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3篇

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3篇

标签:时间: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和绿色经济等四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到20xx年,四大新经济占GDP的比重有望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如何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是关键。研究认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和绿色经济等四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实践充分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正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新版图。

  20xx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约16%。世界各国正加速新兴技术研发,积极抢占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持续释放数字经济红利,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球接人工业互联网的设备数量有望从20xx年的26亿件猛增至20xx年的100亿件,到20xx年将助推相关行业创造超过8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20xx年已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2.9%。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5%,已经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未来5-10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5G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居民消费升级对数字技术和经济需求的持续增加。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将进一步拓展,我国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在内的数字经济仍将持续较快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为40万亿-4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

  智能经济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

  人工智能是具有“头雁”效应的基础性技术,技术突破快,带动作用强,正在走出实验室,进入现实世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技术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为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新风尚,智能经济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正在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据全球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统计,20xx年人工智能行业总产值为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0%以上,到20xx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9万亿美元。到20xx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GDP增长14%,对世界经济贡献达15.7万亿美元,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20xx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仍然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但是,智能经济在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程度越来越深,智能经济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智能经济相关产业规模庞大。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接近4万亿元。未来5-10年,随着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望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到“十四五”末,产业规模有望突破7萬亿-8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3%。

  生物经济将成为快速发展的新产业

  美国著名趋势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指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目前,生物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基因检测、基因编辑技术正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速度发展,细胞和基因疗法技术日益成熟,生物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正在引发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深刻变革。突飞猛进的生物技术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生物经济。

  2013-20xx年。全球生物产业产值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世界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根据大观研究(GrandViewRe?search)测算,20xx年全球生物技术产值为3696亿美元,到20xx年将达到7271亿美元。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速,20xx年产业规模接近5万亿元。展望“十四五”,以基因测序、合成生物技术、液体活检、细胞免疫治疗、生物大数据、生物仿制药、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将带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到20xx年产值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有望超过3%。

  绿色经济成为持续较快发展的新趋势

  绿色经济主要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近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推广,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如,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大幅提高,目前已达到26.3%,比10年前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成本却从1990年的每瓦8美元降到20xx年的15美分以下(不足1元),仅为原来的1/50。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xx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179GW,离网可再生能源使用人数达到1.46亿,新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重已达到15%左右。同期,全球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142万辆,保有量突破340万辆。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迅猛。20xx年总体规模约6万亿元。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0xx年底达到6.5亿千瓦,风力发电和光伏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节能环保产业持续较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达4148亿元,增长16.3%。20xx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83%,保有量超过270万辆,我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产量最高、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展望“十四五”。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普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我国绿色经济有望持续较快发展,按照年均10%的增速测算,到20xx年绿色经济总产值有望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

  总的看,四大新经济领域知识和技术密集、市场需求广、企业效益高、带动作用强,能够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在政府监管、市场培育、要素支撑、投融资和财税政策扶持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应坚持“创新引领、供需结合、高端发展”的思路,重点突破制约新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将四大新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

  从供给侧看,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和“放管服”并重,完善公共投资、市场准入相关规定与程序。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大智能电网、下一代信息网络、5G、基因库、深海试验装置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着力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完善高端要素协同机制,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四大新经济需求相匹配适应。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瞄准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完善产业链、构筑生态链、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选择若干区域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和示范区。

  从需求侧看,要加快市场培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完善首台套支持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营造良好的新经济发展环境。

  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下简称“四新经济”),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目前,“四新经济”已成为各地区“十四五”时期抢先布局的投资热点,其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发展的助推作用更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在“四新经济”的助推下做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发展迫在眉睫。

  推动生产方式走向跨界融合

  近年来,我国的“四新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下,“四新经济”仍然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平台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需求快速成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四新经济”的发展形态变得越来越丰富。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基因技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智能制造、智能网联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分布式新能源、石墨烯等新产业不断催生并发展壮大;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络经济、供应链金融、网络办公、网上教学、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四新经济”正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生产方式走向跨界融合,重塑生活的时空观念和消费方式。

  “四新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指向性。新技术更容易首先在创新基础较好、市场经济活跃的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或大城市取得突破和实现产业化应用,然后逐步向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或中小城市扩散发展,即具有孕育的集中化特征和发展的分散化特征。在投入要素上更依赖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新产业对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依赖程度降低,而对数据、人力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往往具有“轻资产”特征。在投资营利模式上趋于多元化。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新业态新模式的开放性更强,丰厚的创新红利更容易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便捷的互联网公共平台可将多元化参与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营利环节也从直接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拓展到间接的增殖服务、网络点击流量等环节。在发展动力上受供需双轮驱动。从供给侧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催生一大批以信息技术、数字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也将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从需求侧看,人民群众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耦合、协调与优化

  实践充分证明,“四新经济”已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由于“四新经济”具有创新指向性,其孕育的集中化和发展的分散化特征,有利于构建基于城市群协同创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强化中心城市与其外围腹地开展产业分工合作,逐步从产业间分工深入到产业内分工、产业链分工,同时促进城镇化人口向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聚,推动实现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形成城市群协同分工效应,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要素配置、空间分工上实现耦合、协调与优化。

  从要素投入结构特征看,“四新经济”对人力资本、数据信息等新型要素的要求较高,发展“四新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发挥知识外溢作用,加快产能置换,在实现产业和人口等要素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形成要素集散效应,产生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从低水平的空间均衡状态走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耦合、协调与优化。

