目评价工作计划。
(3)深入调查,收集资料。主要任务是根据评价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调查提纲,并开展实际调查工作,收集后评估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
(4)分析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5)编制评估报告。将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编制出项目后评估报告。
二、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一般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分析内容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和发展五个方面。建设项目后评估,要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结合项目投资主体的实际情况,兼顾项目所在地区、社会和国家利益,以项目目标、过程、效益、持续性评估为主。对有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的规模、国家或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的评价意见,以项目建设前后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估内容。
1、目标评估
目标评估就是通过项目实际产生的一些经济、技术指标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检查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达到目标的程度,从而判断项目是否成功。
(1)与前期确定的立项条件、决策依据、决策程序比较是否发生偏差;
(2)检查项目实际工艺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达到目标的程度等。
(3)投资使用情况评估。投资使用情况评估是指将项目原定的预算和资金投入计划同实际发生的投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过程评估
项目的过程评估是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回顾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效率作出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勘察设计评价、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和生产准备等项工作的评估。主要内容:
(1)对施工准备、招标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评估;
(2)各种合同执行情况评估;
(3)对项目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的验证;
(4)对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
(5)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条件分析;
(6)项目的经营效益分析;
(7)对生产和销售情况、原材料、燃料供应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等进行评估。
3、效益评估
效益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效益评价包括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从项目投资者的角度,根据后评价时点以前各年实际发生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重新预测得出的项目计算期内未来各年将要发生的数据,综合考察项目实际或更接近于实际的财务盈利能力状况,据以判断项目在财务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并与项目前评估相比较,找出产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采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对后评价时点以后项目计算期未来各年度预测的财务费用与财务效益进行调整,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据此判断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效益评价中选用的数据要求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包括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投资报表、竣工决算表、竣工验收报告和生产单位提供的各年年终会计报表等。主要内容: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和偿还能力分析;财务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对比分析;财务状况的前景与措施分析;应考虑财务参数变化和物价上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财务效益实现程度,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
4、持续性评估
持续性评估就是对项目在未来运营中实现既定目标以及持续发挥效益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性分析。即项目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可以持续;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地持续实施,项目业主是否愿意并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持续实现既定的目标。
项目的持续性评估从政府政策、管理组织和社会群众的参与、财务、技术、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态,以及外部因素等各个方面来评估分析项目在物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持续性,并指出保持项目持续性的条件和要求。
持续性评估是对项目是否持续发挥投资效益、企业发展潜力和进行内涵性改造的前景等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判断,提出项目持续发挥效益需具备的内部、外部条件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5、影响评估
影响评估是对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国家、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所进行的评估,据此判断项目决策宗旨是否实现,重点分析项目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影响评估的内容包括经济、技术、环境社会影响等方面。
(1)项目经济影响评估主要分析和评估项目对地区、行业、部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如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影响,对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以及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并对项目所用国内资源的价值进行测算,为在宏观上判断项目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同时,分析项目对地区、行业、部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长远影响。
(2)项目科技进步影响评估主要分析项目对国家、部门和地区的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项目所选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分析评估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或者引进的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及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装备进行对比;并对本部门、本地区技术进步的作用和取得的潜在效益进行分析评估。
(3)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主要是对照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实际影响,审查项目环境管理的决策、规定、规范和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效果。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项目的污染源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4)社会影响评估包括: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影响;对就业的影响;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影响等。
6、管理水平评估
管理水平评估是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各阶段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做出评估。主要内容:
(1)分析和评估他们是否能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各项工作;
(2)他们是否与政策机构和其他组织建立了必要的联系;
(3)人才和资源是否使用得当;
(4)他们是否有较强的责任感等。
三、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由于现阶段企业对建设项目尚没有规范、完整地开展后评估工作,在选择评估方法时,可采用对比法和成功度法;在选取评价指标上,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循序渐进,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建设项目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外项目后评价实践中,总体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此提出以下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分析法(简称LFA)和成功度分析法(即打分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项目后评估的基本方法,它包括前后对比法与有无对比法。
(1)前后对比法
将项目实施前与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情况加以对比,测定该项目的效益和影响。在项目后评估中是将项目前期阶段,即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前评估阶段所预测的建设成果、规划目标和投入产出、效果和影响,与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情况相比较,从中找出存在的差别及原因。
项目建成后对各指标以原预测指标数为基准,评定实际实现指标数值。变化和差距等于实际实现指标减去原预测指标。
(2)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法是指在项目地区内,将投资项目的建设及投产后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同如果没有这个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由于项目所在地区的影响不只是项目本身所带来的作用,而且还有项目以外的许多其它因素的作用。因此,这种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这些影响中项目的作用和项目以外的作用,评估项目的增量效益和社会机会成本。
项目的有无对比不是前后对比,也不是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测效果之比,而是项目实际效果与若无此项目实际或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对比。
2、逻辑框架分析法(LFA法)
LFA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的目标等方来评估一项活动或工作。LFA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估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手段进行逻辑关系分析。
(1)项目目标:体现为企业发展计划、规划、政策方针等对项目提出的目标要求,往往是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项目必须与国家发展目标、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等要求相联系。项目目标往往需要多个具体目标(单项工程)的贡献才能实现。
(2)具体目标:是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是项目达到的直接效果和作用,是项目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项目为企业和社会群体带来的效果。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决策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评估确定,往往一个项目有多个具体目标。
(3)项目产出: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直接产出物。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各项成果是为实现项目目标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它们从其效果来看应是合适的、必要的、足够的。
(4)投入和活动: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包括人、财、物和时间等的投入。投入活动要详细到可以运作的程度,要做到可行性和可信度的结合。
3、成功度分析法
成功度分析法是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成败程度给出一个定性的结论。成功度就是对成败程度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成功度可分为五个等级,各个等级的标准如下:
(1)完全成功的。用AA来表示,表明项目的各项目标都已全部实现或超过;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效益和影响。
(2)成功的。用A来表示,表明项目的各项目标都已全部实现;相对成本而言,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益和影响。
(3)部分成功的。用B来表示,表明项目实现了原定的部分目标;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和影响。
(4)不成功的。用C来表示,表明项目实现的目标非常有限;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效益和影响。
(5)失败的。用D来表示,表明项目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根本无法实现;相对成本而言,项目不得不终止。
在测定各项指标时,采用打分制,按评定等级标准A、B、C、D四个等级来表示。通过指标重要性分析和单项成功度结论的综合,可以得到整个项目成功度指标,也用A、B、C、D表示,填在表的最后一行。
四、主要结论
通过对已经完成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检验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同时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确保项目的成功和有效。
1、通过项目后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项目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2、通过项目后评价,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避免建设项目的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3、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与方法3导读:投资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出资方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项目后评价反馈的信息,可以发现项目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也能总结项目中的先进做法和措施,提高项目决策与建设管理水平。本文将对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为大家完成项目后评价工作、编写后评价报告提供参考。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全过程回顾与评价、效果效益和影响评价、项目目标和可持续评价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以下以工程类项目为例对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本文所述的项目后评价,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1项目建设全过程回顾与评价
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回顾和评价,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建设准备、项目建设实施、项目投产运营。
前期决策阶段
对前期决策阶段回顾与评价的重点是项目决策的正确性;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分析项目目标实现的程度、产生差异或失败的原因。合理性和效率是本阶段评价衡量的重要标尺。
建设准备阶段
对建设准备阶段回顾与评价的重点是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开工前的各项报批手续是否齐全,包括勘察设计方案、投融资方案、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开工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人员准备,以及许可开工的相关手续情况。本阶段效率是评价衡量的重要标尺。
建设实施阶段
对建设实施阶段回顾与评价的重点是工程建设实施活动的合理性和成功度,项目业主的组织能力与管理水平。包括合同执行与管理,重大设计变更,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与效果,资金使用与管理,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设期的组织与管理。此阶段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效益是评价衡量的重要标尺。
投产运营阶段
对投产运营阶段回顾与评价的重点是项目由建设实施到交付生产运营转换的稳定、顺畅。包括评价生产准备的充分性、竣工验收的合规性和完善性、资料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组织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性等。项目效益和可持续性是本阶段评价衡量的重要标尺。
2项目效果效益评价
项目效果效益评价是对项目实施的最终效果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即将项目的技术效果、经济财务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所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全面对照,分析实现程度,找出变化差异。
技术效果评价
针对项目设计运行状况,对工程项目所采取的工艺流程、装备水平进行再分析,主要关注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
财务和经济效益评价
对项目的盈利、清偿能力、财务生存和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时需根据项目实际运营指标,按照内、外部因素更新后的预测数据,全面识别和调整费用与效益,编制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判别目标效益的实现程度。
管理效果评价
对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组织管理机构的合理性、有效性、项目执行者的组织能力与管理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与监督体制的评价、组织结构与协调能力的评价、激励机制与工作效率的评价、规章制度与工作程序的评价、人员结构与工作能力的评价、管理者水平与创新意识的评价等。
3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建设产生的间接效益进行评价,一般包括环境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对照项目前期评估时所批准的环境影响相关文件,依据环境评价验收文件和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评价项目对所在地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当地环境对项目后续发展的许可容量等。评价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污染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
社会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是指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可包含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增加就业、收入分配、改善生活、技术进步、民族宗教等方面。评价时要确定受影响人群范围,有针对性的反映其受影响程度及对影响的反作用,评价方法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做出综合评价。
4项目目标评价与可持续性评价
项目目标评价与可持续性评价是在前述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项目立项决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合理性,并就项目持续发展能力与存在问题,对项目的成功度做出综合性评价,得出项目后评价结论。
项目目标评价
项目目标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项目前期评估中预定的目标,分为目标实现程度评价和目标合理性评价。实现程度评价一般按照项目投入产出关系,分析层次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可能性以及实现程度,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用量化指标进行表述。合理性评价是指项目原定目标是否符合全局和宏观利益,是否得到政府和政策的支持,是否符合项目当地的条件等,常用分析方法包括目标树法、层次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之后,对项目是否可以按照既定目标继续执行和发展的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时要列出制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的原因分别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可持续性,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内部因素如财务状况、技术工艺水平、管理体制等,外部条件如资源供给、自然环境、生态要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项目成功度评价
项目的成功度评价是
对项目进行更为综合的评价判断,综合得出项目总体成功与否的评价结论。一般以指标评定形式,由进行评价的专家或机构对工程项目设定的测评指标及其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评级,并按规定等级判断项目成功的程度,做出总评价结论。
5主要经验和教训、对策与建议
通过项目全过程回顾与评价,归纳出对项目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全局具有参考作用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对策与建议。
经验和教训
经验和教训应从项目、企业、行业和宏观四个层面分别进行分析。这样做,一是有利于改进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水平;二是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三是有利于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四是有利于今后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总结经验、教训还应注重可复制性,对于在今后项目筹划和管理中有借鉴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教训应重点总结,增强后评价成果对未来工作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提高后评价工作的实用性。
对策与建议
对策与建议同样可从项目、企业、行业和宏观四个方面分层次提出,对执行中的项目提出改善对策与建议,对企业投资和运营管理提出完善对策与建议,对国家和行业政策制定提出改进对策与建议。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