  “四新经济”开放性强,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营利环节多样化等特征,发展“四新经济”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同时也拓展营利空间、提升投资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形成投资联动效应,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投资方向、项目效益上的耦合、协调与优化。

  发展动力特征看,“四新经济”由供给侧的先进技术驱动和需求侧的多样化需求拉动,通过先进技术为多样化需求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也通过个性化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不断创造出新的供给和新的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更高水平良性循环的供需动态平衡效应,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发展动力、供需结构上实现耦合、协调与优化。

  急需做好新型城镇化

  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发展

  “四新经济”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时期,应切实采取措施,在“四新经济”的推动下做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发展。

  一方面,可以强化载体支撑,积极培育新型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形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十四五”时期可考虑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武汉等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活跃的大城市郊区,合理布局一批创新引领、产教融合的科学城,打造组群布局、生态宜居的创新策源地,拓展职住平衡、商住平衡的新空间。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统筹推进各类产业园区、专业镇等产业升级与空间转型,完善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支持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引领时尚的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使其成为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增长的新引擎。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在气候适宜、交通便捷的城市郊区、县城、特色村镇,加快布局一批集文化、娱乐、锻炼、疗养、照顾、陪伴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老综合体,引导人口和相关产业合理布局。

  另一方面,强化数据赋能,推动智能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城市数字产业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智能城市建设,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率先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群,完善城市物联网感知体系,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智能交通、智慧管网、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应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推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通达度比较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强化自主创新,推动城市群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发展。加快构建城市群协同自主创新链,“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共建,支持长三角地区G60科创走廊扩容升级,高标准谋划北京—雄安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加强大城市科技策源地龙头创新与周边区域产业培育引导,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在大城市创新策源地加快形成新产业区并逐步向周边区域和中小城市进行产业、技术梯度转移,促进各级城市人口与产业要素协同集聚。鼓励东部地区发达城市与东北、中西部地区城市深入开展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带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水平同步提升。

  最后,强化“新基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当前,应统筹推进各级城市和城镇之间的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结合场景创新、模式创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四新经济”互动发展,支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直播等各项技术进行融合,在赛事转播、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创造全新的应用场景,加快云办公、云教育、云政务、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发展提供物质技术支撑。

  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昆区将坚定不移把“四新”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地区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建设创新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以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动工业经济优化转型。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以钢铁、稀土、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等“一业一策”行动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形成融入国内大循环的产业优势。重点用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包钢、吉宇等传统钢铁企业和北方、华美等稀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就地转化率,打造钢铁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生产应用基地。重点围绕通威、美科、磐迅等新兴龙头企业,调动浙大工研院、内科大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积极性,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继续延伸光伏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链,打造绿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和新型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二是以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昆区80多万常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集聚的巨大消费市场优势,深入挖掘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用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包百、王府井、神华亿佰等传统商贸业创新转型,加快集聚吾悦广场、苏宁广场、茂业天地等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人气,依托昆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线上消费、现代金融、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区。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昆区钢铁建材物流园区提档升级,依托钢银、运钢等六大钢贸电子交易平台,打造现代智慧物流基地。

  三是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积蓄发展后劲。持续发起招商引资强大攻势,紧盯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和“四新”产业,立足昆区十二条产业链,举全区之力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对地区产业转型、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保障,严格落实昆区创建营商环境“最佳实践”31条新举措,强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审批事项的环节、手续、时限再精简,深入推广便民利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和市场主体“先服务后执法”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少好快”一流营商环境。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四新经济将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3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男:〈3母亲〉:在这个世界上,对每个人意义最大又最重要的人应该是自己的母亲,歌颂米的作品是永不腿色的艺术,下面有请一连三班的丁健为大家带来歌曲《母亲》。女:〈4倒功〉:下面有请我们亲爱的教官为我们演个

    给客户新年慰问信1各位主席、全体会员: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为xx省摄影艺术家协会和摄影艺术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突出的贡献,使摄影艺术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健康发展,受到人们普遍广泛的好评。值此新春佳

    【#教案# 导语】《课间十分钟》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主要写了同学们在课间十分钟开展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等活动情况。其中“丢沙包”部分作者写得最详细、体。©爱学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年,我们沂南三小语文教研组以“智慧教育”为核心价值理念,履行学校“启迪智慧,出彩人生”的办学宗旨,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校本教研,注重读书活动三方面来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市支行出国分理处一名普通的综合柜员**。首先要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飞扬,共铸优质服务品牌。  一滴演讲稿

    血液是生命之河。它像那浩瀚博大的海水,浮托起人类悠悠的生命之舟,使它平静安稳地航行。  谁都离不开血液。一个人,可以没有两臂和双足,也可以没视力和听觉,却一分一秒也少不了血液。流动的血液运载着生命演讲稿

    一年一年的清明,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清明节小报简单又漂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清明节小报简单又漂亮清明节小报简单又漂亮清明节祝福语1、清明节临近,春色入画来;桃红梨花白,千树万树开;燕

    小学开学寄语简短的家长(一)1.雄赳赳,气昂昂,开心上学堂;乐呵呵,笑嘻嘻,见面点头忙;兴冲冲,神爽爽,开启新旅航!2.学生眼中的您:婚前比婚后亲;课下比课上活;校长比学生熟;假期比开学忙。学而不厌,

    读《种子的力》有感1《种子的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它借“种子的力量”来说明生命是不可抗拒的。以此来启发和鼓舞当时我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心。今天的我,读了它也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极大下面是